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联合康莱特注射液对结直肠癌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免疫功能指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2022-12-09潘琴陶肖馨杨燕峰蔡丽彬费小东陈菊香陈梅兰王纯
潘琴,陶肖馨,杨燕峰,蔡丽彬,费小东,陈菊香,陈梅兰,王纯
(1.溧阳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 溧阳 213300;2.溧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江苏 溧阳 213300)
结直肠癌(CRC)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及病死率,其发病较隐匿,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时多为中晚期,无法采用手术根除病灶,化疗为其常见治疗手段[1]。但较多化疗药物具有骨髓抑制性,可造成患者免疫力降低,降低对化疗周期的耐受性,影响下一个化疗周期正常进行,故采取合理手段减轻化疗骨髓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十分重要[2]。毫米波治疗机以分布在三个治疗拱内的脉冲毫米波、等幅毫米波、中红外辐射、聚能毫米波进行治疗,具体为M拱采用脉冲毫米波、D拱采用等幅毫米波和中红外辐射、T拱采用聚能毫米波进行治疗,通过等幅、脉冲、聚能等多种模式以及合适的不同频率毫米波相干电振荡,全方位多层次协同刺激。将强烈的谐振导入人体内,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局部组织灌流,加强组织细胞营养代谢,提高其功能及再生能力,加速病灶和代谢产物的吸收和排泄,促进局部微循环功能恢复。在化疗前1 d、化疗当天及化疗后5 d使用毫米波治疗,减轻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使肿瘤患者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治疗,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康莱特注射液为一种广谱抗肿瘤中药,其主要成分薏苡仁油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其在肝癌等恶性肿瘤患者中可发挥免疫调节、止痛等作用,联合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并可发挥减毒增效作用[4]。目前关于上述方法联合应用的研究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3例结直肠癌患者,探讨毫米波联合康莱特注射液对结直肠癌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免疫功能指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33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与观察组17例。对照组男12例,女4例;年龄42~78岁,平均(60.18±2.48)岁;结肠癌10例,直肠癌6例;体重42~76 kg,平均(59.13±2.47)kg。观察组男11例,女6例;年龄43~77岁,平均(60.12±2.43)岁;结肠癌11例,直肠癌6例;体重43~77 kg,平均(59.25±2.53)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手术病理确诊;(2)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3)患者精神、意识、神志均正常,可配合医师完成相关检查及评估;(4)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脂质代谢等异常者;(2)卡式评分<60分者;(3)存在结肠癌远处转移者;(4)存在症状无法控制的精神或心理疾病者;(5)有治疗禁忌证者;(6)中途退出研究或死亡者;(7)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标准的结直肠癌化疗方案加毫米波治疗。于化疗前1 d、化疗当天、化疗后5 d应用毫米波治疗仪(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型号:IZL-2003Ⅱ,粤械注准20152260464)治疗,设置治疗时间为30 min,用计算机软件对毫米波辐射头进行左右上下分合整体粗调,再用各拱上面板按钮进行细调,将4个辐射头及红外加热片固定于双侧胸部屋翳、季肋部章门、膝部血海、犊鼻、足三里穴开始治疗,2次/d,7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4 d,共治疗6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70091,规格:100 mL∶10 g)治疗,开始10 min内静脉滴速为20滴/min,10 min后滴速逐渐增加,20 min后滴速增加至40~60滴/min,200 mL/次,1次/d,7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4 d,共治疗6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完全缓解(CR):目标瘤体消失,且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目标瘤体缩小30%以上,且持续4周以上;稳定(SD):目标瘤体缩小或增加但瘤体增加<20%;进展(PD):目标瘤体增加≥20%或见新瘤体。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5]。
(2)骨髓抑制情况:于治疗前、治疗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10 min,应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两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水平进行检测。
(3)免疫功能:于治疗前、治疗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自然杀伤细胞(NK)、CD4+、CD8+、CD3+水平进行检测。
(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于治疗前、治疗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血清VEGF-A、VEGFC、VEGF-D水平进行检测。
1.5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骨髓抑制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WBC、Hb、PLT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Hb、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髓抑制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骨髓抑制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WBC(×109/L)治疗前 治疗后Hb(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17)对照组(n=16)t值P值5.57±0.91 5.52±0.87 0.161 0.873 7.86±1.68a 6.13±1.25a 3.339 0.002 124.36±11.58 124.61±11.72 0.062 0.951 189.76±25.14a 141.35±17.89a 6.337 0.000 PLT(×109/L)治疗前 治疗后142.58±13.65 142.79±13.81 0.044 0.965 258.97±26.84a 213.49±18.54a 5.629 0.000
