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对指导膝关节交叉韧带MRI的临床价值

2022-12-08黄昀桀陈兵程松苗张滔王威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状面后处理交叉

黄昀桀,陈兵,程松苗,张滔,王威

(四川省骨科医院,1.医学影像科;2.膝关节运动损伤科,四川 成都 610041)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主要由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引起,患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常伴随关节积液,严重影响行走[1-2]。MRI可清楚显示膝关节韧带与周围组织的软组织的对比度,但是由于膝关节解剖结构复杂,仅依靠MRI无法完全显影三维立体结构,导致漏诊或误诊[3-4]。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对CT进行三维成像加工,成像质量大大提升,多方位成像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辨力[5-6]。通过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可以探寻膝关节交叉韧带成像的最佳方位,指导交叉韧带MRI扫描,从而提高交叉韧带MRI图像的显示程度。目前CT多平面重建对交叉韧带损伤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7],可行性及有效性有待验证。本研究旨在探讨CT多平面重建对指导交叉韧带MRI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88例同时接受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及MRI检查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0例,女性58例;年龄(34.25±6.74)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84例,运动受伤74例,跌倒扭伤30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8];(3)CT及MRI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CT增强检查禁忌证,如碘过敏、严重甲状腺毒症、重症肌无力等;(2)MRI禁忌证;(3)CT或MRI成像质量差。

1.2 方法

1.2.1 CT检查 仪器为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德国西门子公司)。患者仰卧位,下肢自然放置,屈膝15 °。先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下肢足先进,双臂上举。扫描参数:层厚2 mm,层间距2 mm,视野14~20 cm,扫描时间14~18 s,重建层厚1.25 mm,间隔1.25 s,进行三维重建。根据每名患者不同的肢体情况,多方位调整可获得最佳层面,观察膝关节交叉韧带的走行特征。选择透明三维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做容积再现。

1.2.2 MRI检查 采用GE MR SIGNA Architect 3.0 T 核磁共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扫描层厚为5 mm,间距为1 mm,扫描序列为T1WI、T2WI, T1WI斜矢状面的重复时间为440 s,回波时间为16 s;T2WI斜矢状面的重复时间为4 200 s,回波时间为93 s;斜冠状面的重复时间为4 300 s,回波时间为104 s。

1.2.3 影像学结果评价 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成像及MRI成像结果均由两名影像学医师独立诊断。对比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与MRI对前、后交叉韧带不同平面的成像率。Ⅰ级表示在1个层面能完整显示交叉韧带的解剖学结构。Ⅱ级表示在2~3个连续层面能完整显示交叉韧带的解剖学结构。

1.3 观察指标

(1)影像学表现:包括CT和MRI;(2)CT与MRI对前、后交叉韧带不同平面的成像;(3)CT及MRI对各类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前、后交叉韧带在不同成像位置上的形态学具有一定差异,前交叉韧带在未损伤情况下呈索带状低信号结构,边缘清晰,韧带损伤后显示为连续性中断,交叉韧带周围呈混合信号影,结构紊乱。矢状面T1WI可显示交叉韧带损伤部位呈中低信号,韧带边缘模糊不清。T2WI可显示交叉韧带损伤部位呈高信号,混杂低信号碎片,可伴有韧带松弛特征。后交叉韧带呈现弓形向后突起的条带状影,胫骨端膨大呈横椭圆形的结节影。韧带损伤后表现为连续性中断,断端可有低信号块状影,韧带边缘欠清晰,T1WI可显示交叉韧带损伤部位呈中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若发生撕脱性骨折,韧带附着点处可见游离的碎骨片影。膝关节交叉韧带信号随受伤时间变化,亚急性交叉韧带撕裂T2WI由高信号转变为中低信号,韧带损伤边界较清楚。慢性损伤的交叉韧带周围信号由高信号转变为中低信号,可见大量疤痕形成,韧带结构紊乱。见图1。

2.2 CT与MRI对前、后交叉韧带不同平面的成像比较

CT对前交叉韧带斜矢状面的Ⅰ级成像率为97.34%,对前交叉韧带斜冠状面的Ⅰ级成像率为98.94%,对后交叉韧带正中矢状面的Ⅰ级成像率为99.47%。MRI对前交叉韧带斜矢状面的Ⅰ级成像率为98.94%,对前交叉韧带斜冠状面的Ⅰ级成像率为100%,对后交叉韧带正中矢状面的Ⅰ级成像率为98.94%。CT与MRI对前、后交叉韧带不同平面的Ⅰ级成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与MRI对前、后交叉韧带不同平面的成像比较[n(%)]

2.3 CT及MRI对各类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检出率比较

对于前交叉韧带断裂,CT与MRI的检出率分别为96.49%和9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后交叉韧带断裂,CT与MRI的检出率分别为93.48%和9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合并止点撕脱骨折,CT的检出率均为100%,MRI的检出率为100%和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CT的检出率为86.36%和92.00%,MRI的检出率为90.91%和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总检出率为94.68%,MRI的总检出率为95.74%,联合诊断的总检出率为100%。CT与MRI的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3,P=0.629)。见表2。

表2 CT及MRI对各类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膝关节交叉韧带可维持膝关节稳定,具有紧张、松弛作用,共同制约膝关节的过伸过屈活动,从而保护膝关节,避免发生骨折、关节软骨损伤等[9-11]。患者一般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临床表现复杂难以鉴别诊断。X线检查仅能发现膝关节部位是否存在骨折,无法检出软组织损伤。MRI具有高对比度的特点,十分适合软组织显影,因此被视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最佳诊断方法[12]。本研究发现,交叉韧带损伤MRI表现为T1WI低中信号,韧带连续性中断,边缘欠清晰,T2WI则为高信号,与既往研究[13-15]报道相符。

本研究结果显示,CT对前交叉韧带斜矢状面、斜冠状面、后交叉韧带正中矢状面的Ⅰ级成像率分别为97.34%、98.94%、99.47%;MRI对前交叉韧带斜矢状面、斜冠状面、后交叉韧带正中矢状面的Ⅰ级成像率分别为98.94%、100%、98.94%,CT与MRI对前、后交叉韧带不同平面的Ⅰ级成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成像与MRI成像基本一致。孙小煜等[16]研究也发现两者检出率无差别,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17],CT多平面重建空间立体感更好[18],各有优势。膝关节组织结构复杂,尤其是韧带损伤合并骨折,显影不全,会降低MRI成像质量。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通过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多方位、多角度、连续性地观察膝关节交叉韧带,可以作为MRI扫描的补充。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指导MRI成像的可能机制为CT扫描各个断层面上的图像,通过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将二维图像建立成三维图像,增强立体感,突显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从而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及是否伴随止点撕脱骨折、半月板损伤。目前临床应用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进行任何方位的图像重建,重现三维立体结构,诊断更加直观清晰[19-20]。通过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可以探寻膝关节交叉韧带成像的最佳方位,指导交叉韧带MRI扫描,提高交叉韧带MRI图像的显示程度,故两种方法联合诊断将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总体检出率提高至100%。本研究发现,CT多平面重建对交叉韧带损伤的总检出率为94.68%,MRI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总检出率为95.74%,联合诊断的总检出率提高至100%,提高了诊断率,对于膝关节交叉韧带MRI成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膝关节三维立体空间结构,有助于指导膝关节交叉韧带MRI成像的最佳方位,提高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状面后处理交叉
请您诊断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颈椎矢状面参数的研究进展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连数
连一连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青年女性矢状面轮廓曲线提取与拟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