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他汀类降脂方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22-12-07段丽萍曹珮华郭倩马莹
段丽萍,曹珮华,郭倩,马莹
1.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药学部,陕西 咸阳 712000;2.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临床生化检验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21;3.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内分泌科,陕西 咸阳 712000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心内科急症,多因心肌缺血所致,伴随疾病进展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病情凶险且恶化程度快,发病率呈逐年增长态势,致死率高[1]。研究表明,UAP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极为复杂,通常认为可能与血管内膜受损、不稳定斑块脱落及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2],故认为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强化血管内皮功能、调控血脂水平,稳定斑块及减少血栓等。UAP 最常见治疗药物为他汀类药物,其中以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最常见,其不仅具有降脂的作用,同时还可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改善UAP 临床症状有积极作用,但关于哪种降脂方案对患者更获益,目前仍不清楚[3-4]。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降脂方案治疗UAP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150 例UAP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5]诊断标准;(2)患者知情并签署自愿参与书。排除标准:(1)合并创伤严重心律失常、内分泌异常或肝肾功能不全者;(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或对抗生素药物、降脂药物过敏者;(3)心力衰竭或感染性疾病;(4)慢性阻塞性疾病或老年痴呆或神志不清者;(5)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瓣膜型心脏病者;(6)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难治性高血压;(7)正在接受强化他汀或强化降脂药物治疗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50例。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如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或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1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g×7片;国药准字:H20051408)10 mg/次治疗,1次/d。观察2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20 mg/次治疗,1次/d。三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个月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变化。(2)炎症因子:采集三组患者治疗前后5 mL空腹静脉血,抗凝后离心分离血清,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中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试剂盒由江苏科特生物公司,步骤以说明书为准。(3)血管内皮功能:采集三组患者治疗前后5 mL 空腹静脉血,抗凝后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ELISA 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血清内皮素-1(ET-1)由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试剂盒均由上海晶抗生物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检测。(4)不良反应:统计三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乏力、皮疹、胃肠道反应和心力衰竭。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降低,且观察2组患者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而观察1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s)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s)
组别例数心绞痛发作频率(次/d)持续时间(min)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F值P值50 50 50治疗前5.87±0.81 5.79±0.92 5.83±0.88 0.127 0.903治疗后3.71±0.31a 3.01±0.37ab 2.31±0.41abc 183.251 0.001治疗前15.41±3.31 15.29±4.21 15.09±3.72 0.093 0.912治疗后8.31±1.21a 6.31±0.97ab 4.41±0.76abc 191.281 0.001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CRP、TNF-α、IL-8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CRP、TNF-α、IL-8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2 组明显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观察1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比较(±s)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观察1组比较,cP<0.05。
组别例数CRP(mg/L)TNF-α(ng/L)IL-8(ng/L)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F值P值50 50 50治疗前9.97±1.32 10.12±1.42 10.01±1.36 0.162 0.851治疗后7.12±0.98a 5.98±1.01ab 4.87±0.76abc 74.221 0.000治疗前133.41±5.11 132.98±5.87 133.08±6.77 0.074 0.931治疗后98.41±7.13a 84.41±6.09ab 70.41±5.91abc 239.312 0.001治疗前98.31±7.12 98.01±6.78 96.98±7.32 0.491 0.616治疗后76.31±5.33a 70.34±4.86ab 61.31±5.33abc 106.352 0.001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ET-1、NO 均降低,且观察2组明显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观察1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VEGF 升高,且观察2 组明显高于观察1 组和对照组,观察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表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观察1组比较,cP<0.05。
组别例数ET-1(pg/mL)NO(μmol/L)VEGF(pg/mL)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F值P值50 50 50治疗前114.41±21.09 113.98±20.41 113.02±14.89 0.071 0.932治疗后89.41±9.33a 80.41±10.34ab 68.41±9.23abc 59.641 0.001治疗前41.41±5.33 41.98±6.87 40.98±5.89 0.343 0.712治疗后71.31±7.23a 60.41±6.09ab 51.15±5.98abc 122.081 0.001治疗前176.31±18.31 175.98±15.91 175.01±16.45 0.082 0.923治疗后210.41±15.35a 223.31±16.45ab 246.41±15.98abc 65.773 0.001
2.4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8,P=0.698>0.05),见表5。
表5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UAP 属常见冠脉综合征,主要介于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病理改变主要为冠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出现病变,可诱导患者出现局部心肌血流下降,加重缺血缺氧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6]。资料表明,冠脉综合征多由UAP构成,近年来临床对其的治疗取得一定进步,但其发病率、致死率仍旧居高不下[7]。
开通血管、介入治疗是挽救UAP患者生命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多年实践发现上述两种方式不管是对UAP的发病率还是病死率的影响均是有限的[8]。随着研究的不断探索,发现他汀类药物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对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心肌供血意义重大[9]。ORRINGER 等[10]研究也表明,他汀类药物是治疗UAP的主要药物,但是关于如何快速有效降脂目前尚存在争议。美国指南推荐高强度他汀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而欧洲和中国则建议实行强化降脂治疗[11]。瑞舒伐他汀是较常见的他汀类调脂药物,蛀牙通过可逆性竞争性抑制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 还原酶,进而抑制总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2 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充分证实强化他汀用于治疗UAP 可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案,分析原因为:瑞舒伐他汀通过有效降低血脂,进而缓解临床症状。资料表明,炎症反应是导致UAP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原因,若不能快速将炎症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则导致病情加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炎症因子对机体组织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等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临床最常见的炎症因子有:CRP、TNF-α、IL-8[13]。IL-8 是由单核或中性粒细胞分泌而来的一种促炎介质,趋化作用较为明显,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皮功能上黏附、聚集,参与了UAP的发展及进展。TNF-α则主要由单核细胞所分泌,是调节所有炎症及免疫反应的“核心”细胞因子,其水平升高可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进而导致心绞痛反复发作[14]。CRP 则是经肝脏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展有密切关系,是诱导UAP 的独立危险因子[15]。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2 组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表明给予患者20 mg 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抑制UAP患者炎症反应,延缓病情进展。分析原因为:瑞舒伐他汀具有抑制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的作用,进而缓解症状及炎症反应,对促进疾病转归意义重大。
UAP 的发生、进展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密不可分,因此有研究者指出,通过强化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可有效挽救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16]。NO、ET-1、VEGF 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主要细胞因子,其中NO 属于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可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17]。ET-1属于血管收缩因子,其水平过高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VEGF也被称之为血管通透因子,其不仅可以促进血管新生,同时也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快速生长,将其用于评估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8]。本研究显示,强化他汀治疗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证实强化他汀可帮助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恢复,进一步揭示了瑞舒伐他汀不仅可有效降脂,同时也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此外,本研究对比了三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显示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强化他汀治疗UAP 的效果理想,其不仅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并缩短持续时间,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