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生态观的运输管理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研究*

2022-12-07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国大学要素运输

□ 张 燕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财经商贸学院,江苏 镇江 212028)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利用MOOC平台提供的网络课程进行知识学习和拓展。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以“工具资源多元化,课程易于使用,课程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化”为特征,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且优秀的课程资源[1]。虽然通过MOOC开展学习的学习者规模持续增大,但却存在学习者辍学率高、完成率低等问题[2]。《运输管理》课程是交通运输类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专业性较强,内容涉及面广,且注重实操,因此在进行在线课程开发时难度较大。本研究将结合中国大学MOOC中运输类课程的不足,从学习生态观视角出发,对《运输管理》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开发设计。

1 学习生态观的内涵

1.1 学习生态观的定义和特点

生态观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自20世纪70年代,教育生态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1979年美国教育家劳伦斯·克雷明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待学习,提出了“教育生态学”。1989年,G.Davey提出生态学习论,认为是一种试图诠释学习活动的综合视角[3]。这种研究学习的新视角认为学习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交互性等特点,基于学习生态观的网络课程具有人本性、流动性和适应性的特点。

1.2 学习生态系统

以学习生态观视角观察研究学习,将学习群体和学习环境看成生物与生长环境的关系,从而形成“学习生态系统”。一般认为,学习生态系统是由两大因素组成:其一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者一般为学生,助学者就是老师。老师负责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同时还充当监督者和评分者的角色。学习共同体建立的出发点是共同的学习目标[4];其二是学习环境。学习环境为学习者创造了基本的学习条件,学习者在学习环境内发生的社会互动又是推动学习环境进步的动力,两者相互支撑、协调进化[5]。

2 中国大学MOOC运输类在线开放课程共性问题分析

中国大学MOOC平台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于2014年上线,向广大学习者提供中国高校MOOC课程。在教育部2018年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中,共801门课程入选,中国大学MOOC入选594门,占比74%,位列榜首[6]。在2020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中,有99门课程获得认定,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来自中国大学MOOC。

基于运输在物流业的重要地位,《运输管理》课程是高校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运输课程既有国家精品课程,也有地方院校开设的普通优秀课程。通过对目前开设的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运输管理》在中国大学MOOC开放课程中的共性问题。

2.1 不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运输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选择该门课程的人群具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而从目前的中国大学MOOC开设的《运输管理》看,课程内容偏重理论,且课程内容的编排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通过课程内容得到满足。课程内容的深度对学生来说太高或太低,而拿到证书必须完成大部分课时点,这降低了学习者的积极性。

2.2 教学团队和学习者互动不足

在中国大学MOOC的运输类课程都设有讨论区,讨论区分为老师答疑区、课程交流区、综合讨论区三个模块。通过对课程讨论区的统计分析,发现普遍存在互动不足的问题。比如有的学校的运输课程,教师在讨论区发布了多个思考题,但是回答者寥寥;或者学习者在答疑区提出问题,却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回答。教师团队和学习者在互动时,相互之间没有反馈或者反馈不及时。

2.3 教学活动组织方式单一

运输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目前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运输课程还是采用PPT教学方式,缺少操作实践环节,也缺少运输实践背景。虽然微课制作技术越来越精良,但实质还是传统课程的线上化。教师在录制微课时,无法根据学习者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缺少线下课程的互动,课堂气氛较为沉闷。

3 《运输管理》在线开放课程生态系统结构分解

在运用学习生态观对《运输管理》进行开发设计前,需要对其进行生态系统要素分解。《运输管理》在线开放课程作为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要素和生物要素组成。

《运输管理》课程的非生物要素和其他课程类似,指的是生物个体和群体的外在环境,包括物理要素、文化要素和心理要素。外在环境为生物要素提供了生存的环境,直接影响到各种生物的生存和进化。《运输管理》课程的物理要素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包括各种运输授课视频、文本、动画等资源,也包括各种硬软件的资源。文化要素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及交往,也即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等的互动。《运输管理》课程的心理要素是指学习共同体所形成的态度和习惯,即教师和学生用何种方式面对课程。

