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降配合组方的临床应用体会

2022-12-07周金国吕萍牟重临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清阳升阳气喘

周金国吕萍牟重临(指导)

1 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卫生院 浙江 台州 318026

2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20

升降学说是中医独特的理论,在临床上起着重要作用。《医源》言:“天地之道,阴阳而已矣,阴阳之理,升降而已矣。”升与降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种现象,人体唯有表现出升降,才显示出生机。升清与降浊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表现,两者对立统一,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故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升降在病理上也是互为因果。《顾氏医镜》言:“升降者,病机之要也。”人体升清降浊功能失常会造成许多病变[1],临床上所见疾病离不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大都表现出升降失调。缪希雍说:“升降者,治法之大机也。”调节升降是临床常用治法,现就升降配合组方的应用体会小结如下。

1 眩晕

头部脑髓、五官的功能健全,全赖气血的供养,以及脏腑气机升降平衡。所谓清阳出上窍,如果清阳不升,浊阴上泛,就会生病变。常见的眩晕病,一般认为是由于风、火、虚、痰等病因所致,所谓“无痰不作眩”,亦谓“无虚不作眩”,但临床上所见眩晕,以虚证为多见,其次是肝阳化风与痰浊中阻,虚实夹杂者不少。如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阴虚亏,风阳上扰而发眩晕。亦有由于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生成气血,致痰浊乘虚而上犯清窍,发生眩晕。所以治疗需要标本兼施,施以升清降浊配合。

病例1,黄某,男,56岁。初诊日期:2020年11月6日。诉头晕目眩反复发作半年余。经前医治疗后,改善不明显。诊见患者面㿠体丰,每天感到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上午尤甚,眩晕严重时伴有恶心欲吐现象,纳食不佳,时有耳鸣,大便时见溏薄,尿清长,舌淡少苔,脉象弦小滑,无高血压史。诊断:梅尼尔病。证属清气不升,痰浊上扰,治疗以升清阳配合降痰浊,处方:黄芪、茯苓各20g,党参、白术、葛根、泽泻、制半夏各15g,蔓荆子、石菖蒲、陈皮各10g,天麻8g,甘草5g。每天1剂,服用1周,自觉症状消失,纳食如常。再以上方加减,巩固1周而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2 喘证

喘证的治疗,先辨虚实,虚喘宜补,实喘宜降。临床所见的喘证不少是属于虚实夹杂,如肺心病之气喘,多见气虚挟痰浊瘀阻。一般认为动则气喘,多由肺气虚亏,气不接续,或由肾不纳气。但是临床所见气喘不少是痰饮所致,或是痰饮伴气虚。对于病程长、久病多数夹虚的情况,治疗常用升阳益气药与化痰降气药组合。脾胃居中土,协助肝升肺降及水火既济。喘咳一般认为是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失调,大都治在肺,但调升降不独肺,与肝之疏泄密切相关。肝的升发与肺的肃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2],配合脾胃之枢纽功能,共同行使机体的气机升降功能。临床上常通过调节肝肺的升降来治疗喘咳之疾。如采用疏肝和血理气化痰法(加味逍遥散合厚朴半夏汤)、疏肝健脾祛湿化痰法(四逆散合二术二陈汤)等治疗喘咳证均是使用调理升降法来实现的。

病例2,尤某,男,68岁。初诊日期:2020年12月28日。咳嗽气喘反复十余年,近1周因受凉而喘咳频作,自服中药、西药,效果不明显。诊见患者面色灰黯,唇色偏紫,言语气短,行走乏力,上楼气喘,夜卧加剧,吐痰清稀,纳食不振,大便溏滞不畅,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小滑数。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年前于某市医院诊断为慢阻肺。此证属宗气不足,痰浊壅阻,治以升阳益气,化痰降浊。处方:升麻6g、柴胡6g、黄芪、茯苓各20g,党参、当归、白术、半夏各15g,桂枝、陈皮、厚朴各10g,炙甘草5g。每天1剂,7剂后,气喘明显减轻,咳痰减少,食纳增加。再以上方加减2周,症状基本控制,嘱其慎风寒,服用百令胶囊以扶正防复。

3 泻痢

气机升降失调最容易导致脾胃发病,所以调理气机升降是复杂性脾胃病最常用的治疗。如治疗大便溏滞伴痔疮肿痛,使用升阳补气药升麻、黄芪配合清泄苦降药大黄、黄连。治疗久治不愈胃下垂,腹胀便滞不爽,可用补中益气汤配合小承气汤。升清与降浊配合,有巧妙调节作用。临床经常碰到一些久泻伴有脱肛患者,单纯使用补中益气汤等治疗,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些患者常伴有大便溏滞而不爽或里急后重等湿热壅滞之象,须于升清举陷剂中配入清泄导滞之品,常选用黄连、厚朴、枳壳、制大黄、槟榔之类相佐,方能奏效。

