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
2022-12-08牟迪冯文娟龚映怡覃袁缘
牟迪,冯文娟,龚映怡,覃袁缘
(1.湖北师范大学,湖北黄石 435000;2.湖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湖北黄石 43500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受到了社会的大量关注和认可,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常态化。但根据当前我国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教育体系可以看出,很多学校管理者以及教育者并没有意识到培养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缺乏创业意识的培养[1]。因此,该文对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意识、 现状和对策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双创”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
1.1 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这给人文社科专业人才培养带去了新的挑战,以往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教育模式较难适应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知识型人才逐渐转变为复合型人才,更注重人才的自主创业能力[2]。因此,师范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促使大学生将人文社科专业相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正是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在发展中所需的必要技能。通过有效的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拉近大学生与社会行业发展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3]。
1.2 增强人文社科类专业教育的实践性
师范院校在开展实际人文社科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相关的教育,可以有效改善传统人文社科专业单一的教育模式,在理论课程与实践教育共同作用下,促使人文社科类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引导大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和多途径解决问题能力[4]。此外,创业意识的教育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力,为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和必备的技能。
2 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分析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蒂蒙斯的研究成果《创业学》,对战略与商业机会、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者、 创业企业融资以及如何快速成长做了详细的分析与介绍。国内学者研究表明,大学生经历过创业教育,其潜意识的创业思想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要活跃,同时所谓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用意识来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此外创业还受地域环境以及文化程度的影响。据研究表明,现在大学生创业虽然意识都比较强,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阻碍,首先是来自大学生本身的一个内在的因素,心理素质和创业的能力不足,其次是创业带来的风险比较大,资金匮乏,投入成本较高。在当前我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趋势驱动下,大学生创业不仅有助于个人能力的增长,也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目前师范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来看,提高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给予创业补助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5-7]。
3 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缺乏学科综合能力
在培养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意识过程中,要保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这是开展有效创业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从当前人文社科专业实际教学中可见,很多学生由于所处环境和自身问题,对创业缺乏正确认识,创业意识薄弱[8];部分学生虽然有创业热情,但是因为缺乏创业经验;大多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企业,很难实现,所以导致大学生实际行动不足。再有,大学生与社会接触少经验不足,没有主动去查找创新创业信息,导致无法准确把握当下社会行业发展趋势,所以在就业方向中出现迷茫,没有明确的创业意识,对于创业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
3.2 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课程设置问题
创业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所以人文社科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需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将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规范化、 科学化,除了必要的创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必要的操作技能,即创业教育理论知识课、活动课。但从当前实际教学情况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并且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课程逻辑结构也不够严密,其中很多课程内容都与就业指导课重复,导致创业意识的培养缺乏有效性和目的性[10-11]。
3.3 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实践缺乏明确指导
培养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意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所以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但是从当前实际创业意识培养过程可见,师范院校依旧只注重创业理论知识的教育,缺乏对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视。从另一方面看,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资源,高校完全可以将此条件利用起来,给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由于高校没有利用好创业实践平台建立的机会,导致了创业实践教育效果不理想,加上高校创业实践体系的不完整,造成大学生无法开展有效的创业实践活动,相应的创业意识落实不到实践中,创业经验更是无从积累[12]。
3.4 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师资力量匮乏
在开展创业培训中,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教师自身的教育水平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师资力量和师资教学水平对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可是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过程中,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缺乏专业教师进行系统性教育,导致高校在实际无法建立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同时教师数量有限,在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中多数以讲座、 网课等形式进行实际创业教育,其中的教育内容也多半是以大方向教育为主,内容缺乏实质性,而且部分还是任课教师进行代教[13]。任课教师不具备相关的创业教育知识理念和实操经验,导致教授的内容对学生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4 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
4.1 注重学科教育内容开放性
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在开展创业意识教育中,需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相关研究,确保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可以从当下社会发展形式进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开放性,从社会经济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文社科类人才。例如,师范院校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前,可以全面的多层次的对社会经济市场做以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市场发展情况,而后再根据实际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创业教育方向,培养学生从学科中探索创业机会,并根据实际市场需求来进行实践模拟等活动的开展,打破传统的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14]。
4.2 合理设置创业意识培养课程
创业训练项目是当前师范院校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商业项目的设计与完整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具备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与能力[15]。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在财务、法律、心理学、传媒以及办公行政等专业学科知识方面都有涉及,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具有文科思维以及文化气质,在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及学习组织的建设上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基于此种情况,首先,师范院校可以根据文科专业的特点,将创业意识内容逐步渗透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提高文科学生实习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其次,对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在考核体系中增加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关的考核,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后,邀请知名企业或者行业人才进行实训指导,进行开拓性素质拓展,强调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联合运用等,让学生参与进来[16]。
4.3 加强人文社科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指导
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过程中,一是需要建设教育基地作为支撑,利用教育基地,帮助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是师范院校应当全面考虑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实际需求,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交流,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做到让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三是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要与相关企业之间多沟通,促使企业给予学生更多帮助和指导,激发学生创业意识,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提供更专业的知识和思路; 四是师范院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实践能力[17]。
4.4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范院校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能够起到重要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建设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人员对教学活动进行实地指导;其次,邀请创业的毕业生返校分享经验,传授学生创业经验,激发学生创业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创业经验;最后,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鼓励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教师进入到企业学习,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奠定基础[18]。
5 结语
人文社科类的大学生在财务、经济、管理、法律、心理学、公共服务、办公行政传媒等相关知识上占有优势,在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学习组织的建设以及隐性知识转化上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同时人文社科类方向的专业,产出的创业成果,都是以创新型服务以及文化产业的形式活跃在市场经济中,多是服务型的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是由经济层面向文化以及社会服务方面进行拓展。所以加强人文社科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培养至关重要,总而言之,加强培养师范院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顺应了时代发展,对学生发展、学校改革以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路径。高校需要进一步重视创业意识培养,正确处理培养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创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