2.3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NK、CD4+、CD8+、CD3+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K、CD4+、CD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n=17)对照组(n=16)t值P值组别观察组(n=17)对照组(n=16)t值P值NK治疗前 治疗4周后22.36±1.87 22.51±1.96 0.225 0.824 32.67±2.89a 26.37±2.15a 7.134 0.000 CD8+治疗前 治疗4周后21.05±1.47 21.09±1.51 0.077 0.939 12.89±0.74a 18.45±1.12a 16.924 0.000 CD4+治疗前 治疗4周后37.58±2.69 37.42±2.61 0.173 0.864 49.37±4.05a 42.95±3.17a 5.088 0.000 CD3+治疗前 治疗4周后62.15±4.25 62.24±4.31 0.060 0.952 70.28±5.37a 65.12±4.68a 2.935 0.006
2.4 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VEGF-A、VEGF-C、VEGF-D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A、VEGF-C、VEGF-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s),pg/mL]
表4 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s),p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VEGF-A治疗前 治疗后VEGF-C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17)对照组(n=16)t值P值728.13±52.61 727.86±52.37 0.015 0.988 211.56±12.84a 275.69±18.51a 11.624 0.000 54.12±6.52 54.02±6.47 0.044 0.965 27.18±1.65a 34.58±2.14a 11.165 0.000 VEGF-D治疗前 治疗后43.19±3.24 43.35±3.31 0.140 0.889 27.25±1.17a 32.19±1.76a 9.550 0.000
3 讨 论
CRC早期症状具有一定隐匿性,临床诊断较困难,较多患者被发现时均处于中晚期,目前临床对中晚期CRC患者多采取周期放化疗,有一定疗效。但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可对周边正常细胞进行杀伤,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免疫功能降低等,不利于患者预后,可降低治疗依从性,故采取何种措施减轻骨髓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力成为临床热门研究。
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可引发大出血、粒缺性发热等,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纳差等不适症状,还可对机体免疫力造成影响,降低患者化疗耐受性,增加临床治疗难度[6]。毫米波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其利用等幅、脉冲、聚能等模式及不同频率毫米波相干电振荡,将强烈谐振导入人体内,可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流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营养代谢,使其功能及再生能力提高,促进代谢产物吸收及排泄,使局部微循环恢复正常[7]。毫米波用于中晚期CRC化疗患者中可促进组织生长修复,促使骨髓粒系造血细胞生成,促使骨髓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提高WBC、Hb水平等作用[8]。在化疗前、中、后分别应用毫米波治疗可有效减轻骨髓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康莱特注射液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广谱抗肿瘤中药,主要成分是从薏苡仁油中提取的抗癌活性物质,可发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抗肿瘤效应[9]。康莱特注射液中所含中药均有消症散结、养阴益气的作用,与放化疗配合使用时,有一定增效作用,在中晚期恶性肿瘤中可发挥抗恶病质、止痛作用[10]。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证实,薏苡仁中含有抗癌活性成分,能对肿瘤的生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还能调节T细胞,干扰癌细胞增殖,也可诱导癌细胞凋亡[11]。此外薏苡仁提取物还可发挥抗氧化效果,能清除自由基,减少化疗对正常细胞所致的氧化损伤,对正常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康莱特注射液对多种肿瘤细胞杀伤力较强,可明显影响癌细胞生长,随着剂量提高可通过抑制有丝分裂,对癌细胞增殖进行干扰,同时还可增强NK细胞对癌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促进癌细胞膜受损、细胞凋亡[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毫米波联合康莱特注射液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可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原因为,可能与毫米波与康莱特注射液协同增效相关。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表现为WBC、Hb等水平降低。观察组治疗 后WBC、Hb、PLT水 平 均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P<0.05),提示毫米波联合康莱特注射液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可有效减轻骨髓抑制。分析原因可能为,毫米波持续照射可保护造血组织,减轻骨髓抑制,而康莱特注射液可减少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减少骨髓抑制出现,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减轻骨髓抑制的效果[13]。观察组治疗后NK、CD4+、CD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毫米波联合康莱特注射液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分析原因可能为,毫米波阻止患者化疗后TH2细胞异常漂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康莱特注射液提高T淋巴细胞群活性,增加机体免疫力,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14]。观察组治疗后VEGF-A、VEGF-C、VEGF-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毫米波联合康莱特注射液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可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分析原因可能为,康莱特注射液可对肿瘤细胞增殖进行抑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避免肿瘤细胞扩散及转移,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15]。
综上所述,毫米波联合康莱特注射液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疗效确切,可减轻骨髓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