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河南省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发展的路径

2022-12-07侯红昌

华东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型服务业

文/侯红昌

当前,河南正处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深入推进“新四化”建设进程的关键期。因此,尽管面临外部环境多变的挑战,但河南省仍积极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国家重大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并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腹地的优势,重点在供应链管理的服务化、生产性服务的协同发展和制造业的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力争最终实现河南省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的转型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坚持把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1]当前,河南省的经济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的转变,对河南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在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意义重大。

一、河南省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一)河南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工业、制造业在历经调整期、起跑期、高速期和转型期等发展阶段后,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河南省已拥有41个工业门类中的40个门类,且已基本建成完备的工业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以大中型客车、盾构机、大型矿山装备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端产品使得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一跃成为“中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2]在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河南省制造业产业体系更加健全、质量效益及创新力显著提升。其中,食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均已发展成万亿级支柱产业。2021年,河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58887.41亿元,较上年增长了6.3%;全年工业增加值为18785.3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5.4%。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6.3%。从门类来看,河南省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为7.7%,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1.4%)。其中,又数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最快,其增速为20.0%,产值比重占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企业总产值的12.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增速为14.2%,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企业总产值的24.0%。总的来说,这些制造企业的良好发展为河南省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的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现代服务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且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逐年提高。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为28934.93亿元,增长8.1%,该增加值不仅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8个百分点,还实现了占地区生产总值49.1%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河南省服务业内部也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例如以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为代表的传统商品流通性服务业所占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信息和软件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等领域近年连续保持较快增速。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为1408.28亿元,保持着16.2%的较高增速。由此可见,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给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河南省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逆全球化升温,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制造业价值曲线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河南省制造业在价值链攀升、产业链融合、供应链稳固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此外,河南省制造业一直饱受“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新”的固有问题的影响,因而在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时难免受到诸多历史因素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是,河南省在推动全省服务型制造业加快发展方面仍具备一些历史机遇和有利的发展条件。而随着由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入,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与制造业快速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新模式、新业态,加之国家顺势出台《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河南省制造业在向以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前景依旧广阔。

三、河南省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推动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向服务化方向发展

一是要推动制造企业在内部强化供应链管理。河南省应鼓励制造企业内部简化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流程,鼓励其成立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或引进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以确保企业内部各供应管理环节的高效衔接。二是要大力培育第三方供应链管理的专职服务企业。河南省应大力推动以4G、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如扶持供应链管理服务的龙头企业整合整个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并建立共享信息服务平台,以进一步提高供应链上各相关企业的协作效率。河南省还应鼓励和引导中小型企业主动融入供应链核心企业所构建的供应链生态。三是要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壮大。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近年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对此,河南省应鼓励供应链核心制造企业设立财务公司,从而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内部资金使用率的同时,为供应链上的中小型企业和产品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的金融信息支撑服务,不断增强供应链企业联结的紧密性,不断提高其整体核心竞争力。

(二)推动生产性服务向制造业服务化的新模式方向发展

一是要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企业向提供制造业生产的系统化整体解决方案方向发展。河南省应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协助制造业企业在工程的总承包,以及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等系统化服务方面做出改进和调整,以便制造企业能够集中优势资源专注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制造、检验检测和检修维护等业务领域,从而带动整个供应链产业的加速发展。二是要大力推行工业制造的设计创新和工艺改进。工业设计的持续创新和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是制造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这就要求制造企业在深挖自身潜力的同时,必须借助第三方专业生产性服务企业,如虚拟装配设计、虚拟工艺改进、虚拟现实建模等专业技术性服务企业的技术支持,从而达到缩短制造业产品研发周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目的。三是要鼓励和推动制造业企业将非核心业务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外包,并努力寻求市场化的最新、最优和最经济的解决方案。在制造企业内部,诸如财务管理、信息支撑、法律顾问、商务咨询、人力资源等非核心业务部门都可以通过与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合作等方式来维持高质量运作,同时降低制造企业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此举有助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进而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发展空间。[3]

(三)推动网络化协同向制造业服务化方向发展

一是要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云平台的建设。制造企业可通过优化配置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资源,推动制造业资源和生产能力的信息共享,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步更新和协同生产等方式,在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的同时,为产业链上众多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匹配服务,进而实现全面提高产业链有效供给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二是要提高制造企业的网络信息化集成应用水平。河南省应鼓励第三方生产性服务企业协助制造企业在内部搭建各业务部门信息互通共享的网络集成系统,以便制造企业内部的各种产品信息流、市场信息流、资金信息流和原料信息流实现共享互通和同步更新,进而不断增强制造企业的柔性制造、智能制造和协同生产等能力。三是要构建个性化定制的网络服务平台。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充分适应市场的各种不规则需求,并通过柔性制造来提高产业的价值和竞争力。对此,河南省应鼓励并支持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协助制造企业搭建个性化定制网络服务平台,并给予其技术支持和应用服务[4],从而方便产业链上的制造企业及时了解市场用户的多元需求。

四、结语

当前,河南省正处于深入推进“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现代化建设新进程,以及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新模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河南省应充分利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叠加的历史性机遇,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以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服务化、生产性服务的制造业服务化以及网络化协同的制造业服务化为重点突破方向,不断推动河南省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的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型服务业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