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课赛证”融通下的教学设计探究

2022-12-07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陈静静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流量传感器技能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陈静静,卢 斌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国家职教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使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从注重就业导向转变为升学就业双通道;课程内容从注重技能培养对接企业岗位要求,到重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知识技能并重;职业教育的课堂从注重理实一体“做中学”,到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而形成的理、虚、实一体的课堂形态。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学情,“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检测教学流程,将学习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实现课堂的翻转,提高课堂效率。“岗课赛证”相融合下的教学设计,一是重构“岗课赛证”模块化项目式的课程体系;二是架构“有用、有方、有为”的课程教学内容;三是确立“真懂、真用、真爱”的课程教学目标;四是构建“学习云、资源库、平台集”资源体系。

1 教学基本信息

1.1 根据岗位需求,重构教学内容

本任务内容选自教材《汽车发动机维修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模块五“发动机典型故障代码的诊断” 中的项目28——空气流量传感器故障代码的诊断,同时结合汽车领域1+X证书制度《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进行了教材处理,如图1所示。空气流量传感器故障也是企业常见的电控发动机维修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的必备基础技能之一,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中体验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将企业岗位任务与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教学设备进行有机结合,得出本任务的学习内容。

1.2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学情分析

本任务的授课对象为中职汽修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前期已学习发动机构造、空气系统的主要部件等相关知识,这些内容为本任务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准备,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并且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自觉性与参与度上有所不同。本班学生全部为男生,他们正处于在思维活跃的年龄段,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并掌握发动机拆装、工量具和检测仪器的使用等技能,同时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网上信息检索和虚拟仿真软件的使用。另外学生乐于学习带有悬疑问题的工作任务,边操作边体悟,掌握学习内容,并熟悉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学情特点如图2所示。

1.3 根据课程标准,设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标志,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学情的剖析,根据课程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企业要求,拟定了本任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能描述出空气流量传感器的作用与位置;能识读空气流量传感器电路图,描述出简单的工作原理;能识别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类型,描述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故障现象。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诊断设备读取发动机故障码与数据流;能根据维修手册找到空气流量传感器电路图并能进行故障线路检测;能对空气流量传感器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3)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养成“做中学、做中思”的习惯。

基于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本任务的教学重点是空气流量传感器规范检测流程,而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线路及本身检测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仿真软件考核、台架操作、实车演练,不断强化,层层递进,最终构建出规范的操作流程来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吹风机不同风速下空气流量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变化来理解,并辅之理论微视频、动画演示及教师的讲解,完成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的教与学;通过让学生测量三根导线电阻这种小实验来理解短路和断路的概念,并总结出测量口诀:同一导线两端通,不同导线相互断,实现难点的突破;通过“过关式”操作与考核,互帮互助,以优带差,实现空气流量传感器线路与本身的检测,达到难点的突破。

1.4 根据学生特点,制订教学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下企业调研相关行情,从企业了解本节知识及技能的地位,学生进入产教融合联盟相关汽修企业进行了调查。再用实车故障现象等方式实现课程引入,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2)递进式练习。通过课前预习、虚拟软件模拟操作、台架操作、实车操作、课后知识等一系列过关式操作与评价,一方面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提升了成功的体验感,保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分段式评价。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分阶段、分对象对学生进行评价,创设更多的激励机会。在每个阶段性的任务完成后,及时让学生关注成果,体验成功。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从评价对象的角度出发,通过表扬其所在的小组,也让其活得成功的体验,激励他做好协助或者其他工作,使其完成有效的学习过程。

2 “岗课赛证”相融合的课堂设计

本任务的课堂教学在汽车智慧互动实训基地进行,汽车智慧互动实训室主体建设方案基于教师实训操作台上部署一个云台摄像机,两台实训摄像头,以及结合移动拍摄终端进行拍摄,通过按钮切换,远景可看教师具体操作步骤,如碰到技能操作细节或者注意事项时,教师可将摄像头切换至近景,最后运用实训互动软件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教师实训技能课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本任务教学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精心设计了6道关卡,如图3所示,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升核心素养,服务终生发展。

2.1 岗位引领,课前自学

新构建的“岗课赛证”模块化项目式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岗”是以汽车维修技师、汽车工程师等岗位为依托;“赛”是以职业技能大赛的汽车维修工赛项、新能源汽车维修赛项等为导向;“证”是以1+X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目标。

第一关:课前学习,打基础。在课前,学生观看微课,扫描专业资源库二维码,同时结合教材与维修手册等开展自主学习,收集相关信息,最后扫描自主学习单二维码,完成问卷星上的测试,为课中学习做好理论储备。

为了实现课堂的翻转,教师要在新课前两个星期制作好教学资源包,并在新课前一个星期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有目的性的进行预习,自学简单的理论知识,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另外将学生学习和社会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学习维修案例、企业调研等有趣的学习方式完成对项目及任务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学习及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书中的“课前准备”和“计划”,教师通过批阅工作任务书,能够掌握学生对该任务的认识及学习程度。此环节的目的,一是为了省去教师在课堂上知识讲解,让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讨论学习和操作上;二是提供给学生多种学习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真实情境,课中导学

