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外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实践与展望
2022-12-07陈巧玲陈晓欢黄卓凡金爽
陈巧玲 陈晓欢 黄卓凡 金爽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护理专科化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1]。《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和《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都指出要加强临床专科护士培训[3]。临床教学基地作为承担专科护士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其在硬件条件、学术水平、带教师资及临床培训内容等方面都应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4]。建立适应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的专科护士基地的培养模式,让专科护士的培训过程中能有同质化的执行标准和均质化的培训规范,是当前重要的学科命题。我院作为一所大型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拥有由8个重症医学亚专科构成的重症学科群,于2009年开始承担福建省护理质控中心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工作,2013年经福建省卫生厅授牌,为“福建省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迄今已完成493名福建省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工作。于2020年获批为“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京外临床教学建设基地”,为省内唯一的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并先后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3月,接收并圆满完成了9名首届和第二届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学员的临床实践培训任务。现将教学过程的实施、思考和分析汇报如下。
1 周密的组织筹备
1.1 建立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三层级管理制度 医院重视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京外临床实践培训工作,设立护理部教学负责人,主要职责为健全制度、资源协调;重症护理专科教学督导,主要职责为指导带教、质量督导;重症专科组长、亚专科护士长、专职总带教老师,负责实施教学工作。
1.2 组织教学团队参加专科护士教学培训 护理部坚持每年派遣核心师资全员参加中华护理学会每期“全国护理继续教育管理论坛”,保证师资团队具有教学核心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准时在线参会每一期的“中华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会议”“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安排会议”“专科培训教学基地实习协调会”,领会中华护理学会实践工作的要求,熟悉继续教育信息系统基地版操作指南。
1.3 严格带教老师师资遴选和资格审核 根据中华护理学会对中华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师资的要求,遴选具备“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资质的带教老师,承担本基地学员的实践教学任务,并要求至少具备15年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该项工作由护理部组织理论考核、小讲课考核、个案护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层层选拔,最后由护理部授予“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京外临床教学建设基地带教老师资格证书”。
1.4 系列专题会议精进落实教学工作 基地护理部负责人召开基地接受学员筹备会议,组织基地教学团队共同商榷培训计划。教学计划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记忆、理解、分析、应用、评价和创造6个类别,全方位确认学习需求,构建学习效果,确定学习内容,组织内容,决定教育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评价,课程计划沟通,创立教学环境,完善课程管理。
2 全面的教学实践
2.1 分析学员特点,解析培养目标 学员开始临床实践前,教学团队在认真解读当前年度中华护理学会对学员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详细了解学员前期理论培训学习效果,挖掘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以便在未来2个月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结合学员个人情况、学员所在医院对培训的愿景等,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案教学,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等级的医院和不同亚专科学员的实践目标,实现临床培训以临床需要为目标的宗旨。培训班学员具有的普遍特点:选送单位期望值高,寄希望学员成长为未来医院专科带头人;学员个人起点高,均为科室专科骨干。基地教学团队明确培训目标为:培养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知信行、培养专科护士适任能力、培养实用型专科护理人才。
2.2 基于教学大纲,结构化培训课程体系 基地教学团队立足于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大纲,从知识模块(理论、伦理、制度),态度模块(团队、人文)和技能模块(科研、操作),细化每一天、每一个时段的临床实践内容,分解为月计划、周目标、日进度和时段安排。在逐一落实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实践阶段培训目标后,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针对前期理论培训阶段中的重症专科关键技术模块,专门配套衔接了临床实践环节,包括:血液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和 脉 压 变 异 率(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监测的意义、心电监护报警疲劳的干预、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更新指南学习、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目标精准实现、重症医学科床旁联合查房、持续质量改进和品管圈在重症病房中的应用、基于镇静镇痛评估的身体约束临床实践标准的应用、ECMO护理细节与远程安全转运等。为拓展理论培训阶段的通科课程模块,如:护理人文、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等,教学基地特设置了护理伦理与法律、人文关怀和舒适护理、重症患者家属心理赋能、ICU综合征和ICU后门诊、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与品管圈、文献检索及护理综述的书写、护理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实践环节,旨在促进重症专科护士学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专业化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夯实专科护士临床履职能力。