病例3,刘某,男,56岁。初诊日期:2020年9月19日。大便滞下不畅,伴有黏液血便,反复2年余,结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使用西药治疗,症状反复,反复2年不愈。服用中药治疗,亦效果不明显。诊见患者形瘦气短,纳食不佳,大便日5~8次,泄利后重,溏而不爽,杂有黏液及血液,舌淡、苔腻,脉象弦数小滑。证属中气虚陷,湿热下注。治当升清益气与清肠导滞配合,处方:升麻、柴胡、黄连各6g,赤芍、槟榔、炒莱菔子、当归各15g,败酱草、炒白术、党参各20g,黄芪30g。7剂即明显见效,继以上方加减治疗3周后得愈,3个月后因伤食而复发,再以上方加减治疗1周而愈。

4 水肿

水肿病的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开鬼门,洁净府”的治法,就是采用发汗与利尿来治疗水肿病。仲景师其法,在《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言:“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发汗与利水配合运用,其实就是升散与降泄的协同作用。发汗退水肿的作用机制,在于疏通郁滞的阳气,恢复其气化功能,并能够协同利水剂,促使水肿消退。所以张仲景《伤寒论》在利水剂五苓散的服法中提出“白饮和服,多饮暖水,汗出愈”,意在借发汗来宣通阳气,促其气化功能。冉雪峰注释言:“观伤寒多饮暖水,汗出愈,里气化则外气化,外气化则里气化,内外豁然,亦活泼泼一片生机。”特别对顽固性水肿,如果单用发汗或利水效果不明显,可以两者配合使用,相得益彰,能起到协同的效果。此法于临床屡施屡效。

病例4,陈某,男,62岁。初诊日期:2019年10月21日。早晨面部浮肿,下午两足浮肿,此症状反复2年余。用过多种中药、西药,均未获得明显效果。刻诊患者面㿠带灰,气短乏力,纳食不佳,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尺部小滑。尿检:蛋白++~+++;血液检验:白蛋白降低,尿酸升高。西医诊断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属阳气虚衰,水饮不化。治用升阳益气配利湿泄浊之味。处方:荆芥、防风、苏叶、当归各10g,蝉衣、甘草各6g,土茯苓、白术、黄芪、菟丝子各30g,车前子、车前草、萆薢各20g,石韦15g。每天1剂,嘱温服,令微微汗出。服用2周水肿基本控制,诸证有改善,再以上方随证加减调治1个月,尿检转阴。

5 癃闭

癃闭是排尿不通畅,甚则小便闭塞,其病机有虚实不同,临床不少是属于虚实夹杂,而致膀胱气化失司,治疗须消补并施。如临床治疗一些输尿管结石嵌顿伴肾盂积水,对常规采用通降之性的排石利尿药物效果不佳者,可运用“欲降先升”的治法,在通利药物中加入升提益气之味,往往能促使结石梗阻解除。肺为水之上源,有些排尿不畅者,可采用提壶揭盖法,使开提肺气与利水通淋相互配合。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治“小便不通”之虚证诸方之中,治“内伤劳脾”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治“劳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3]。近代名医张简斋师其法治疗张某,小溲困难,淋漓不畅2个月,遍治无效。认为是辛劳中虚,开合失利,治以:升麻、柴胡、当归、白术、黄芪、党参、陈皮、五苓散、滋肾丸、金匮肾气丸、怀膝、牡蛎、泽泻[4]。此即为升降配方,以调开合失利。

病例5,徐某,男,65岁。初诊日期:2020年3月21日。排尿淋沥不畅反复半年余,加剧2周,2个月前曾发生尿闭1次,经临时导尿解决。在当地卫生院用过多种中药、西药效果不明显。诊见患者面苍形瘦,言语气短,纳食尚可,大便干结,时感少腹胀坠,排尿不畅,夜尿频多,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B超提示:前列腺增生,回声不匀。血液检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增高。证属中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治疗升阳益气,化瘀通利。处方:升麻、柴胡各6g,黄芪30g,白术、马鞭草、皂角刺各15g,陈皮、三棱、桔梗各10g,留行子、半枝莲各20,甘草5g。每天1剂,服7天症状有改善,继续以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排尿通畅,余症均有明显好转。

6 结语

升清与降浊法配合使用,应用范围很广泛,以上仅举笔者临床使用一隅。《存存斋医话稿》亦言:“古名医治病,无不以阴阳升降为剂量准。”临床常用的苦辛开降法、寒热并用法、攻补兼施法、升阳通便法、疏木平肝法、培土泄木法等,都是升降配合的具体应用。由于人体气机的升降是互相影响的,故调升降应注意两者的协调关系,不能光顾一端,应遵循《医碥》言“盖欲升之,必先降之而后得升也;欲降之,必先升之而后得降也”。如治疗肝阳上亢在大队平肝潜阳药中配合少量疏肝达郁药,在治疗中气虚陷的大队升阳益气药中佐入少量降气导滞药,起反佐作用,能够增强效果。

猜你喜欢

清阳升阳气喘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改善气喘的三款药膳
疏风升阳治失眠
憋得气喘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经验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升阳除湿汤加减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