在课中通过一则真实的汽车故障现象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车上观察故障现象并记录故障代码。通过“说现象”和“读代码”两个步骤来引出本次课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关:理论巩固,查不足。通过知识竞赛,经过找位置、讲作用、分类型、析电路4个步骤达到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目的。对于工作原理这一难点,让学生观察吹风机不同风速下空气流量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变化,并辅之理论微视频、动画演示及教师的讲解,顺利突破学习任务,第二关理论学习为后面传感器的检测奠定基础。

第三关:仿真软件,立流程。首先让学生通过仿真软件进行操作,修订检测计划;然后教师通过仿真软件后台统计功能对学生在“检测流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如测电阻带电操作、万用表使用前不校零等,使学生能够最终确定自己的检测计划。而对于线路断路、短路及传感器本身检测这一难点则留到下一关进行解决。最后,利用仿真软件的考核功能开展第三关的虚拟检测考核。不通过的学生继续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操作,直到构建出规范的操作流程。在进入下一关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三防四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两两分组。

第四关:台架操作,练方法。在学生正式操作之前,针对上一环节中出现的短路、断路分不清的难点问题,通过让学生测量三根导线电阻的小实验来理解短路和断路的概念,并通过工单上提供的测量表格对端子进行检测,从而总结出测量口诀:同一导线两端通,不同导线相互断,实现难点的突破。而对于传感器的检测这个难点,让学生回顾传感器工作原理小实验(用万用表连接VG与E2G端子,观察吹风机不同风速下电压表读数的变化)这一过程来加以解决。本关实操环节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操作检测,另外一组记录评分,实操合格的学生顺利进入第五关。

第五关:实车演练,强技能。学生通过仿真软件的学习,台架的练习,最终构建出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检测方法,从而掌握了本任务的相关技能点。此时学生又一次重新两两组合,回归案例,根据维修手册及自己所制定的检测计划在实车上进行检测,发现B2的端子5与ECM的端子118间线路存在断路现象,如图4所示,最后排除故障,完成实车演练。对于提前过关、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他们进入职业技能大赛训练平台,或是帮助其他同学,实现技能的全面提升。

在“闯关”的过程中教师要实时进行评价,用课堂实录评价还原真实课堂,把德育与教学相融合,激励学生进步。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进行评价,肯定学生尝试的结果,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鼓励全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提高评价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比较自评、互评和师评间存在的差异,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3 个性作业,课后助学

第六关:课后巩固,促发展;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教师给学生布置难易不同、有多种选择的个性化作业,包括巩固题、选做题、拓展题。个性化作业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既关注了所有学生的成长,又提供了学生进步的平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虚拟货币“汽修币”的奖励。完成下一个任务的信息收集,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位的整理是作为汽车修理工的基本要求,前后呼应,有始有终,强化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为了实现做优课后,围绕课后作业开展学习,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技能,并拓展知识面。通过查看课中的评价表和操作视频进行反思学习,进一步认清自己优势和弱势,教师对学习任务单和课后作业进行及时批改,通过交流平台反馈问题,并指导下一个任务的学习。开放中职技能大赛及汽车领域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训练平台,继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中。

3 “岗课赛证”课堂教学总结

经过整理,学生完成本次学习任务一次性过关率为40%,多次过关的为50%左右,多次未过关为10%,突破以往的教学成效。教学时间比原教学方案减少20.5%,整体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较好。

3.1 让“做中学”发挥最大实效

“岗课赛证”课堂教学模式以“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主线,科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资源短缺的三重难题。相比于传统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模式,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复杂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尝试和摸索、学习和积累,成为技艺精湛的能手,这说明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没有固定的先后关系,为实践而学的理论才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3.2 过关式教学,层层递进

通过过关式的检测,层层递进,让学生知道学习也是一个慢慢渗透的过程,只有脚踏实地、层层深入地学习,知识与技能才能学得扎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提前过关的学生,可以协助其他学生一起完成任务,让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取得成就,让他们获得集体荣誉感。

3.3 注重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让他们集中完成一个大任务效果肯定不理想,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地、扎实地完成任务的推进,使问题简约化,分阶段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成果,其得到成功的体验,获得深刻的学习经历。

4 结语

“岗课赛证”课堂教学实现融通,需要对汽修人才岗位需求进行调研,借助汽车领域1+X证书制度,将课堂内容变成工作领域,将教学内容变成工作任务。通过课程解构、重构,实现课程模块与证书技能一一对应。在教学设计上,将岗位任务、技能竞赛、X证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考核内容等深度融合,通过常规课程学习与考核,学生可以同步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这样的融合,从根本上避免了以往为考证而考前刷题的情况。

猜你喜欢

流量传感器技能
直播助农冲流量 勿忘质量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氧传感器的基本检测
寻找书业新流量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
跟踪导练(三)2
劳动技能up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