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长春工程学院为例

2022-12-07窦立军

关键词:应用型竞赛大学生

窦立军

(长春工程学院 ,长春130012)

一、前言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而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本科教育的主体,如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应用型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诸多专家学者也对此开展了深入研究。如郝杰等通过总结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中国方案[2]、谢和平提出把“双创”教育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并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3]、王志平等提出了构建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制度创新、实践环节“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4]、余魅等提出了“普惠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5]、王永友等提出了价值引领是正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6]、黄荣杰提出了应用型高校要积极主动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7],这些都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但是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探讨相对较少。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制度保障、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管理手段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突出问题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与过程评价体系,无法有效驱动教师和学生两大教育主体,内生动力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低,难以有效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

(二)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缺少层次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融合。创新创业多停留在活动层面,未注重学科交叉、创新实践和地方产业需求。教师开展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意识不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专业和地方产业结合不紧密。应用型高校未实现学以致用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

(三)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总量严重不足,专职教师和高水平校外兼职教师紧缺,专业教师参与双创教育活动的比例不高,培训机制不健全,师资缺乏“实战经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与项目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四)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创新创业成果业绩在特色高水平大学、专业认证(评估)等各类评审,教师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奖评优,学生考研、考博的复试及各类奖励评定中的权重越来越大,创新创业相关管理数据呈现井喷式增长。而创新创业管理工作仍存在逐级传达通知、表格汇总数据、逐一审核成果、人工分析评价的现象。创新创业管理手段的滞后导致创新创业工作发动宣传难、活动组织难、过程管理难、成果收集难、学分认定难、数据上报难、质量评价难等一系列问题。

三、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长春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建筑、水利、电力、地质等基础工业行业背景及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针对上述问题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始终坚持“立德为先、专业为本、能力为重、创新为魂、产业为导、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专创融合、产教融合为抓手,以创新创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目标,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素与资源,在顶层设计、制度保障、教学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管理手段六个维度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一)顶层设计维度

在全校范围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明确了要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育人理念、质量标准、教与学、体制机制、技术方法、质量文化等全面变革,并建立了“高度统筹,协同联动”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各二级教学单位设立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负责落实本单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最终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专职部门推进、职能部门协同、二级教学单位实施的全链协同、上下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实体化管理运行机制。

(二)制度保障维度

建立了“全员覆盖,多维量化”创新创业制度保障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课程建设与管理、创新创业学分的积累与转换、学科竞赛分级分类的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

1.制定了《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素质拓展学分管理办法》,明确了创新创业实践与素质拓展学分的转换原则,创建了创新创业的学生成长档案和教师业绩档案,精准记录并量化了师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情况,为学生评奖评优、教师的考核晋级提供评价依据。

2.制定了《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生竞赛管理办法》,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大学生竞赛评价体系建立了大学生学科竞赛的7级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了院、校、省(分赛区)、国家4级竞赛训练体系,明确了师生参加竞赛的奖励机制,鼓励并引导更多的师生参与高水平竞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3.制定了《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了从全过程量化考核管理机制。规范了大创项目过程管理、明确了大创项目的立项、中期及结题标准,杜绝了重立项、轻过程、松结题的现象,使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4.制定了《长春工程学院创新创业类讲座管理办法》,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参加学术报告类活动的“八不审”考核标准,严格考勤,注重效果,规范成果,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类报告,开阔了视野,了解学科前沿科技,培养兴趣爱好,提升了素质能力。

5.制定了《长春工程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推动学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

(三)教学体系维度

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面向所有专、本科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其中理论课必修4学分,实践环节必修3学分。建立了“广谱式”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体系,“嵌入型”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专业型”创新创业管理教育,“职业型”创新创业继续教育[8]。形成了“分层递进,强化实践”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广谱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课程全部为专业教师授课,小班化混合式、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创建了《创新方法与实践》课程+科技创新项目、《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类竞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形成理论在线上、实践在线下、项目是载体、竞赛为平台、考核非标化、评定多元化的“项目驱动,课赛合一”的教学模式。

2.“嵌入型”专创融合教学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以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为两翼,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建课程的“一主两翼三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创意—创新—作品—产品”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深度融合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设计多层次、多阶段的实践环节,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将理论、实践、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论文)有机结合,将创新创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3.开展“专业型”创新创业管理教育