2.3 结合基地学科特长,两站式实践教学方案 学员临床实践时间为8周,学员每周工作35小时,安排在我院重症学科群的优势学科——重症外科和重症内科2个站点进行实践,同质化、标准化2个学习站点的临床实践环节。期间“全脱产”带教,临床实践期间学员的操作均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带教老师根据学员的学习需求及接受能力,分层次、针对性、有重点的培养。为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基地采用专题集中面授讲座、分组专项讨论、护理查房、医疗查房、实地观摩、疑难病例讨论、操作演示、情景案例分享、技能工作坊、实践训练营、头脑风暴法研讨、持续质量改进项目书文案分析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2.4 多元化实践内容,匠心特色教学 师资团队把握学科动态,紧随历年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委会的“夯实重症基本技能,提升关键技术应用能力”的大赛主旨精神,开展“机械通气患者CRRT治疗工作坊”培训、“俯卧位通气工作坊”培训,指导学员关键技术操作,拓展技术联合应用能力。带领学员参与QCC优秀案例展示会,树立学员用科学的方法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念。参观国家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福建队),参与救援演练反思讨论。参观基地的8个重症亚专科群,了解重症亚专科新进展。参加硕士生英文读书报告和英语查房,提升学员医学英语水平、外文检索和评阅能力。为学员摄制学习关键节点影像资料,制作专属于学员的培训视频,赠与学员留作专科护士学习纪念。
3 全面评价专科护士能力和教学团队教学水平
3.1 专科护士综合评价 基地教学团队以小讲座、个案汇报、技能工作坊、讲课比赛和技能考核等多元化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检验专科护士学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沟通交流、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具体如下:①学员在《我的医院》介绍中,交流各家所长,体现了职业价值感;②学员进行护理模式指导下的个案护理汇报,基地推荐优秀个案至中华护理学会参加专科护士优秀个案评选;③学员操练技能工作坊,在教学过程督查中得到督导专家的肯定;④学员的讲课比赛和技能考核,均邀请护理部领导承担评委工作进行高规格的评选。两批9名学员在各考核环节中成绩均达标,为良好和优秀。教学团队根据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工作的要求,遴选出教学基地优秀学员推送参加“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优秀学员”的评选。同时,教学基地跟踪学员毕业1年后的职业发展路径,50%的学员在专业上有所精进,在专科工作中发挥所长。
3.2 教学水平评价 2个月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进行了4次的中期和终期学员反馈会。2次的带教团队反馈会。反馈会单向和双向进行,确保收集到客观、真实的意见和建议。每位学员结业时完成满意度调查,结果如下:①教学计划设计周密;②教学模式设置科学;③教学场所宽敞明亮,教学设施齐全;④教学内容紧扣学科新进展;⑤教学氛围融洽,教学时间安排充分紧凑;⑥教学态度严谨;⑦教学过程紧张而充实。基地亦为学员建立长期追踪机制,追溯专科护士学员未来发展路径,持续改进基地教学质量和水平。
4 展望与评判
4.1 完善京外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持续评价体系 早在1999年,国外学者提出: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化的监护技术,对ICU护士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ICU护士需要有高水平的资格和能力[5],反之亦然,重症专科护士是重症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规范专科护士的培训与使用,加强专科护士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6]。研究指出:基地是人才实践的场所,基地所反映出来的教学品质影响了专科护士的能力[7]。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专科护士再培训及再认证的统一标准和制度,不利于专科护理的发展和人才进步[8]。同理,2020年,我国新获批的京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因地域、教学管理和基地设置等原因,难免出现培养出来的专科护士质量有差距,故应以定期的质量评估和再认证制度,确保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可持续胜任能力。
4.2 加强京外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反思 为培养具有护理评估、临床分析和决策能力,能综合运用专科知识与技能独立解决专科护理问题,开展健康咨询和临床教育,同时具备协作能力、专科护理管理和学科发展能力、践行和发展卫生政策能力的临床护理骨干[9-10],基地应该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机制;教学相长中思考教学角色的转变;探索实践性强、可持续追溯的评价体系。于基地教学中,评判性反思:①学科发展对专科护士的期望?②本专科护士应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质?③国内本专科护士培训最缺乏哪方面的内容?④培训课程的时长应该如何安排?⑤培训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如何融合?⑥目前国内的培训现状有哪些不足?⑦培训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在问题中改进,促进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持续健康发展。
5 小结
培养高水平的专科护士,已成为新时期护理专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组织筹备、落实教学和考核评价阐述我院作为首批中华护理学会京外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培训效果等方面的一些体会,以期为我国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提供参考,最终助力新时期护理事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