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文化传播的医院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2-12-08郝宗山
郝宗山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济南 250022)
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医院文化是从企业文化衍化而来,是美国学者约翰·科特于20 世纪80年代初首先提出并很快流行于世界的一种管理思想[1]。医院文化具有救死扶伤、造福人民的高尚性,尊重科学、探究真理的智慧性,甘冒风险、舍生忘死的奉献性,永远与生命和鲜血同在的热情性,命运与共、协同会诊的团结性。同时,医院文化还具有建设主体的社会性。医院文化的这些特性和其服务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事业性、商业性、常规性、突发性等特点紧密交织、相互融合,不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收诊率和收益性,也在潜移默化中积极促进医院员工队伍作风提升、技能素质提高、团队建设不断加强,最终提升医院形象和品牌,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健康文化。
1 医院文化是健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自古以来,医院文化就是健康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医院”和“医生”是“舶来品”。一般认为,国外最早的医院约始于八九世纪欧洲,最初是设立在教堂、教会等地;我国最早的医院、医学院是20 世纪初由西方传道士创办的。还有人认为,我国“医生”一词是19 世纪末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引进”的外来词。
其实,我国类似医院的组织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周代。据《周书·五会篇》记载:周成王在成周大会的会场旁,设立“为诸侯有疾病者之医药所居”的场所。可以说,这是我国医院最早的雏形[2]。
在随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在不同时期都出现过类似医院概念的组织和机构。《汉书》卷一二《平帝纪》记载:“郡国大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3]这是中央政府在灾荒期间临时设置的隔离防疫处所,在性质和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公立医院。
此外,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医院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为行军打仗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野战医院”、统治者阶级设立的“公立医院”以及私人设立的“诊所”,甚至还有公私合营和中外合营的“医院”。
大文豪苏轼在中国医疗史上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据《清波别志》记载,元祐四年,苏轼任杭州太守,曾拿出私帑金五十两,在城中开办“病坊”一所,名“安乐坊”,聘请高僧名医为百姓治疗,三年治愈上千人。“安乐坊”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个公私合办医院。
宋朝医院规模大、数量多、设备完善,并设卖药所,即诊部,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和剂局”。
而“医生”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周周公旦《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
无论是中国历史上的“医院”,还是“医师”,无不体现出现代医院文化中救死扶伤、 治病救人的高尚精神和尊重科学、探究真理的求知热情,并积淀成中国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
具有浓厚中国历史特色的“医院文化”,加之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为代表的医学典籍,以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为代表的历代名医大家,以麻黄汤、小柴胡汤、六味地黄丸、逍遥散……为代表的中医经典方,以膏、丹、丸、散为代表的中药剂型,以针灸、推拿、刮痧、贴敷等为代表的中医外治法,以及涉及衣食住行、天地四时的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汇聚成优秀的中国传统健康文化体系。
1.2 异彩纷呈的医院文化共同充实健康文化
医院是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社会机构,是社会整体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医院文化也是包括健康文化在内的社会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更是实施健康中国和文化强国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医院文化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医院硬文化主要涉及医院内的医疗设备、医院建筑、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效益等有形的物质状态,其主体是物。医院软文化则涵盖了医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该医院特色的思想、意识、 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也就是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理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其主体是人。
医院精神、医院价值观、服务理念、发展战略等医院内部的文化建设内容都是为了充分满足社会及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由于医院文化是一家医院在长期经营、 管理过程中经过历史的积淀,浓缩而来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为广大员工乃至社会认可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因此,任何一家医院的医院文化都是其本身存在的、独特的,且区别于其他医院。
2021年7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医院中,公立医院11 870 个,民营医院23 524 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 996 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 580个),二级医院104 04 个,一级医院12 252 个,未定级医院9 742 个[4]。
35 394 家医院,35 394 种医院文化,异彩纷呈。无论医院文化如何用文字描述,用事实体现,35 394家医院的医院文化建设无不围绕医学、 医术、医德——探索科学的真相、秉承医学的传承、励志医术的提升、不忘医德的坚守,共同凝聚成医院理念文化的建设、价值观的培育、医院精神的提炼、行为准则的规范以及医院品牌文化的打造,也源源不断地为健康文化的充实和完善输送新鲜的内容和内涵。
2 医院文化和健康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医院文化是健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健康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也受健康文化的反向影响,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2.1 医院文化使健康文化更为完善,传播更为广泛和深入
医院是健康文化打造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医生是健康文化打造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医院、医生向病人提供的技术服务,是最直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窗口”,也是向人民群众传播健康文化最直接的渠道。因此,医院、医生所遵循的医疗行业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服务理念、价值观念、精神境界等都会通过医院的文化元素反映出来。
