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致”打造深度学习课堂

2022-12-07曾晓华广东珠海市香洲区南湾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三棱镜本课教学活动

◇曾晓华(广东:珠海市香洲区南湾小学)

教为学而教,评为学而评,学为学而学,教学评三者的中心,均是学生的“学习程度”。2022年版课标对学习的评价给了一个标准,在每一个内容要求后都附了一个学业要求。学业要求指向的,是学生在建构科学观念后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一般以举例、说明、记录、概括、解释、分析、推理等行为动词进行界定,是2022 年版课标给一线教师对学生教学评价的明确指引,也是现代教学对“教学评一致”的体现。

深度学习课堂要求学生做到深度参与、深度思考、深度理解,以求科学的探究实践是真探究、真实践。张菊荣提出:“‘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逻辑,其基本要素是目标、评价与教学。学习目标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教、学、评共享学习目标,才能实现‘一致性’。”“教学评一致”恰好与深度学习课堂要求相吻合。基于这样的课堂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仔细思考,认真斟酌,精心备课。下面以五年级上册《认识棱镜》为例,说一说在日常备课中,如何才能实现“教学评一致”的教学设计。

一、确定学习目标,导航教与评

既然教学评三者的中心均是学生的学,那么,首先需要的是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即本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以本课为例,五六年级课标学习内容要求学生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学业要求学生能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结合学生的学情、教材的编排等,本课确定以下学习目标:

观察描述色散的现象,知道太阳光以一定角度穿过三棱镜后,光路发生偏折,形成彩色的光带,知道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通过色光混合实验,观察并描述色光混合后的变化;

针对问题,能设计白光通过棱镜的基础实验方案,如实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现象;

通过实验比较,发现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光才被分为了多种颜色;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二、细化多元评价,评测教与学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应该以学生学习的效果来判定,也就是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便是判断学生是否学会、学到什么程度的手段之一。评价强调的应该是育人效果,因此在学习中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应是多元化的。好的评价体系应是连续性的,应融入整个主题的学习过程中。

评价主要分为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就是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的综合成效进行总结的评价,也可以用于选拔学习能力优秀者,如,对学业质量、作业、练习的评价。本课可以“寻找其他的制造彩虹的方法”作为本课的课后延伸作业。这样评价以具体现象的实际应用代替干瘪的理论评价,或者结合整个单元的内容,布置以“光”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绘制本单元学过的光的现象,亦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其他和光有关的科学现象或知识,相当于对本单元的学习做一个评价。

过程性评价,一般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于描述记录学生在学习期间产生的行为和短期结果。评价对科学学习具有引导性意义,需要评价任务和学生产生“交互”,而评价绝非以简单的ABCD 或优良中差来表达评价的结果。那么评价细则应根据学习目标实现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呈现,评价可视化的评价标准和真实的评价任务是评价的关键。结合以上原则,本课的过程性评价由实验记录单和课堂评价表共同组成,详见表1和表2。

表1《认识棱镜》实验记录单

表2《认识棱镜》课堂评价表

本课中,学生最难理解的是色散现象由折射导致的。而课标中并不要求学生能解释,只要求能够描述该现象,即白光穿过棱镜变成七种颜色的光。所以,在过程性评价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完成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星级。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标准的进阶性,因此三星的评价标准是在课标的基础上有一些抬升。如果能有三星甚至更高的效果是我们每个教师喜闻乐见的,三星评价的标准也是刺激学生实现高层次的目标。

三、重构教学活动,促进学评成效

教学评的最终形式是课堂的呈现,课堂是由一个个教学活动组合而成的,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将影响学评的成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科学教材中推荐的教学活动合理取舍,该删则删,该重构的重构,以促进学习目标完成和评价反馈。本课的教学活动可以设计成五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导入,本课以真实的一段喷泉彩虹录像作为导入;第五板块是总结拓展,以布置“寻找其他的制造彩虹的方法”作为本课的结束;本课中间的二、三、四板块应围绕评价任务开展探究活动。下面就中间的三个板块说一说教学活动。

板块二:认识三棱镜

学生对三棱镜进行外形上的观察;

教师对三棱镜的作用等进行简单介绍。

板块三:让光通过三棱镜

板块引导问题:“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后会发生什么?从三棱镜中出来的光跟太阳光有什么不同?”

小组合作设计探究方案;

小组一边实验,一边调整实验方案并做实验记录;

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和总结。

板块四:混光实验

小组合作设计探究方案;

学生根据实验操作进行实验(对比三基色色光混合前后的现象)并做实验记录;

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和总结。

不难看出,笔者对板块四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教材中板块四的活动为:转动色盘使反射到人眼里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为白光。一是由于人眼的感光细胞有差异,同一个色盘、同一个速度往往会出现偏蓝等偏色的视觉效果,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二是选择用色光直接混合,从光到光,现象明显,学生更容易吸收理解,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更佳。板块三由于光和棱镜的距离对实验现象影响较大,会有不成功的小组,笔者建议,在课堂中要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失败和成功一样有价值,积极反思,找到问题所在并总结,未必不是更好的体验。这个细节的处理在评价中已有体现,这里不赘述。

深度备课是深度学习课堂的基础,笔者理解的深度备课就是“教学评一致”的备课。小学科学的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科学观念,还要主动投入探究实践中,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培养科学思维。因此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教学评一致”应由“明确的学习目标+可读可视的评价任务+匹配的教学活动”共同组成的。科学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最终效果;评价任务则是指引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册;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习目标完成的实施手段。三者中,学习目标为首,评价先于教学活动,因此“教学评”实际为“学评教”。只有“学评教”三者相互匹配时,备课才算深度备课,科学课堂才是深度课堂。

猜你喜欢

三棱镜本课教学活动
漳河三棱镜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奇妙的三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