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传统功法易筋经在骨伤科疾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2022-12-07付士芳李跃彤任凤蛟边雷王艳国

天津中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易筋经功法颈椎

付士芳,李跃彤,任凤蛟,边雷,王艳国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推拿科,天津 300250)

易筋经源于中国古代导引术,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一种以脊柱旋转屈伸为主要形式、通过身体的曲折旋转和四肢开合使人体气血流畅的中医传统体育功法[1]。易筋经不仅是全民养生保健的主要方式,同时还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大力普及以易筋经、八段锦为代表的中医传统功法,着力促进中华传统体育在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中的应用,推动体育卫生融合发展[2-3]。目前,易筋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呼吸、运动、内分泌、免疫系统等多种内科疾病[4]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的预防、治疗与康复。

从词源角度看,“易”蕴含变化、运动之意,“筋”则指的是“经络、筋经”,通过“易筋”可起到外固筋骨、舒筋活络的作用,因此本功法的功效与骨伤类疾病的康复联系更为紧密。笔者从易筋经对中医脊柱和四肢关节类疾病的临床应用角度系统检索近10年文献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功法在中医骨伤科疾病的康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易筋经在颈椎病中的应用

易筋经治疗颈椎病大都选取12势中可以有效拉伸颈部肌肉韧带为主的一两种或四五种招式。以掌托天门势(托天势)和九鬼拔马刀势最具代表性。

托天势是将两臂举起如托球向天,使颈椎充分向后向上伸展以及旋转,可以改善颈椎软组织生物力学环境,调整颈椎生理曲度,增强颈椎稳定性[6]。有研究发现[7]采用此势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明显减轻,颈部肌肉紧张牵拉状态得到有效缓解,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颈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增加肌力及肌容量,调整颈椎关节位置,进而缓解病痛。李智荣[8]采用有限元分析观察发现托天势通过减少颈椎屈伸、侧屈及旋转等动作的椎间盘应力、关节突关节囊应力来改善颈椎功能,为该势改善颈椎功能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托天势在颈椎病的整体康复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石红等[9]在颈椎病社区康复中开展易筋经托天势功法锻炼,患者在颈椎相关症状、功能以及心理等方面疗效均有明显提高。

九鬼拔马刀势用于治疗颈椎病频率仅次于托天势,练习该动作要求弯肱侧首、抱项及背和与项争力。在身体开合的基础上重点锻炼颈椎的扭转和伸展,使颈部的头夹肌及胸锁乳突肌得到充分牵拉,促进颈椎旋转功能的恢复。扭转拉伸颈椎,可使对侧神经根产生明显位移,有助于解除神经根处粘连,亦可纠正颈椎小关节错位[10]。张琪等[11]采用推拿联合九鬼拔马刀势治疗慢性颈痛取得了显著疗效。胡吴斌等[12]的研究结果表明习练九鬼拔马刀能够缓解颈痛,改善患者血流变指标,且能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提示九鬼拔马刀势改善颈椎功能可能与免疫调节密切相关。赵立军等[13]研究证实托天势和九鬼拔马刀势联合锻炼对于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疗效更好。

易筋经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确切,且可有效预防复发。郭俊薮[14]用摘星换斗势锻炼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缓解神经根受压迫情况及减轻颈部疼痛的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独使用针刺。该势锻炼时须向后方充分转动头部以至达到颈椎旋转极限,可对神经根进行有效牵拉,从而能更好地松解神经根粘连,缓解根性疼痛。熊哲等[15]对易筋经中的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打躬势和掉尾势4个动作进行改良,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显著降低,随访3个月后的复发率仅为5%。刘润峰[16]采用易筋经中的韦陀献杵势、横担降魔杵势、掌托天门势、摘星换斗势、九鬼拔马刀势等动作结合推拿进行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两个月进行随访发现,易筋经在改善患者的颈痛量表,颈部症状体征积分等均优于单纯推拿。易筋经锻炼通过对人体“意念、呼吸、形态”的整体调节,有效改善颈部症状,这可能是其在远期疗效上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2 易筋经在肩关节周围炎中的应用

易筋经功法可以促进肩部损伤软组织修复,解除肩部筋膜粘连,舒展肩部筋骨,濡养肩部经脉,在肩周炎的治疗中应用较多。有研究表明[17-18],单独进行易筋经功法锻炼或联合针灸、推拿等疗法均可有效缓解肩周疼痛,并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幅度。有学者认为[19]患者在习练该功法时,可将其内气从丹田上提至肩部及上肢,灌注局部气血并出现满胀感,进而缓解肩部疼痛。疼痛和功能障碍是肩周炎的两大难题,为了便于练功,孟庆江等[20]认为可先对肩周炎患者进行局部痛点封闭,在疼痛缓解后练习易筋经,更有助于恢复肩关节功能。