《运输管理》课程的生物要素包括各种种群,主要是学习者、学习伙伴、教学服务者、管理者和技术服务者。一般认为教学服务者扮演的是知识传递者、生产者的角色。教学服务者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在学习系统中提供各种层次和形式的运输知识。一旦生产者消失或灭绝,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这个意义而言,教学服务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学习者和学习伙伴类似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知识只有流入到学习者那,并获得吸收才具有价值。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学习者,会有主动选择适合知识的能力,会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评价、提问和分享。教学服务者类似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是一种与生产者作用相反的生物因子,能够将复合物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并供给生产者重新利用[7]。

4 基于学习生态观的《运输管理》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学习生态观对《运输管理》在线开放课程进行设计时,需要采用整体、多元的视角[8],因此可以从教学活动、视听呈现、引导交互、课程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设计。

4.1 《运输管理》教学活动设计

《运输管理》的教学活动设计需要有企业人员的参与。分析MOOC案例可以看到,目前依然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在MOOC中很少有企业专家或行业领域的角色。《运输管理》知识生产者物种需要扩容才能创造和生产更受学习者欢迎的知识。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出《运输管理》课程的数字知识地图,采用游戏化界面、知识逻辑树方式去展示知识的要点目标。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可以打造成开放的方式,吸引学习者或者企业人员广泛参与。开放课程的评分和评价机制,有助于学习者甄别课程内容的正确性和严谨性。

4.2 《运输管理》视听呈现设计

在线开放教育的知识传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其中学习视频将知识进行视听呈现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方式。《运输管理》课程中既有重要的理论讲解部分,又有实践操作部分。借鉴陈侃等的研究[9],在视频风格中需要有所选择。在讲解较难的知识点,如《运输管理》中的整车、零担运输计算时,需要长时间停留PPT,不要在PPT和教师头像之间频繁切换,在视频开头和结束应对当前视频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4.3 《运输管理》引导交互设计

有效调动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构造多边良性循环的交互。

一是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设计。从中国大学MOOC《运输管理》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和学生交流很有限。教师在将事先制作的课程上传后,缺乏和学生交流的主动性。学生也因为藏拙,不愿提出问题。改变这一状况,要求教师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交互的次数,可以通过游戏化设计思维开展的任务方式进行。交互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互动,也可以参与到授课视频的剪接和改进中。

二是增强学生之间的交互设计。相比起B站,目前中国大学MOOC的在线课堂即时社交性明显不足。作为年轻一代的学习者,在互联网中成长,非常注重个性。中国大学MOOC的技术服务者可以针对年轻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对平台的功能进行优化,比如个人虚拟服饰的开发,允许学生学习网页的展示,开放粉丝功能。学生在进入听课页面后,可以进入群聊中,及时进行学习经验分享,还可以加强对优秀学员的展示和推荐,支持粉丝私信等。通过积极地沟通和交流,打造一种崇尚学习的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是加强教师和学生与技术服务者的交互设计。从中国大学MOOC平台看,平台在设立后,基本网站框架没有改版。而根据学习生态观理论,作为《运输管理》的物理环境同样需要进化。教师和学生使用平台,即使发现了种种不方便的地方,或者发现可以优化的地方,也无从和技术服务者交流。因此,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反馈区,或者定期进行技术交流,这样有助于师生将发现的问题或者好的建议反馈给技术服务者。平台网站的框架和功能等可根据学习共同体意见进行定期优化。

4.4 《运输管理》课程评价设计

目前流行的课程作业评价方式是学生互评、自评以及教师点评。评价的对象是学习者完成的作业,基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进行评价。分数关系学习者是否能拿到证书,完成学业。但这种评价本质还是单向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打分。学生对教师的课程评价,只能给出总体课程分。因此需要拓展评价的范围。比如对于教学视频,教师在某一节中的授课内容,学习者也可以进行打分甚至点评。教师在课程后的答疑,学习者同样也可以进行打分。总之,根据生态学习观,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运输管理》生物要素的沟通,建立起和谐的环境。

5 结束语

中国大学MOOC教育是偏公益性质的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靠的是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就《运输管理》课程而言,注重实践性的课程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单靠政府的补贴,能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但忽视了社会群体的力量。从学习生态观视角看,《运输管理》课程中各种要素的进化,需要优质的MOOC平台网站、制度的建立。只有高校、教师、企业、学习者共同参与,MOOC教育才会如生态系统一样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猜你喜欢

中国大学要素运输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中国大学英语考试能力构念三十年之嬗变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也谈做人的要素
论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