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2022-12-09卓嘎曲措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协同育人

□卓嘎曲措

(作者单位: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变,现阶段具备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必须转变以往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协同育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使协同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帮助缓解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难、难就业的现状。

一、协同育人的内涵及典型模式

协同育人的概念是指在人才培养的环节中通过协调有关育人主体,促进不同个体相互协同,实现共同发力的目标,从而促进大学生三个方向的发展,即全面、优化及可持续的发展。该教育思想最早在西方国家出现,包括以下三种模式:首先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主体为学校及企业,此种模式下企业对于学校的主导作用较强,然后实现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其具体的实践过程存在一定风险。其次为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合作教育模式下教育责任由企业和学校两方轮流承担,学校能够通过教学实践紧盯学生的发展情况,从而更好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体为学校,学校、学生以及企业密切相关,互相配合。最后为日本的“官产学合作”模式,政府在其中充当“官”的角色,“学”表示学校,相关的社会科研机构在其中作为“产”。在这一模式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由高校进行科研公关的工作,企业有效促进技术进步,合作模式的开展对于促进科研成果产生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起步较晚,其中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相较于西方国家要显得滞后一些,相关的合作方式、理论知识及机制等方面仍旧有待完善。现阶段,国内最为常见的协同育人模式包括以下三种:首先为项目驱动模式,项目驱动模式是将具体项目作为基础,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同时通过对授课体系的完善,从而有效实现多方的共同受益。其次为顶岗实习模式,模式的依据在于从企业的具体需求出发,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在实习的过程中,有效结合理论及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最后为产学研结合式模式,有众多高校通过运用该模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输入,在企业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两个方面教学的结合,实现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双重培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现实意义

(一)缓解就业压力

虽然我国中央及地方政府已经实施多项措施增加就业岗位,想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但是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全球经济形势有待复苏,大多数企业及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的情况并不理想,继而致使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少之又少,无法从根本上满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高职院校经有效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并对就业指导教育进行融合,能够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有效推动作用,进而作用于毕业生就业指导观念的培养上,从根本上提高就业率,缓解就业的压力问题。

(二)加大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力度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阶段,不管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而高职院校可为社会定期输送人才,因此可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进行着重培养,继而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对于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极为有利,不仅能有效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可推动企业的高效发展。

三、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教育思想落后

在协同创新的视角下,高等教育不断创新,这也表明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误区,从而对大学生创业等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此外,有些人认为协同就业及创业是对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从而导致对其概念的认知存在偏差。

(二)缺乏具体的基础条件设施

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核心力量为知识经济,但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机制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存在偏差,使得在教育开展的大环境下,就业模式的成熟性有待提升,导致就业教育开展的基础条件薄弱。

(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在协同创新的视角下,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大学生追求自我创业,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和长期的发展机制,并且国家在创业教育中所投入的经费不足,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四位协同”模式构建

(一)学校层面

首先要创新理念,促进高职院校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变革。从教育的目标出发,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标准,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就业创业教育理念,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衔接,增强对其的改革。其次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高校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多样性思维,广泛进行就业创业活动的推广,从而形成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在高校学生中进行大力宣传。

(二)政府层面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保障,并增加扶持力度。政府应为高校学生提供政策支持,并有效实行住房补贴及保险等优惠政策。同时建设相关的保障部门,连接政府、企业及研究机构,落实对于大学生的帮扶政策。其次要对就业创业环境进行优化。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缺少启动资金,政府要重视对于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支持,保障对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优惠政策能够有效落地。同时,构建针对高校学生贷款或者融资的方式,增强对学生的扶持力度。政府应对自身的行政职能进行充分运用,并对服务手段进行优化,从根本上提高服务的水平,进而为大学生创造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社会层面

首先,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思维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同时能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其次,完善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撑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保障体系主要由三方联合形成,其一为政府,其二为社会,其三为高校,三者缺一不可。政府要积极承担引导的责任,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明方向。

(四)个人层面

大学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树立新时代的就业意识。首先,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对于社会的实践活动进行积极主动参加,并有效结合理论及实践。其次,高校学生应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对自身的实际条件进行有效分析,并对自我进行准确定位。最后,高校学生应对自己的心态进行适度调整,重视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

五、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协同育人理念已在不同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我国高校就业创业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因此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并对教育体制进行不断创新,进而更好地为社会输送知识经济人才,推动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