APP下载

镜像疗法同步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观察

2022-12-09肖琴琴李庆宾苏巍付丛会孔芳草李小通曹家玲吉艳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偏瘫上肢肢体

肖琴琴,李庆宾,苏巍,付丛会,孔芳草,李小通,曹家玲,吉艳云

(1.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150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80)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据统计,至2019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现患和曾患脑卒中的人数约为1 704万,而在罹患脑卒中的患者中约有80%的患者遗留偏瘫[1-2],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故临床尽早对该类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镜像疗法(MT)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由Ramachandran等学者在1995年首次提出,将其应用于截肢患者幻觉痛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MT通过镜像视错觉对患者进行引导,形成具身化体验,进而增强其感知能力,故逐渐被临床应用于脑卒中后运动、感觉、认知功能障碍等的治疗中[3-4]。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T)是基于肌电活动来刺激患者肌肉及神经功能的另一种反馈方式。目前,关于MT同步结合EMGBFT的多反馈模式的叠加效应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仍有待临床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鉴于此,该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分析MT同步结合EMGBFT对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方案得到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5]中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1.3 纳入标准

(1)患侧上肢Brunnstrom分期为2~4级;(2)患侧手部屈肌张力在改良Ashworth分级2级及以下;(3)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能执行一般口令,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为初中及以上>24分、小学>20分、文盲>17分;(4)具有良好的视觉能力;(5)坐位平衡2级及以上,坐位至少能耐受30 min。

1.4 排除标准

(1)病变部位在小脑、脑干,单侧首次发病但存在多个出血灶或梗死灶;(2)生命体征不稳定;(3)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肾等脏器疾病;(4)合并恶性肿瘤;(5)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听从指令、不能完成治疗或拒绝参加研究;(6)存在“镜像盲”;(7)合并失语;(8)存在视觉、听觉障碍,且不能被矫正。

1.5 脱落标准

(1)病情急剧恶化,如训练过程中再次出现脑卒中;(2)未按时复诊而无法判定疗效;(3)自行退出研究。

1.6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按照脑卒中临床诊疗常规予以患者规范的药物治疗,同时辅以良肢位摆放、主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干预措施,40 min/次,1次/d,5 d/周,共治疗8周。

观察组采用MT同步结合EMGBFT。在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实施前,由治疗师向患者详细讲解并示范训练方法,选取一个相对安静、明亮、背景单一的环境,放置治疗台,患者取端坐位,在其双上肢之间放置一个镜面面积为60 cm×50 cm的自制镜箱,镜箱的镜面沿着双上肢矢状面位于正中,将患侧上肢放在镜箱内完全被遮住,健侧上肢置于镜箱外的治疗台上,两侧上肢处于对称位置,要求患者身体稍偏向健侧。同时,对患者患侧上肢实施EMGBFT,将肌电生物反馈仪[江西诺诚电气有限公司,XCH-B2型,赣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60232号]的电极片正极贴于近腕横纹背侧肌腹上,负极贴于桡侧腕长伸肌肌腹的远端,防干扰电极粘贴于正负极之间。当反馈仪募集到患侧肢体肌电信号达到阈值即患者最大肌肉收缩状态下表面肌电值的80%~85%后[6],在反馈仪发出相应的刺激信号指令的同时,要求患者根据指令尽量完成握拳-张开、翻转手掌、屈伸肘等动作,训练期间嘱患者观察镜中健侧肢体的运动成像,并让患者想象患侧肢体做相同的动作[7],尽可能尝试双上肢同步运动,每个动作重复10次为1组,共做5组,组间间隔10 s,每次持续30 min,1次/d,5 d/周,连续训练8周。

对照组采用普通箱训练同步结合EMGBFT。将观察组MT中使用的镜箱更换成同等大小的普通箱,以起到安慰对照的作用,其余治疗内容及时间均与观察组保持一致。

1.7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评估者盲法,即评估者不知晓患者具体分组情况,由同一位康复医师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分别对患者进行以下项目评估。

(1)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估,包含腱反射、肩、肘、腕关节屈肌、伸肌协同运动和分离运动、腕关节稳定性、小关节运动(如手的抓握、手指侧捏、对指等)协调能力及速度情况等,采用3级评分法,即0分为不能完成,1分为部分完成或完成不充分,2分为充分完成,共66分,分数越高代表上肢运动功能越好[8]。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估,共包括进食、如厕、平地行走、床椅转移等10项,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9]。

(3)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共分为1~6级,1级弛缓期;2级开始出现痉挛;3级痉挛显著;4级痉挛开始减弱;5级痉挛明显减弱;6级痉挛基本消失。等级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10]。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性别、偏瘫侧、脑卒中类型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年龄、FMA-UE评分、MBI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患者,均系治疗过程中家属因个人原因自行联系转院,故最终将60例患者纳入试验后数据分析。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FMAUE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U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观察组FMA-U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FMA-U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UE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FMA-UE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F值 P值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11.77±3.16 10.73±3.38 2.030 0.060 21.60±3.33 17.50±3.25 4.830 0.000 33.93±4.24 25.33±4.17 7.920 0.000 52.110 43.730 0.003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MB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观察组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MBI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MBI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F值P值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29.33±6.79 29.67±5.40 0.210 0.830 40.33±6.81 36.67±4.97 2.380 0.020 57.00±8.37 46.67±6.06 5.480 0.000 57.060 54.340 0.020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

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s),级]

表4 两组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s),级]

组别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F值 P值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2.57±0.50 2.53±0.51 0.260 0.630 3.13±0.63 2.93±0.52 1.340 0.160 3.90±0.66 3.01±0.59 0.410 0.080 15.700 12.890 0.002 0.000

3 讨 论

脑卒中作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近些年呈现出逐年增长之势,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具有高致残率,患者常遗留偏瘫[11-12],导致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到显著限制,很多患者失去自理能力,需要依赖他人,严重影响了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神经的可塑性变化,有效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脑机能再结合,降低致残率[13]。

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之外,加用MT同步结合EMGBFT的多反馈模式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治疗4周、治疗8周,观察组FMA-UE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FMA-UE评分、MBI评分、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证明MT同步结合EMGBF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为,MT是一种“中枢干预手段”,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健侧肢体的运动成像反馈到患侧肢体,给患侧肢体带来共同运动的视错觉,通过长期、重复的皮质兴奋性调控、皮质脊髓束输出易化以及大脑半球间平衡重建,最终达到神经结构重塑的目的,从而提高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14]。传统康复训练缺乏趣味性,致使老年人在康复训练中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去耐心、依从性低等问题,然而MT相对具有趣味性,提高了患者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老年患者本身就有一种“我好不了了”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康复训练效果大打折扣,然而MT通过让患者主动观察镜子里健侧肢体的活动,使其认为是患侧肢体与健侧肢体在做同样的动作,从而激活镜像神经元[15]。EMGBFT通过检测并放大患者无意识肌肉收缩时的微弱电信号,叠加输出,建立体外感觉与运动反馈桥梁,可转化为被患者感知的信号,进而刺激患者的运动感知能力,有效提高其机体调节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6]。

综上所述,MT同步结合EMGBFT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上肢和手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能对其上肢和手的分离运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上肢肢体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