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中的少数派
2022-12-07朱秋雨
朱秋雨
10 月5 日,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得奖者中的卡罗琳·贝尔托西因生物正交化学领域的开拓性成就成为第8 位女性诺奖化学奖得主,81 岁的卡尔·巴里·夏普利斯则凭借点击化学成为第5位“梅开二度”斩获诺奖的科学家。毫无疑问,这两位都是诺奖得主中的少数派。
周围人评价夏普利斯,说他脾性有点古怪。他经常说不出完整的句子,思维也很跳跃,经常提出非传统的想法。他的一只眼睛很早就失明了,那是因为在一次实验时没戴护目镜,被爆炸的试管玻璃割伤了眼角膜。
与两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形象反差更大的是,他从小到大的梦想都與化学无关。比起在学校拿A,夏普利斯更喜欢与叔叔到河里捕鱼。
1960 年,夏普利斯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读本科时选修了有机化学课,他对这门课程似乎有特别的天赋。但行动上,夏普利斯选择放任自己。爱钓鱼的他放假期间从没有留在学校做实验,甚至还在物理考试中挂了科。毕业之际,应从事外科医生的父亲之意,夏普利斯打算继续进修医学。但化学教授汤姆·斯宾塞为他的天赋感到惊艳,帮他联系了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研究生涯就此开始。千禧年间,夏普利斯开始走向学术巅峰。2001 年,他因手性催化氧化反应方面的贡献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又在当年开拓了一个全新领域。他认为,化学家们是时候停止模仿自然分子了,而应当创造新的理想——人为合成复杂的分子结构。
在此基础上,夏普利斯提倡利用碳- 杂原子键,而非有机化学领域长期偏爱的碳- 碳原子键,使分子结合在一起。他将这个简单却高效的过程命名为“点击化学”。同行评价“化学家们一般会思考‘嗯,这是我想制造的分子,而不是寻求将事物连接起来的方式”,从这个角度上说,点击化学超出了传统化学家的思考模式。
与夏普利斯一样,在卡罗琳·贝尔托西大学本科时,她还不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她出生在高知家庭,在父亲的教导下,她对于梦想的认知是成为核物理学家。但当人生进行下去,她的路“走偏了”。
贝尔托西的“歪路”首先出现在她上高中时。因玩摇滚音乐获得几个奖项后,她收到了几所大学的音乐专业邀请。她还因为足球踢得好,获得哈佛大学的体育奖学金。但兴许忌惮于家庭的教育,她觉得自己“总要以科学为中心”,最终选择就读生物系。
转机出现在大二的有机化学课,她发现了心之所爱,主动转到化学系。但这是她女性身份对人生产生阻碍的开始,她在受访时回忆,化学系90% 都是男性,她多次申请加入不同的有机化学实验室,但屡次被拒。“这时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女性会被以非正式的方式阻挡在科学的一些领域之外。”但贝尔托西还是坚持了下来。
20 世纪80 年代,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的贝尔托西找到了想用一生探索的命题。她决定攀登一座科学界公认的很难跨越的高峰: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癌症细胞与普通细胞表层糖类表现的不同。20 世纪90 年代末,贝尔托西提出了代谢标记方法以追踪糖类。为了不对细胞本身产生破坏,她抛弃了传统的荧光蛋白标记法,最后采用巧妙、简单的与“点击化学”类似的思路。她的奇思妙想在一次次实验中得以实现。
每个科学研究的背后,都带着科学家们自身的人生命题,正如夏普利斯所言:“生命就像是一个冲浪者,你必须在浪上才能够掌控局面、一直冲下去。但如果你陷入波谷,你就死了——生命会冒险,因为它不得不冒险,来顺着能量的走势而动。”
(摘自“南风窗”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