是面向有明确创业愿望的学生开展KAB、SIYB等创业培训课程,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创办和管理中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创业的技能。

4.“职业型”创新创业继续教育

面向创业的毕业生提供“继续教育和援助”。通过对初期创业者的支持和帮扶,帮助新创企业顺利渡过初创期,走向正轨。

(四)实践平台维度

依托学校23个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139个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及学校“集思轩”众创空间引领的各学院的15个微创空间,以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为实训主线,通过专业实训、创新实验、大创项目、学科竞赛、成果转化,形成了“四创融合,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依托平台全面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燎原计划”,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四个一”工程(即一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学科竞赛,一个教师至少指导一项双创项目;一个班级至少组建一个双创团队;一个专业至少组织一项品牌赛事),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覆盖率达到了100%。

(五)师资建设维度

构建了“专兼结合、专创融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1.成立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整合校内优质的教师资源,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组建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承担全校各专业的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的讲授与建设。通过“讲中学,学中思,思中融,融中创”,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并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在促进专创融合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通过开展创新创业骨干教师特训班、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沙龙、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设计大赛等活动,不断开阔视野、提高水平、增长才干,最终形成一支敢闯会创的校内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2.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委员会。聘请知名学者、杰出创业者、企业家、杰出校友和优秀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委员会委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等工作,不断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3.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吸纳学术型人才、社会企业人才、校内优质师资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库,建立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三位一体”的导师队伍,给予学生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

(六)管理手段维度

建立了“全员协同,数据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过程评价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建设完成“长工程智慧双创云”平台,将学科竞赛、大创项目、论文专利、参与教师科研、双创文化活动、职业资格证书、创新实验、创业实践、数字证书管理、双创学分的积累与转换10大管理模块有机融合,与学校教务系统、省级高校分类管理平台、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检测国家平台的数据无缝对接,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全场景覆盖,多角色协同,一站式服务、多维度数据分析、可视化数据聚合,多平台数据共享,全面提高了双创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平台数据现已全面支撑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专业认证(评估)等工作。同时,平台可以多维度记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长档案、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质量评价档案、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档案,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价和教学改革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

(一)大学生学科竞赛省级及以上获奖数量逐年递增

2017—2021年间,学生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 215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等多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赛中均有历史性突破。在2017—2021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参赛人数及项目质量逐年提高,共获得国赛银奖1项,铜奖8项;省赛金奖36项,银奖73项,铜奖87项。五年间,在吉林省内37所本科高校中省赛金奖总数全省第二,省赛金银奖总数全省第一,省赛获奖总数全省第一,并连续五年获得“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效果良好

在学校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下,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热情逐年升高,成果质量逐年递增。2017—2021年间,学生共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30项,获批国家级项目195项,省级项目405项,学生依托项目共发表论文461篇,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66项。其中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74篇,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89项。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卓见成效

2017—2021年,学校累计投入1 800万元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获批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长春工程学院基础工业创新训练中心获批吉林省首批创新工程训练中心立项建设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获批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单位;“长春工程学院智慧工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被认定为吉林省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初见成效

2017—2021年间,教师获批创新创业类的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37项;软件工程、市场营销2个专业被吉林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数据结构》课程被遴选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4名学生获得“吉林省双创之星(创新之星)”荣誉称号;3名学生获得“吉林省双创之星(创业之星)”荣誉称号。

(五)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稳步提升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专项培训,共培训教师近300人次。其中3名导师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3名教师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共37人作为我校创新创业校外导师。

(六)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建设了覆盖校内主要学科方向的学生科技创新类社团、创业实践类社团,定期举办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创新创业成果展等系列活动,各教学单位依托学科专业特色开展科技节、双创文化周、双创主题月等系列品牌活动。2017—2021年,累计开展创新创业文化活动278次,参与学生人次68 322人次;组织各级各类学科竞赛380项,参赛人次数50 610人次;参与教师科研的学生11 758人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已形成,学生感受科技创新与创业魅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五、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是推进自身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应用型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优化课程与实训体系,搭建多元化的实践育人平台,切实增强创新创业育人成效,提升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应用型竞赛大学生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思维竞赛(3)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创新思维竞赛(6)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