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卖小哥的人生缩影

2022-12-07杨丽萍叶小果

青年文摘 2022年23期
关键词:李伟小哥杭州

杨丽萍 叶小果

外卖小哥可谓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每次外卖到了,他们说“您好,您的餐到了”,然后把餐盒往我们手里一送,还没来得及看清他们的面孔,他们就转身走了。

年轻,能吃苦,大多来自农村,学历低,这些是人们对外卖小哥的大致印象。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我开始了对他们的采访,杭州是其中一站。

“单神”的诞生

到杭州后,我特地避开外卖员的工作高峰,下午4 点,我拨通楚学宝的电话。

楚学宝,31 岁,安徽蒙城人,初中文化。他的外号叫“单神”,每个月以订单量最多蝉联站点“单王”宝座。

通完电话,他加了我的微信,发来定位,接着发来信息:“地铁杭发厂下”。他对我特别体谅,发短信说,这是我们站长的电话,如果明天我在跑单,没听到电话,你可以先联系他。

我记得特别清楚,采访楚学宝时,约他去星巴克,我叫了两杯咖啡,他看了一眼小票,说:“哇,这么贵。”他讲了书包的故事——读书时,别的孩子都背书包上学,他拎着一个装大米的编织袋,遭到同学耻笑。他看过许多电影,记忆中有这么一句台词:“穷就是你的错。”

为不让“错”延续下去,2019 年,他在杭州开始送外卖。他送的是外卖中最累的,就是做商超,有的客户一次下单二三十个品种。别的小哥干不动,他坚持了下来,逐渐掌握了打包和跑单技巧,每天最早到达站点,最晚下班,成了“单神”。

他每天都在拼了命送外卖。努力到什么程度呢?他一天跑七八十单,跑单跑到吃不下饭,只能多喝水和红牛饮料。

楚学宝的老婆带着两个孩子在老家,我也想了解一下她的情况。他把老婆的电话给我,我做了两次采访。

一次是中午,听到她在踏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特别大。她说,你晚上9点打过来吧。我按时再打过去,那边还是缝纫机的声音。她跟我说话,基本上靠大声吼。我问:“你怎么这么晚还没回家?”她说:“多做一些是一些,为了孩子的未来,咬着牙在县城买了房,老人又生着病。”楚学宝和老婆每天加班加点,他们的生活就是这么支撑下来的。

我采访的小哥里,在城市里买房的有两位,杭州的外卖牛人老曹就是其中之一。他当过武警。有人问过他,送外卖不觉得丢人吗?他说:“送外卖怎么了,我靠自己的劳动赚钱,有什么丢人的。”

老曹其实不老,三十四五岁,来自河南农村。他做外卖是因为母亲患病欠了30多万元债。他送外卖很努力,他做“专星送”,下班后,还接“饿了么”专送的单,每天跑到半夜,每月至少赚1.5 万元。2020 年,他和妻子在杭州买了一套40 多平方米的二手房,交了首付,把女儿接到杭州读书。通过送外卖,老曹不但脱了贫、致了富,还实现了愿望,在他喜爱的城市定居。我为他们感到喜悦。

7.2 元的尊严

除了赚钱,客人是否尊重他们,是外卖小哥们最在意的。

采访河北邯郸的小于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为了7.2 元的外卖费,我把所有能放下的都放下了。”

那天晚上,他抢到一个单,送餐距离两公里,配送费5.2 元,外加2 元夜间补贴。他跟着导航到达后,拨打客户电话,客户说地址写错了,让他送到另一个小区。没等他问清楚,对方就挂断了电话。

他用导航一查,那个小区有五六公里远。赶到以后,打了两遍电话,客户又说不在那里。又跑了四五公里,客户说不在小区里,在小区外。

经过打听,终于送到了楼下,单元门锁着,客户拒绝下楼。等到一位住户开门,他跟着上楼,把麻辣烫递给那个客户,随口说:“您下次能不能把地址写清楚一点,为你这个单跑得太远了。”

小于跟我形容,那个客户有40 多岁,看起来是比较有身份的人。她冷着脸说:“你是不是想要钱?”小于憋屈得不得了,忍着说了一句:“祝您用餐愉快。”转身下楼时,他跟自己说:“我一个送外卖的,今天晚上表现得比你好。”

小于以前在路边救过两回人,还救过流浪猫狗,资助过贫困学生,做过很多好事。可他说:“送了两个月外卖,我把31 年没说的‘对不起都补上了。”

因为本身是女性,我也很关注女外卖员。女外卖员比例占到10% 左右,我也特地采访了她们。

有一位50 多岁的女外卖员,最早她是开花店的,有鲜花的外卖订单。她觉得让别人送,不如自己送。后来花店不行了,丈夫出了车祸,儿子中考填错志愿进了贵族学校,她就把兼职变成专职。每天送外卖时,她都会化妆,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這些女外卖员和男外卖员一样吃苦耐劳,往往比男性更坚韧,更善于跟客人打交道。虽然生活很苦,但我很少听到她们抱怨。有一个女外卖员,以前是餐馆服务员,为了方便接送小孩读书,她才做了外卖员。她特别乐观,就算受到歧视或遇到不公平的事,只是淡淡地笑一笑。她给我讲了一些有趣的经历,比如,有一次导航把她导到一片稻田里。这时电话响了,那个点外卖的客人正在附近的阳台上,问她在稻田里找什么,她就哈哈大笑,真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

顶破“天花板”

有人说,外卖小哥的“天花板”低,吃的是青春饭,“有钱途,没前途”。可是我通过电话采访了宋增光,了解到他做外卖小哥的经历简直是一路“开挂”。

宋增光老家在东北农村,结婚后到上海送外卖,8 个月就当上了站长,3 年后成为公司的培训专员,后来接连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上海市劳动模范。

2021 年4 月27 日,宋增光成为唯一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外卖员。

通过他,我采访到他的父亲、舅舅和表弟,还有妻子的弟弟,他们也在送外卖。宋增光业余学英语,报了市场营销专业的成人自考,读完大专接着读本科,小日子越来越美好,成了上海新市民,还有自己的文化消费——妻子喜欢看话剧,他陪着看了一场《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后,也爱上了话剧。

提起外卖界“第一劳模”的称号,他告诉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属于整个外卖员群体的荣誉,也是社会对‘外卖骑手新兴职业的认可。”

同样一路开挂的,还有李伟。李伟36 岁开始送外卖,从外卖小哥做到调度、站长、区域经理、上海城市经理,只用了31 个月。有人知道李伟的故事后说,他的成功是不能复制的,因为李伟是上海本地人,拥有本科学历。

但李伟对我说:“只要努力学习,有晋升的欲望,其实外卖小哥的上升通道一直是打开的。”他培养了三个站长,其中有一个跳到别的平台,也成了城市经理。看来,李伟的成功并不是个案。

我一共采访100 多位外卖员,写成了《中国外卖》一书。人生总会面对很多难题,但是外卖小哥们身上最打动我的是,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消化各自人生中的苦难,都很努力地活着。外卖小哥整体的素质越来越高,一代比一代强,这些都是我在采访中的切身体会。外卖小哥是我们离不开的一群人,应该对他们多一分理解,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敬意。

(火箭熊摘自2022 年9 月5 日《杭州日报》,本刊有删节,蝌蚪图)

猜你喜欢

李伟小哥杭州
杭州
“田”野里的乐趣
“制造”年兽
送炭小哥联盟
快递小哥偷自己包裹,这是什么操作?
古代也有外卖小哥
孟母三迁
快递小哥:我们很累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