信息时代,新兴媒体成为百姓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医院纷纷线上借助网络、移动媒介等新兴媒体平台和渠道,以5G 技术为支撑,打造以视频、直播等为主要形式的健康文化传播新业态。线下以医院内外的宣传栏、展板以及宣传手册、报纸、杂志为主,与线上形成双线传播的良好局面,促进健康文化广泛、深入传播,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水平,成为健康中国建设强有力的支撑。
2.2 健康文化影响医院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适应新时代的健康文化体系中不仅是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健康理念。因此,健康文化这个概念中的健康是大健康的概念,不但涵盖了健康知识,还应涵盖健康心态、健康饮食、健康运动、健康习惯、健康行为、健康环境等众多元素,涉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 身心状态以及社会大环境和个人小环境的方方面面。
健康文化在吸收医院文化养分的同时,也在“反哺”医院文化。
2.2.1 健康文化的精神属性推动医院精神文化建设
广义的健康文化包括所有的精神和物质成果,泛指从古至今一切涉及健康的文化概念。健康文化的精神属性强力推动了医院的精神文化建设。
医院的精神文化是医院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内驱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办院方向和办院理念,是医院精神文化建设不可逾越的底线。
2.2.2 健康文化的人本理念使“以人为本”成为医院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健康文化的受众是“人”,医院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因此,健康文化的人本理念使得“以人为本”成为医院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医院文化建设的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以患者为中心”和“以员工为主体”两方面,即人本服务理念和人本管理理念。
2.2.3 健康文化的“实用性”促使医院必须强化科技文化
除了文化属性,健康文化具有实实在在的“实用性”,那就是为人民群众健康所用。因此,健康文化要能实实在在地服务人民群众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健康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健康文化促使医院必须强化科技文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医院应始终抓好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在科研成果、高水平研究论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齐头并进,才能使医院保持良好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2.2.4 健康文化的服务性促使医院须秉承 “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健康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医院的职责也在于此,目的的一致性决定了服务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就要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3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健康文化传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医院文化决定着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方向[5]。新时代的医院文化建设,首先应该理解国家对文化建设的要求,同时结合医疗行业特点、医院历史传承,深耕医院文化,铸就属于自己的、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品牌,进一步促进健康文化传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3.1 树立医院精神,积极引导职工价值取向,增强医院核心价值
树立良好的医院精神能够给职工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健康观,有利于培养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因此,医院应当加强职工的思想建设和道德培养,自觉抵制收受“红包”,捞取“回扣”等不正之风;教育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树立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3.2 培育人本文化,增强患者满意度及人才竞争力
健康文化以人为本,医院文化建设要围绕“人”这个目标主体。一方面,医院要紧扣“以病人为中心”这个主题,更新服务观念和健康理念,增加服务内容,简化就医程序,优化服务环境,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细化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让医院文化时时处处体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力争让病人满意。
另一方面,医院应该信任、尊重、关心、培养“自己人”。根据人的思想、 行为规律以及个性优势和特长,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力求人和医疗技术、人和医疗设备、人和医疗环境完美融合,使医院职工在信念、精神上得到升华,医术和医德双线提升。
3.3 弘扬创新文化,增强医院医疗技术与核心竞争力
治病救人需要真本事。医院要想获得人民群众的满意,首先医疗技术要过硬。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既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医院的要求。
医疗技术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医院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医疗技术创新就是增强医院医疗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活水源头。医院应加强学科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目标和规划;加强科研管理,抓好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搭建科研平台;开展高质量、高层次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引进,提升临床医疗技术水平;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创建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和人才梯队,尤其要通过引导机制、指导机制、激励机制,积极调动青年医生开展科研工作。
3.4 培育服务文化,强化医院品牌内涵
服务百姓健康是医院的使命,重建“患者至上”的医院文化[6-7],是实现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就应加强医院服务文化建设,尊重患者的个人差异,积极主动为患者传播、普及医学、健康保健知识,简化服务流程,提供各种便民服务措施,重视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公示医疗服务价格,公开服务过程,为患者提供个性服务、延伸服务、便捷服务、透明服务、承诺服务、温馨服务、救助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多元化需求[8-9]。
综上所述,医院文化既是健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影响健康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也受健康文化的影响。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强化医院文化建设,发挥优秀健康文化的引领作用,广泛、深入传播健康文化,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应成为公立医院以及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必修课”和“必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