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跟社会脱节?你又被贩卖焦虑了

2022-12-07博士老青年

青年文摘 2022年23期
关键词:性焦虑精力成年人

博士老青年

近来,一名网友发帖称:“已经大二了,突然意识到社保、保险、纳税都是零概念……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成年人,就快要开始实习,连三方协议、劳动合同都一无所知。我现在宁愿花钱去学,也不愿出社会被毒打。”帖子引起很多大学生的共鸣,很多人都认为大学课堂应该开设“成年人必备的社会常识课”,帮助年轻人顺利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

那么,大学生真需要这种实用的成人常识课吗?大家面对这个话题时的顺从性反思,让我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大学学习和校园价值没有给学生带来“道”的专业自信,他们还没走向社会,心态上已经处于被“社會标准”规训的状态,承受着“社会标准”的重压。

我问一个学生,你现在需要知道这些“社会常识”干吗,将来会不知道吗?

何必让这些“将来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常识占据你宝贵的时间和大脑内存?

他一时语塞。这让我想起爱因斯坦的一件逸事。一次,有记者问了他一个物理学上的常识性数字,他直截了当地回答“不知道”,后来有人问起此事,爱因斯坦诚恳地说:“我确实不记得那个数字。

我没有必要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只要在百科全书里面一翻就能翻到的数字,我从来不去记它。”

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恒定的,聚焦于某个方面,其他方面肯定就少了。比如,整天混社交,读文献的时间就少了;经常想着怎么与社会挂钩,学习专业知识的精力就少了。大学就是该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用人类最优秀的思想浸润自己。大学不是为“走向社会”做准备,不是服务于“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而是深深扎根,为一生的成长打底子。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就该跟社会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学生在这个围墙中完成这个阶段排除外界干扰的饱满成长。而如今问题恰恰在于,大学太向社会开放了,大学在“社会标准”的过度入侵之下毫无价值自主能力,变得过于社会化:社会一打喷嚏,大学就感冒,大学的人才培养过度迎合所谓市场需求,唯“需求”马首是瞻,哪里敢与社会脱节?

“大学生真的很需要这门课”“大学与社会脱节”,这类话题不断成为热搜,不断增加大学生的焦虑,恰恰暴露出“大学标准”被“社会标准”所支配。因此,我认为大学课堂完全没必要开“成年人必备的社会常识课”,如果真有需要,这种课在网上比比皆是,自己可以“在做中学”,在“网上学”,不必寄望于开一门课。

学者刘擎说:“年轻人一面喜欢独处,一面又热衷于获取信息,担心自己out 了,这是存在性焦虑的一个征兆。”“大学生真的很需要这门课”这类话题被哄抬,正是这种“存在性焦虑”的体现。悬浮在大学,心中没有一张安静的书桌,热衷于获取信息,却没有被信息所滋养,而是被消耗和吞噬。大学里应该学好的没有学好,通识课基础不稳,文史哲浸润不足,没有站到知识和思想的高度去看未来,就很容易被当下的“社会标准”所俯视和逼问:你懂社保吗?你会算法吗?

能不能自信而大声地说出来:我不懂社保、不懂租房、不懂水电缴费,这些,工作后自然会懂的;我正在图书馆里尝试弄懂的东西,工作后的你可能永远不懂!

(摘自“吐槽青年博士”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萝卜叶子图)

猜你喜欢

性焦虑精力成年人
怎样克服 期待性焦虑
怎样克服期待性焦虑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成年人爆笑日常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成年人的辛苦
男人要学会应对性焦虑
3步曲之精力恢复
30岁以上成年人吸烟致死87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