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大学英语应用性写作》课程教学研究
2022-12-08马英伟
马英伟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一、逆向设计理论内涵与影响
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是由美国课程研究专家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于1998年在《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一书中提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课程设计方法,即以学习结果为目标的教学设计模型。该理论是对美国教育家泰勒(R.Tyler)的“行为目标模式”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泰勒目标模式作为课程开发经典指导理论,强调了预设目标对教学的重要意义,而逆向设计理论正是以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不同的是,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指出教学评价的设计应优先于教学实施,而不是置于末位。[1]逆向教学设计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确定能证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证据以及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如图1)。[2]
图1 逆向教学设计过程的三个阶段
何晔,盛群力[3]在《为促进理解而教——掌握逆向设计》一文中介绍了逆向设计理论的核心理念及具体实施过程,自此,逆向设计理论在国内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叶海龙[4]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逆向设计理论对我国当前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启示。林敏[5]指出评价优先的逆向设计法能够使教学系统的结构优化,使教学步骤有序化,有力促进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实现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新课程理念。田莉,唐茜[6]提出,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课堂评价是一种在富含反思和研究思维指导下的教学推进策略,能够促进教师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形成自我意识。龚嵘[7]、张执南[8]分别探讨了逆向设计理念在本科生学术英语素养课程以及工程教育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与指导意义。综上,逆向设计理论作为一种广为认可的教学设计典范,能够为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品质与效果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二、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大学英语应用性写作》教学研究
(一)《大学英语应用性写作》课程面临的问题
《大学英语应用性写作》是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大学英语写作系列课程之一,主要介绍英语应用文写作知识与技巧,提高学生在跨文化语境下的书面沟通能力。通过每学期结束后的教师反思、调研问卷以及学生访谈,发现该课程面临以下困难与问题:
第一,学生缺乏写作动机。由于缺乏真实的跨文化语境,教师难以激发学生用英文写作的源动力,而写作动机是二语写作成功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第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写作课堂仍遵循“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反馈”的程序,以讲授教学法、练习法为主,导致课堂活跃程度不高,学生参与不足。第三,教学评价手段有限。学生学习之后提交作文仍然是写作课主要的评价方式。教师更多地关注语法、格式和句子写作,对语用能力培养缺乏关注。综合反思以上问题,可以发现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不够明确,相对依赖教材资源,而教材往往不能每学期更新,存在话题陈旧、内容时效性差、写作任务认知负荷过轻的问题,导致课程的教学效果低于师生的预期。
(二)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大学英语应用性写作》教学设计
为解决以上问题,《大学英语应用性写作》将依照“逆向设计”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审视并改进课程目标,梳理单元目标,注重区分教学内容的优先顺序,关注教学活动与真实情境任务的设计,匹配相应的教学评价手段,以期实现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理解性教学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以学生需求和“公认目标”为基础,确定课程目标
逆向设计原则指导下的课程设计,并非由教师独自定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设定首先要依据“公认目标”,指的是正式提出的、长期的教育目标,例如,国家或省市层面的教学指南、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毕业标准等。[2]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建立在符合“公认目标”的基础上,或在“公认目标”的框架之下进行。与此同时,逆向设计理论提倡教师在授课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先修课程、专业背景,调研学生需求,动态调整课程教学目标,以体现学生需求的变化。
根据该原则,《大学英语应用性写作》的教学目标设定首先参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根据指南中对写作能力的分级描述(“提高目标”与“发展目标”)以及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并制定教学大纲。同时,在每学期授课之前通过调研问卷的形式采集、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诉求与困难。调整后的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英语应用文写作书面互动原则,能够根据情景和读者对象规划行文风格;(2)熟练运用英文书面表达策略,能够通过变换词语等方式提高词汇丰富性,通过增加实例、细节等手段丰富写作内容,熟练运用结构规划、起承转合等基本写作技巧;(3)掌握生活、学习、职场多种场景下进行书面英语沟通的方法与技巧,能够撰写内部通知、电子邮件、简历、申请信、个人陈述、一般性商务信函、工作文档、摘要、短篇报告与提案等,做到结构合理,内容充实,逻辑通顺,表达清晰流畅。
2.解析单元教学目标,明确预期学习结果
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者,在此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单元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选择,确定哪些内容是重要的且需要学生深入理解,避免对全部课程内容一视同仁。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指出,教师在选择需要深入理解的教学内容时主要有四条标准,包括是否可被迁移应用、位于学科中心、抽象且非直观以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根据这四条标准,教师将认真审视各单元教学内容,并将教学目标按照复杂程度分为三个层次:需要学生记忆或了解的知识划分为第一层次,需要理解并应用的划分为第二层次,需要综合分析或评价的划分为第三层次。[2]
