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蒙古四胡制作工艺传承研究
2022-12-08高爱军娜仁格日乐
高爱军,娜仁格日乐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蒙古四胡,蒙古语称‘胡尔’,不仅是重要的独奏乐器,而且是东蒙合奏、鄂尔多斯乃日、锡林郭勒阿斯尔等合奏乐种不可或缺的主要乐器,并被广泛用于胡仁·乌力格尔、叙事民歌、好来宝以及民歌伴奏当中,是蒙古族民间流传最广、普及率最高的乐器。”[1]蒙古族拉弦乐器四胡随着蒙古族边拉边唱的曲艺形式胡仁·乌力格尔、叙事民歌、好来宝的流行而出现在中国北方的草原上。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马头琴、蒙古四胡、潮尔)于2007 年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 年,自治区文化厅命名科右中旗为“蒙古族四胡之乡”。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再度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1 年,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发展依赖于演奏者和制作者双方的共同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是民族古老生命活态基因的记忆,是构筑民族脊梁的精神材料。守护、传承、发扬它,我们任重而道远。研究与追溯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必然不能忽视目前仍存活于民族民间的活态音乐形式。”[2]新中国成立至今,蒙古四胡工艺在科尔沁地区世代传承,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非遗”工作的推进及蒙古族说唱艺术大赛的举办、乌力格尔艺术协会的成立,更是推动了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的传承保护,提升了蒙古族拉弦音乐器制作工艺的产业化规模,而且产生了品牌效应。
“传承是一个民族文化世代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民族文化缺失了传承的有效途径,该民族文化将逐渐失去它原有的文化生命力。”[3]传承和保护是一种责任,也是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一种永恒的期望。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蒙古四胡传统制作工艺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年轻人多不愿学;由于多种现代机具正在取代传统制作器具,使最具特色的传统制作工艺难以得到传承,传统制作工艺发展空间渐失。因此,将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传承不是从一个容器倒进另一个容器那么简单,它不是简单的复制和重现,而是在传承过程融入融合、创新、改造等许多方面。”[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哈达用一生的精力来传承四胡制作工艺,为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
哈达,男,1962 年出生于通辽市扎鲁特旗,1983年考入科右中旗乌兰牧骑,成为专业马头琴手、四胡琴手。他在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基础上,向老前辈工匠学习,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为适应不同层面的演奏需求,不断探索四胡制作工艺,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迄今为止,他创办的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已制作马头琴八千余把,高、中、低音四胡一万二千多把,潮尔三百余把。其中,部分产品销往美国、韩国、日本、蒙古国及我国香港、澳门、上海、广州等地。
哈达是国家级蒙古四胡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种可变音色、声音清亮、无杂音的蒙古四胡”发明人(专利号CN208903649U),高达8 米能演奏的蒙古四胡的制作者,也是科右中旗“呼格吉木民族乐器制作传承基地”负责人,他先后培养了数百名乐器制作艺人和演奏人员,并多次荣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奖项。
四胡俗称“四股子”,是蒙古族传统民间乐器,也是为好来宝、乌力格尔伴奏的特色乐器。蒙古族民间艺人自制的蒙古四胡制作工艺没有统一的形制,近几年才有大致规范,但也各具特色。“材质不同,演奏的音质效果也不同。高、中、低音四胡在制作上也是各具特色。不同四胡的尺寸规格完全不同,形状大小也各异;音色随着材质的不同而各具特色。”[5]
哈达在四胡制作中注重原材料的选用,木材主要使用色木、紫檀、乌木等;琴杆琴筒装饰均用牛角、牛骨雕刻荷叶荷花、民族祥云图、五福图、龙门图、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图案;蒙琴筒是从八个角度拧紧蒙皮,使琴筒面均匀绷紧。
哈达于2019 年发明了“一种可变音色、声音清亮、无杂音的蒙古四胡”,解决了四胡易变音的问题。常规的蒙古四胡均为传统形式,音色、音质固定,无法调节,不能满足四胡独奏或合奏的需求;如果乐器出现受潮、蒙膜变化等问题,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演奏效果。新型技术制作的千斤置于琴杆与琴弦之间,千斤将四根琴弦分开并向外推顶。千斤上的沟槽设有防振体,该防振体贴合在沟槽内壁,沟槽通过防振体支撑琴弦,采用向外推顶式的千斤来区分、固定琴弦,防止琴弦之间振动串扰;采用调节装置对蒙膜的张紧度进行调节,使四胡的发音清晰、清亮、无杂音。
因哈达工作突出,2008 年,他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2012 年,他被认定为“国家级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艺人。他不仅是一位国家级传承人,也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培训教师、职业中学工艺课程任课教师,他以多种形式传承蒙古四胡乐器制作工艺,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一、社会服务形式传承
