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性眩晕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2022-12-07林志恒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椎动脉葛根天麻

林志恒

(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0)

颈性眩晕是由于各种因素直接或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周围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管腔变狭窄,造成前庭迷路缺血,出现头晕、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现将近年来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有密切的关系。《灵枢·卫气认为》指出上虚则眩。《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明确提出“上气不足……髓海不足”,提示其病位在脑髓清窍,且病性为本虚标实,同时“督脉者……上额交巅上,入络脑。任脉者……上咽,循承浆与手足阳明、督脉会”,说明任、督二脉与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为眩晕的发病原因之一,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痰饮眩晕。元代朱丹溪则认为“无痰不作眩”,认为眩晕的发生是由于痰在作祟。

2 诊 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3]关于椎动脉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①颈性眩晕症状,既往可有猝倒病史;②旋颈试验阳性;③颈椎X线片可见异常表现;④通常伴有交感神经症状;⑤排除眼源性及耳源性因素所导致的眩晕;⑥排除椎动脉Ⅰ段(进入C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Ⅲ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供血不足;⑦排除神经官能症及颅内肿瘤等其他疾病。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4]眩晕的诊断标准制定。①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仆倒;②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③慢性起病急性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3 辨证施治

补益法。覃伟钊等[5]认为,颈性眩晕气血亏虚型占有一定比例,治疗以补养气血、温通经脉为法,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30例,治疗10天后发现,加用中药治疗组颈部动脉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加用中药治疗(93.3%)优于单纯西药治疗(73.3%)。陈睿等[6]认为,颈性眩晕的基本病机是体虚或劳损致气血不足,虚是眩晕的根本,治疗宜益气、活血、祛瘀、通络,用加味聪明益气汤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加用中药治疗为100%、单纯针灸治疗为88%。加用中药治疗血清Fib、TC等指标下降幅度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周星[7]认为,颈性眩晕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治疗以补充气血、活血化瘀为法,方药选用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加用中药治疗的为94.00%、单纯针灸治疗为84.00%,且加用中药治疗的眩晕评分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史丹丹[8]认为,脾肾亏虚是眩晕的根本,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亏虚,不能健运水谷化生气血,以致气虚血亏,气虚清阳不升,血虚脑失所养皆可致眩晕;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肾精亏虚,脑髓无以充养,髓海不足,于是上下具虚,发生眩晕。治疗宜以补脾益肾、益气生血为主。予自拟荣脑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药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黄、菟丝子、肉苁蓉、杜仲、茯神、夜交藤、川芎、地龙、竹茹、陈皮)。总有效率观察组97.3%、对照组78.4%。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邢福娅等[9]认为颈性眩晕多肝肾亏虚、痰瘀胶结,治疗应调补肝肾、活血化瘀、熄风化痰。方选葛根姜黄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43例(药用葛根、姜黄、威灵仙、天麻、法半夏、白术、泽泻、炒蔓荆子、甘草),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4周,总有效率观察组(95.35%)优于对照组(74.42%)。观察组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改善、颈部血管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白瑞丽[10]认为,颈性眩晕多为虚证,以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补中益气汤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40例,并与单纯用针灸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以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观察组(92.5%)优于对照组(85.0%)。