以大学英语应用性写作第四单元申请信(Application letters)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理解申请信的重要性、交际功能以及分类;第二,掌握撰写申请信的关键词与常见表达、如何写出语气正式的句子、如何选用具体的词汇以及建立积极主动的写作风格。第三,能够识别、分析招聘信息中的要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公司背景调研;能够运用写作技巧简洁、自然地突出自己的优势。通过梳理发现,相较于传统的、概括表述的教学目标,逆向设计视角下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3.确定预期目标达成证据,匹配多样化评价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已经明确划分,应如何证明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呢?逆向设计理论提倡将教学评价设计置于课程组织和实施之前,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教学评价方法与工具。传统的英语写作课程的评价方法往往较为固定、单一,以课后学生提交作文、教师评阅为主,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经常忽视教学评价。
逆向设计视角之下,学习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教学评价。[2]其中,需要学生识记、领会及直接应用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小测试、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考查;需要学生掌握并直接应用于分析的知识点采用限时写作、论述话题等方式进行考查;需要学生开展综合分析、评价、创新的知识点则采用兼具真实性、开放性、复杂性的任务进行考查(如图2)。
图2 《大学英语应用性写作》学习目标与评价方式关系示意图
通过解析教学目标、匹配相应的教学评价手段,可以发现逆向教学设计模型与Bloom-Anderson认知能力类级模式的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顺序是一致的,这说明逆向设计理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理解只有通过完成真实情境任务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对高阶认知能力的考查必须以真实情境任务或项目为基础。《大学英语应用性写作》课程教师需要跳出教材的理论框架,学习、积累真实的英语写作素材,设计合理的真实情境任务,为学生提供展示知识与技能的机会。
4.统筹安排各层次教学活动,合力促成教学目标达成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层次以及相应的评估手段基础上,教师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和学习体验。逆向设计理论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缩写为WHERETO的行动指南,包括7条原则,分别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Where and Why),激发学生学习兴趣(Hook and Hold),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学习经验、工具、知识和指导(Equip),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反思机会(Rethink,Reflect,Revise),支持学生开展自我评价(Evaluate),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满足不同水平的学习者需求(Tailored),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以取得最佳效果(Organized)。[2]
根据以上原则,《大学英语应用性写作》课程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首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设置2~3个富有吸引力的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保持学习动机。其次,从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出发,将要求学生记忆、理解的知识点提炼出来,以文章、视频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供其课前自主学习。再次,围绕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学会应用的知识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包括阅读、回答问题、句子改写、近义词替代、正式与非正式表达互相转写,或进行课堂练习,包括限时写作、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学生修改和教师点评等,以此促进学生对技巧的理解以及知识的内化。最后,针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能够综合运用的内容,教师设置相应的真实情境任务。
真实情境任务的设置是每个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仍以第四单元申请信(Application letters)为例,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年级、专业背景,筛选符合学生需求的写作情境。对于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而言,毕业求职场景显然与其真正的需求不匹配。因此,教师可选择知名企业寒暑期实习岗位招聘这样的场景来引起学生注意。课前,教师可以提出相关引导性问题,例如:What do you need to prepare for the internships at Microsoft?What kind of application letters do HRs like?在学习了Application letters相关的知识点、写作技巧后,教师正式引入真实情境项目“Apply for 2022 summer internships at Microsoft”,学生需要登录Microsoft官网了解2022年暑期实习岗位招聘信息,按专业选择自己合适的岗位并阅读全文。教师以某一岗位为例,解读Responsibilities与Qualifications的关键词,举例说明如何在申请信写作中紧扣关键词。课后,安排学生完成项目“Apply for 2022 summer internships at Microsoft”,将自己选择的岗位以及申请信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同伴互评及教师评价。
三、思考与总结
优化后的《大学英语应用性写作》课程具有教学活动系统化、教学任务情景化、教学设计动态化的特征。首先,逆向教学设计并非单纯地从目标出发,而是从学习者认知能力渐进的角度去分解、打散教学目标,再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和真实情境任务将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教学活动及其对应的评价整合为一体,课程设计整体逻辑更加清晰,各项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其次,真实情境任务作为各单元的核心任务,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英文写作交际场景,使传统写作课上的“让我写”转变为“我要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针对解析后的教学目标分别设计教学评价,使得教学评价的种类更加多样化、与学习活动配合得更加融洽,同时给予学生和教师及时、丰富的反馈,促进了课程设计的动态调整与优化。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应用性写作》逆向教学设计较好地解决了课程面临的“学生缺乏写作动机”“教学方法单一”以及“教学评价手段有限”的难题,为大学英语写作类课程如何优化教学流程、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