据《中国少数民族器乐志》记载,流传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分属拉弦、弹拨、吹管、击弦、打击范畴的乐器有502 种,它们的传承、制作各具特色。蒙古四胡属于拉弦乐器,是具有本民族民间技艺特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一定的地域中产生的,与该环境息息相关,该地域独特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水平以及日常生活习惯、习俗都从各个方面决定了其特点。”[6]科尔沁地区有四胡伴奏的叙事民歌、乌力格尔等各种艺术形式,表达了人们对人生、爱情、草原家乡、山川土地以及英雄伟业的热爱,无情鞭挞了腐朽丑恶的社会现象,热情传播着人文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进步思想。
社会服务形式传承是蒙古四胡制作工艺传承中最广泛采用的形式。哈达作为传承人,在认真完成乌兰牧骑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蒙古族拉弦乐器工艺传承保护的各级各类社会活动,包括从旗、县、市到全国的大型活动,甚至国外的演出,他在其中扮演专家评委、指导教师、培训教师、表演演员等多种角色。
哈达从小深受图什业图旗民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大师占巴徒弟图布新、图门乌力吉、胡日沁毕力格等艺人的影响,学习他们的制作工艺,成为图什业图旗王府工匠(现今的科右中旗)、工艺大师、占巴的传承人的杰出代表。
1998 年7 月到8 月的特大洪水损毁了乌兰牧骑的所有乐器,在此之后,哈达开始自己制作马头琴、大小四胡、潮尔等拉弦乐器。哈达多年来自觉传承四胡制作工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迹,感动了使用四胡乐器的人,同时,他鼓励把四胡传播到各个地区,因而多次获奖。
2002 年,哈达参加了在山东济南举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文化艺术节,并现场进行了工艺表演。
2005 年,哈达研制倍低音四胡成功后把它搬上专业舞台,改变了蒙古族四胡没有倍低音的历史。2006年10 月,哈达带着自己研制的倍低音四胡参加“成龙煤炭杯”八省区蒙古四胡广播电视大赛,荣获个人演奏优胜奖和组合演奏二等奖。2008 年8 月,他参加了兴安盟旅游局举办的“民族工艺产品展示会”,展出了他制作的高、中、低音、倍低音四胡及马头琴等产品,并作了现场技艺表演。2009 年7 月,他在“第二届中国马速度大赛”期间向全体来宾及观众展示了民族乐器和工艺品制作工艺。
2010 年8 月,哈达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草原文化艺术节”上进行了民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表演。2010 年9 月,哈达用倍低音四胡领奏的合奏曲参加第二届八省区蒙古族四胡大赛,获原生态一等奖。2010年8 月,哈达参加了自治区第七届文化艺术节,在乌兰恰特进行了民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表演。2010 年10 月,哈达参加了“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并在大会上现场表演了拉弦乐器制作工艺。2012 年,哈达研制了高达8 米并能演奏的蒙古四胡。2013 年12 月,哈达参加了国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展示周”活动。2015 年9 月,在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活动中的“工艺美术创新作品大赛”中,哈达制作的八骏头马头琴获得三等奖,倍低音四胡获得三等奖。2015 年10 月,哈达获得由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内蒙古工艺美术协会授予的“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5 年10 月,哈达在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品“飞马奖”中获得银奖。2020 年,哈达在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工作中获优秀奖。
二、学校教育形式传承
学校教育形式传承是传承非遗文化的最重要的形式。哈达于1998 年创办了“呼格吉木民族乐器制作工艺传承基地(原名:艾吉玛民族乐器厂)”,这是科右中旗最早注册的制作蒙古族传统拉弦乐器的作坊。呼格吉木民族乐器制作传承基地主要经营范围为制作蒙古族传统拉弦乐器(包括潮尔、马头琴、蒙古四胡),传授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培训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人才。哈达在多年的乐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海林、吴金山、高娃、包立宏、李泉、六十九、布和、庆格乐、老郎、呼斯乐图、图门白乙拉、阿拉坦巴根、福锁、包金海、达日罕等十几名徒弟,他们掌握了他的制作技术和工艺,并能够独立制作四胡,有的已经自己开厂。
哈达在职业技术学校任课的同时,还于近几年承担了科右中旗每年举办的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培训任务,从2015 年至今共培训二千余人,为四胡乐器制作工艺的示范推广提供了借鉴,为助力科右中旗甚至兴安盟提升产业链一体化水平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课题组在采访哈达时不只了解到蒙古四胡制作技艺的传承现状,也了解了他传承蒙古族传统拉弦乐器制作工艺的计划。他说:我们将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发展。传承不是按照传统的老模式照抄照搬,而是以与时俱进的思维进行创新发展。一是要从探索创新的角度对原有制作工艺进行改进提升,同时,要完善已设计制作完成的超高音四胡、倍低音四胡、巨型四胡、四胡变音器(“四胡变音器”已获国家发明专利)的制作工艺;二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电子技术巧妙地进行结合,在马头琴琴轴上做文章,研发制作“马头琴自动对弦器”,推向市场;三是用科尔沁草原传统的雕刻图案装饰蒙古族拉弦乐器,增加其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四是将多少年来手把手、面对面传授并传承的蒙古族传统拉弦乐器制作工艺及流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写成册,出版《蒙古族传统拉弦乐器制作工艺》一书。
三、结语
总之,哈达是一位专业演员,是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一位蒙古四胡制作工艺专业教师,他以多种形式传承蒙古四胡制作工艺,是一位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要继承前辈大师们开创的优良传统,进行多种形式的传承,同时,我们也要遵循蒙古四胡制作工艺自身的传承规律,鼓励、支持一切合法的、健康的、有利于蒙古四胡制作工艺传承的行为,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