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靶向减压术与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2022-12-09孙健
孙健
(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山东 济宁 272100)
腰椎管狭窄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好发于老年群体,主要因椎间盘突出、骨与软组织变性、骨赘形成等因素引发椎管容积减少,对脊髓造成压迫,诱发患肢麻木、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不良影响[1]。腰椎管狭窄症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临床应积极展开治疗,手术是现阶段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式不断增加,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利于改善患者预后[2-3]。传统手术方法以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小切口椎板间开窗减压术为主,虽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术中会对后方的肌肉-韧带复合体造成破坏,影响腰椎稳定性,增加慢性腰痛的发生风险[4]。近些年,随着外科手术器械、操作技术的改进,脊柱微创手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选择性减压术凭借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5]。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4例为对象,探讨TESSYS选择性靶向减压术与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n=42):男25例,女17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1.54±5.69)岁;体重40~76 kg,平均体重(62.08±4.73)kg;病程1~9年,平均病程(4.81±1.02)年。对照组(n=42):男26例,女16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1.32±5.89)岁;体重40~78 kg,平均体重(62.45±4.82)kg;病程1~9年,平均病程(4.63±1.11)年。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MRI、CT确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等表现;患者年龄≥60岁,首次接受此类手术治疗;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代谢性骨疾病或骨质疏松;腰椎滑脱或腰椎不稳;患有恶性病变或脏器功能衰竭;多节段腰椎管狭窄。
1.3 方法
对照组行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实施全麻,利用透视机观察病变节段,用记号笔标记,在病变节段正中位置作一手术切口,长约10 cm,逐层切开,使棘突、椎体充分暴露,向需要减压的椎体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透视观察螺钉置入位置,满意后进行固定。随后撑开椎间隙,咬除棘突,去除后方椎板与黄韧带,刮除软骨终板与髓核组织,进行充分减压,解除压迫情况,操作期间注意保护邻近组织。在上下椎体间植入椎间融合器,再次利用透视机进行观察,椎间融合器、椎弓根螺钉位置未见异常后,可进行加压锁定,冲洗术区,彻底止血,留置引流管,结束手术。
观察组行TESSYS选择性靶向减压术。具体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实施全麻,利用透视机观察狭窄位置,穿刺点选在L4~5旁开正中线约11~14 cm处,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成功后沿穿刺针置入导丝,随后将穿刺针退出并沿导丝做一切口,大小约7 mm,逐级置入3级扩张管,使用透视机观察导管位置,无误后退出导管;用3级环锯逐级打磨,使椎间孔扩大至7.5 mm,置入工作套管,透视观察位置满意后置入椎间孔镜,对突出的髓核组织进行观察并摘除,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残余的髓核组织,视患者情况可酌情清理或切除上关节突、骨赘、黄韧带等,术中进行彻底止血。
两组术后均接受抗感染、止痛、功能锻炼等常规干预。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比,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评估。(3)比较两组的功能障碍指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7],从步行、自理能力、站立、提物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值与功能呈负相关,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评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手术时间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透视次数(次)住院时间(d)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值P值94.48±27.64 58.53±6.89 8.179 0.000 139.45±25.76 62.33±8.91 18.336 0.000 10.54±3.34 6.12±2.08 7.280 0.000 7.06±1.65 3.43±1.26 11.332 0.000
2.2 两组VAS及ODI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的ODI、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ODI、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及ODI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VAS及ODI评分对比[(±s),分]
组别VAS评分术前 术后ODI评分术前 术后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值P值7.76±1.28 7.63±1.34 0.455 0.651 3.89±0.98 1.97±0.64 10.631 0.000 53.87±10.54 53.54±10.37 0.145 0.885 18.43±5.61 12.79±4.25 5.193 0.000
3 讨 论
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生风险越高,以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老年生活质量[8]。腰椎管狭窄症发病初期,患者症状通常并不严重,临床对于跛行或腰腿痛症状多主张通过休息、锻炼、理疗、药物等方法进行缓解,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才会选择手术治疗[9]。既往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多采用开放性手术,可直观、充分地暴露病变位置,便于术者进行操作,手术效果确切,但随着广泛应用发现,传统手术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功能恢复不理想等弊端,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10]。因此,临床需寻找微创、安全的手术方法,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
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为常见的腰椎部手术方法,可增强脊柱稳定性,改善患者腰腿痛、跛行等症状,但术中需剥离相应韧带、肌肉等组织,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所需时间长,影响整体手术效果[11]。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方法的不断成熟、手术器械的不断革新,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椎间孔镜的辅助下实现了微创效果[12]。TESSYS选择性靶向减压术通过扩大椎间孔,置入椎间孔镜,可在直视下进行减压操作,利用特制的手术器械切除或修整引起狭窄的组织,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3]。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较少,ODI、VAS评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TESSYS选择性靶向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透视次数少,术后疼痛轻微,功能障碍程度更低,术后恢复更快更好。分析原因,TESSYS选择性靶向减压术所需切口较小,创伤轻微,老年患者可耐受,术后残留瘢痕小,易恢复,可缩短住院时间;加之椎间孔镜有放大及可视化操作,利于术者进行观察,精准完成操作,对周围组织带来的意外损伤较小,不会影响结构的完整性,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14-15]。TESSYS选择性靶向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具有突出优势,但其也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对操作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临床需严格把控适应证,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TESSYS选择性靶向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透视次数少,术后疼痛轻微,功能障碍程度更低,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