祛痰、除湿为法。王庆滨等[11]认为颈性眩晕与痰湿内蕴有关,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用针灸治疗,观察组40例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00%)高于对照组(80.00%)。陈璐等[12]认为痰湿中阻型眩晕是由于痰浊阻滞经络、上蒙清窍,治疗当以化湿健脾为法,用颈晕停汤治疗。药用葛根、佩兰、泽泻各30g,半夏、天麻、川芎、姜黄、僵蚕各10g。治疗14天后,总有效率加用中药治疗的90.0%、单纯西药治疗的82.5%,加用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有效率。才久波等[13]认为颈性眩晕多为本虚标实,主要以痰湿阻络型较为常见,治疗以健脾祛湿为法,自拟颈病定眩汤(生牡蛎、生龙骨、白术、党参、泽泻、白芍、川芎、茯苓、当归、陈皮、半夏、炙甘草)治疗颈性眩晕,对照组予西比灵内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颈病定眩汤,治疗两周,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72.50%。陈斌等[14]认为津液输布排泄障碍,导致体内痰饮生成,痰饮上犯,导致眩晕昏冒。治疗以补气健脾、调畅气机、利水渗湿为法,用参芪柴芩泽泻汤治疗颈性眩晕36例(黄芪、党参、泽泻、白术、仙鹤草、柴胡、黄芩),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药治疗组(94.4%)优于西药治疗组(72.2%)。

柔肝息风为法。杨屾等[15]认为颈性眩晕的主要病机是肝风内动,风阳上扰,治疗以柔肝息风为法,治疗颈性眩晕并进行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试验组用柔肝熄风汤内服(药用天麻、钩藤、葛根、黄芩、白芷、延胡索、菊花、防风、当归、川芎、白芍、炒枣仁),对照组用西比灵内服,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2.86%、对照组为81.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眩晕评估积分、症状体征积分、颈部疼痛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和解少阳为法。赘平[16]认为少阳郁热证为颈性眩晕临床常见的病证,主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经络不通、气机阻滞、郁而化热,治疗以和解少阳、调理枢机、活血、祛风止眩为原则。试验组予和解汤治疗(柴胡、黄芩、人参、天麻、防风、法半夏、赤芍、丹参、葛根、白蒺藜、甘草、鸡血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61%)高于对照组(83.05%)。并且和解汤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眩晕疼痛症状、颈部血液流速以及相关生化指标,降低复发率。符传庆等[17]认为肝胆两者互为表里,胆经风火可传于肝经,肝胆气机失衡,则可影响气血运行而发生眩晕,但瘀血阻窍也与眩晕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用和解汤治疗颈性眩晕(柴胡、黄芪、法半夏、人参、白蒺藜、天麻、防风、赤芍、葛根、鸡血藤、丹参、甘草),结果疗效较佳,可显著降低中医症候评分,并改善颅内血流指标及生化指标。

太阳经证论治。邓建军[18]认为颈性眩晕发生的病机为寒湿痹阻太阳经脉,寒湿与体内原本就有的痰湿交结,蒙蔽清窍,故出现眩晕。治疗以燥湿化痰、平肝止眩为法,兼顾散寒解肌、柔筋止痛。用桂枝加葛根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良好的疗效。商艳芬等[19]认为颈性眩晕病位在太阳经脉,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性眩晕,对照组予单纯西药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95.52%)优于对照组(83.58%)。许琳等[20]认为颈性眩晕的病机为邪中太阳经脉、清阳被遏,治宜升阳解肌,通经除痹。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性眩晕,治疗4周,治疗组VAS、ND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双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

4 小 结

颈性眩晕的病因及机理较为复杂,目前中医大多认为颈性眩晕主要从以下方面辨证论治:①气血不足,导致清窍失于濡养,故出现眩晕,以补益气血为主,可选用的方剂有聪明益气汤、归脾汤等;②痰湿(痰浊)阻塞经络,或痰湿蒙蔽神窍,导致眩晕,治疗以祛除痰湿为法,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等方剂;③风阳上扰,扰乱清窍,故出现眩晕,治疗以平肝熄风为法,用柔肝熄风汤;④少阳枢机不利,可影响气血的运行,出现眩晕,治以和解少阳为法,方选和解汤,和解汤其实为小柴胡汤经加减后形成的药方;⑤从六经辨证来看,颈性眩晕属太阳经病,选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性眩晕,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从现有研究来看,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肯定,但中医博大精深,仍需要不断的探索,更好的运用,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

猜你喜欢

椎动脉葛根天麻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经常饮酒者喝葛根陈皮茶
葛根药膳用处多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