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的羊皮筏
2022-12-07冯继忠
冯继忠
游完腾格里大沙漠,我们又顺着沙坡头的大斜坡下到了黄河岸边的沙坡码头。在这里,我们要排队乘坐一段羊皮筏子,才能回到我们来时乘坐快艇的沙坡头枢纽码头。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古代称“革船”或“浑脱”,距今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是过去我国黄河上最原始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水运交通工具,主要流行于宁夏、青海、甘肃等境内的黄河沿岸。码头上,想乘坐羊皮筏子的人很多。我们一边排队一边穿系好橙色的救生衣,同时还瞅着一只只羊皮筏子离开码头,顺着黄河湍急的水流缓缓而去。羊皮筏子就像小轿车和大货车一样分大小两种,小的主要是送人渡河,大的就是运载货物。而今天所谓的羊皮筏子,就是在一个正方体的木排下面,并排捆扎着13个鼓鼓的羊皮囊,面积大概有3平方米的样子,木排上面再放一块儿厚厚的皮革垫子,一只筏子只能坐四名游客,而且两人一对儿背靠背地坐均衡,否则,羊皮筏子会偏向一面,容易翻到水里去,加上乘筏子的水手,共计五个人,只有坐稳以后,水手用木桨一杵码头,羊皮筏子便开始顺流而下。看到别人都陆续漂走了,我们几个等在岸上的人心里也着急,可轮到我们的时候,心里又感到害怕和恐惧,因为黄河水滔滔不绝,流速也相当快,有的地方还打着漩涡,一旦不慎掉到水里,那可就危险了。尽管心里犯着嘀咕,但我们几个还是小心翼翼地迈上了羊皮筏子。我们几个的身体胖瘦不均,待乘筏子的水手调整好平衡度以后,我们才离开码头漂向黄河的下游。“黄河水流速快,掉下去就上不来!希望大家一定要坐好,千万不要乱动!”乘筏子的水手一边用桨调整方向,一边叮嘱我们。我们遵照水手的指示,背靠着背,纹丝不动,时间一长,即使累了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用眼观察、用嘴表达对周边的一切感受。那么,羊皮筏子是怎样做成的呢?坐在我们身后的水手说:“做这东西可费事了。过去,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们,宰羊时要像蜕蛇皮那样,把羊皮小心翼翼地从肌骨上完整囫囵个脱下,刮去表皮上的羊毛,用青盐鞣制一定的程度,再灌入适量的菜油,使之变得坚韧耐用。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再将羊皮的四肢、脖子和臀部的开口用绳子紧紧扎住,在腿部开一个小孔,用力把气吹足,就成了鼓鼓的皮囊。最后在一个方形的框架内,把皮囊用绳子一排一排牢固在框架的横梁上面,往黄河里一放,就成了羊皮筏子。”据说,羊皮筏子自汉唐古丝绸之路时就已经兴起了,进入明、清和民国时期还是黄河上的重要运输工具。那时,陇中的人们只能用这种筏子将西北土特产等从兰州起运,沿黄河水道源源不断地运到银川、包头一带,然后再由陆地转运到北京、天津、上海及海外进行买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黄河公路桥梁的日益增多,羊皮筏子也就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如今,当地的人们又把这种古老的交通运输工具改为旅游休闲项目,使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惊险刺激的环境中,充分体验到古老的历史韵味。
记得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时候,是在甘肃兰州的中山桥附近。当时,看到人们在黄河激流中漂浮的羊皮筏子,我们都感到很好奇,可是让谁坐上去漂一段,谁也没那个胆量,因为兰州段黄河的水面比较窄,水流也更加湍急,所以,我们这些“胆小鬼”只好站在岸边进行观摩。看到小小的羊皮筏子紧贴着黄河汹涌的水面,乘风破浪向前漂浮,我们确实为他们提心吊胆。没想到,今天在宁夏的沙坡头再次與羊皮筏子相遇,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我也只好硬着头皮来体验一回羊皮筏子的效能。其实,羊皮筏子靠自己的浮力漂在水上很稳当,即使遇到惊涛骇浪,在拿桨水手的精心操纵下,也不会影响它的稳固性,依然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是当今黄河岸边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特别是当我们乘坐的羊皮筏子漂到黄河那宽阔浑浊的水面时,漂流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坐在上面却很绵软,也很遐逸。如果把黄河称作我们伟大母亲的话,那就大有躺在母亲怀抱中的幸福之感。
当我们正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时,我们乘坐的羊皮筏子在水手的操纵下,就像有一种吸引力似的,也渐渐地靠近了沙坡头的枢纽码头。多想沿着黄河再漂一阵,真是不漂不知道,一漂才觉得很奇妙,太美了!太令人难忘了!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