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2022-12-07范红莲杨巧真徐国旭张晓峰

国际眼科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囊袋葡萄膜植入术

范红莲,马 烈,王 磊,杨巧真,徐国旭,张晓峰

0引言

白内障是指因晶状体混浊所致患者视觉障碍性疾病,占据全球致盲性眼部疾病第一位[1]。白内障发病时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仅仅表现出轻微的视力模糊,导致部分患者重视力度不够,认为可能是疲劳或老花眼所致,直至病情进展至中期以后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视力下降程度更高,甚至出现斜视、近视和眩光等情况[2]。目前手术治疗是白内障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3-4]。手术治疗旨在帮助患者切除已经混浊病变的晶状体,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目前我国城市地区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式,具有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等优点[5]。虽然手术治疗白内障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仍有少数患者会出现术后并发症,囊袋收缩综合征(capsular contraction syndrome,CCS)就是术后并发症之一。CCS主要是指人工晶状体囊袋植入后,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囊袋缩小或晶状体前囊纤维化、撕囊区面积缩小的一类综合征,CCS可导致人工晶状体偏位、视力下降等[6]。然而目前尚未有明确预防CCS方法,大部分缓解措施是在CCS发生后给予前囊松解术来缓解囊袋张力[7],术后还需使用皮质类激素以控制炎症反应,需要定期随访,故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后CCS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09/2021-12我院收治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987例1987眼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组制定的白内障诊断标准[8];(2)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者;(3)首次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先天性眼异常者;(2)术前角膜呈局限性混浊或变性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透明性病变;(3)术前晶状体脱位;(4)接受治疗前合并眼部感染性疾病;(5)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慢性疾病病情控制不佳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将纳入研究的1987例纳入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检索,并使用Excel软件录入,其中包括年龄、性别、眼位、合并基础疾病情况、青光眼、高度近视、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晶状体核分级[9]、人工晶状体材料以及白内障疾病类型等。跟踪随访患者1a,记录术后CCS发生率。

2结果

2.1术后发生CCS组和无CCS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纳入1987眼白内障患者术后出现CCS 38眼,术后CCS发生率为1.91%。根据白内障患者术后CCS发生情况,分为CCS组38眼和无CCS组1949眼。CCS组中年龄≥65岁、糖尿病、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亲水性人工晶状体患者高于无C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发生CCS组和无CCS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2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CCS因素分析根据表1分析结果,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向前法进行影响术后发生CCS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糖尿病、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亲水性人工晶状体均是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CCS的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CCS因素分析

2.3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CCS预测模型基于术后CCS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相应的预测模型P=1/[1+exp(-4.724+0.469χ年龄+0.442χ糖尿病+0.498χ视网膜色素变性+0.506χ葡萄膜炎+0.482χ人工晶状体材料)],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方程的拟合优度好(P=0.421),见图1。

图1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CCS预测模型校准曲线。

3讨论

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面,其周围分布有晶状体悬韧带并与睫状体连接,呈现出双凸透镜形状,其被悬韧带固定悬挂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10]。晶状体在人眼球结构中占据重要作用,属于重要的光学部件,在眼球屈光系统中发挥调节屈光间质的作用[11]。晶状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呈透明状,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光调节能力逐渐退化,引起人视力下降。疾病、创伤、遗传等各种因素均可导致晶状体发生蛋白质变性,使晶状体发生混浊症状,最终引起患者的视力下降,随着病情加重,甚至失明。白内障发病是因晶状体发生混浊引起的视觉障碍性疾病,白内障发生不仅受患者自身的慢性疾病、遗传疾病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紫外线辐射较强高原地区的白内障发病率较高,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也导致白内障近年来呈现出低龄化趋势[12-13]。

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式为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治疗已从原来单一的拨障术逐渐发展为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囊外摘除术、小切口手术、超声乳化吸除术以及飞秒激光辅助手术等,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是目前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粉碎病变晶状体并对其进行乳化,与皮质一起吸出,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具备手术切口小、眼组织损伤程度低、患者视力恢复快等特点[14]。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治疗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其术后并发症仍不可忽视。CCS是由于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人工晶状体囊袋赤道直径缩小、囊袋纤维化、面积缩小的综合征,可引起患者术后屈光变化、视力障碍或眩晕等症状[15],影响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本次研究通过跟踪随访记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术后CCS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术后CCS的发生率为1.91%,说明该术式治疗的术后CCS发生率较低。此外,本次研究通过分析CCS患者和无CC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发生CCS患者中的年龄≥65岁、糖尿病、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亲水性人工晶状体患者构成比较术后无CCS患者呈明显升高趋势。近期有研究报告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的视力状况,但是手术效果会受到患者自身多种因素的影响[16],本次研究结果也说明这一情况。通过对CCS患者和无CCS患者的有差异的临床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年龄≥65岁、糖尿病、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亲水性人工晶状体是术后CCS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显示葡萄膜炎、青光眼、糖尿病是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发生CCS的危险因素[17],本研究也呈现出相似趋势。

CCS发生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超声乳化术中的晶状体前囊下残余晶状体上皮细胞受到多种因素刺激时会分泌多种因子,发生异常的纤维增殖以及胶原合成。高龄患者自身往往会伴有各种基础性慢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机体伴有的退行性病变增多,视网膜素病变性本身属于一种进行性、营养不良性的退行性病变,悬韧带较脆弱,诱发前囊纤维增生,提高术后CCS发生风险[18];此类患者在治疗过程可以考虑与囊袋张力环联合治疗,以便于悬韧带提供足够的张力,维持囊袋的稳定来降低术后CCS发生机率[19-20]。糖尿病患者自身体内代谢较紊乱,炎症反应较健康人群加重,还会引起患者眼部的血/房屏障功能障碍,在白内障手术刺激的作用下会进一步加重损伤程度,增加术后CCS发生风险。葡萄膜炎患者体内的炎症较严重[21-22],炎症因子有助于刺激上皮细胞分泌更多的生长因子,促进囊膜的纤维化生长,提高术后早期CCS发生机率,故在手术治疗前应纠正患者体内异常、过激的炎症反应,降低术后CCS发生可能性。疏水性人工晶状体材料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光学区迁移有抑制作用,可增强人工晶状体位置的稳定性[23-24],而亲水性人晶状体材料呈相反作用,故临床医师在为患者选取晶状体时需要结合晶状体材料进行考虑。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术后CCS发生危险因素并在其基础上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表明本次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可信度较高,通过分析并建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CCS预测模型有利于临床医师在制定白内障患者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意见,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术后CCS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CCS发生率为1.91%,高龄、糖尿病、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以及人工晶状体材料性质是影响术后CCS发生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信度好,但是本次研究纳入的对象大部分是在本院,在其他医院或城市是否也有相似趋势尚不明确,后续将扩大样本进行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囊袋葡萄膜植入术
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血肿的管理及预防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临床常用中药提取物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新进展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大量积液一例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