与全套功法练习相比,精选易筋经中对患者肩部的活动要求较高的动作进行主动锻炼,可针对性的提高治疗效果。田伟等[21]采用精简易筋经4势(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尾势、九鬼拔马刀势和青龙探爪势)治疗肩周炎,可明显缓解肩痛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九鬼拔马刀势通过身体及关节的旋转、伸展等运动,可提高颈肩部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人体各关节尤其是肩关节的活动功能[22]。另有研究显示[23]采用九鬼拔马刀势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患者疼痛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说明功法锻炼的主动运动和推拿被动运动相结合更有助于肩关节炎患者的恢复。

3 易筋经在腰椎疾病中的应用

易筋经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以腰为轴的脊柱旋转屈伸运动,从而带动四肢、内脏的运动,在腰椎疾病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周勇等[24]研究发现,习练易筋经十二势可以有效改善中老年腰间盘突出症的腰椎生理曲度。朱毅等[25]研究证实,易筋经功法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降低患者腰部功能障碍评分,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脊柱的牵伸扭转运动(如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尾势、打躬势),改善腰部的微循环、消除炎症和水肿,从而缓解疼痛。有研究表明[26],易筋经结合电针、推拿手法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在预防复发方面效果更好。有学者[27]研究易筋经卧虎扑食势配合循经点穴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基于卧虎扑食势具有的弓步、塌腰、挺胸、抬头等动作特点,可使腰椎逐节屈曲,小幅度牵拉腰椎关节,增宽椎间隙,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

易筋经的“易筋”主要表现在对肌肉韧带的锻炼,尤其是对腰背肌肉的锻炼与拉伸,可以增强腰背肌肉力量,从而减轻或避免腰肌劳损的发生。林军等[28]研究表明,通过习练易筋经十二势可以有效改善腰肌劳损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配合针灸疗法治疗腰肌劳损总有效率可达100%[29],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整体十二势的牵引、屈伸、扭转运动,使习练者腰部挛缩的肌肉韧带得到舒展、拉伸,使腰部气血流通顺畅,通则不痛,疼痛随之改善;韦陀献杵势和三盘落地势可以伸筋拔骨,增强带脉之气,健腰固肾,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亦有较好的疗效。刘美[30]应用以上两势并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使患者腰部肌群的肌力、腰椎关节的稳定性得到明显增强,其中韦陀献杵势要求脊柱自然拉伸,减轻腰骶角,放松棘间棘上韧带,加固背阔肌和竖脊肌,促进椎间盘回纳,并形成腘绳肌、股四头肌和小腿前后肌群的对立拮抗肌以稳定躯体;三盘落地势的中盘下盘可以有效加强人体带脉之气稳固腰椎,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并强化了臀大肌和股四头肌,同时通过呼吸的调节增强腹腔内压以稳固腰部脊柱。

4 易筋经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

易筋经的功法特点表现为静力性运动与动力性运动相结合、四肢运动与脊柱运动相结合,通过双下肢步型的变换、身体的旋转、关节的外展与内收,可以使膝关节得到直接或间接的锻炼,从而达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目的。

易筋经中的部分功法动作,如横担降魔杵势、掌托天门势、三盘落地势、掉尾势,均是在膝周保持一定程度受力情况下(微屈或过伸)的锻炼。在整体动作中膝关节处于静力性拉伸状态,因此这类动作可提高肌肉张力与力量,具有直接锻炼膝关节的作用。有研究表明[31],以上功法训练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功能积分,增加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平衡及本体感觉功能,提高膝关节稳定性,这可能与易筋经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减少关节软骨的破坏有关。

易筋经功法中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尾势均是以腰带肩,以肩带臂,在手臂用力伸展时旋转躯干,前者膝关节屈伸角度较小,后者由于采用弓步,屈伸及负重较大,两者均不以膝关节的屈伸或负重为主要运动,而是通过转动身体,使膝关节自然地运动,间接锻炼膝关节及周围肌群。丁佳燕[32]采用倒拽九牛尾势和掉尾势两势治疗膝骨关节炎性痛患者,结果显示在疼痛、骨关节炎评分、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青龙探爪势运用下俯身时对腰部及下肢肌群的拉伸,加强膝关节稳定性,叶银燕等[33]采用青龙探爪势、韦陀献杵第一势、横担降魔杵势等6势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结果发现易筋经可显著提升本体感觉敏感度和平衡能力,改善膝关节功能。易筋经中的全身性动作,如九鬼拔马刀势、韦陀献杵一势、卧虎扑食势、打躬势等,通过对骨盆-髋-膝-踝整体关节的锻炼,可起到间接锻炼膝关节的作用,同时有研究表明[34-35],带有此类动作的易筋经锻炼可提高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另有研究表明[36],基于易筋经改良的膝骨关节操,对膝关节炎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5 易筋经在其他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易筋经在临床中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骨伤科疾病康复。习练易筋经有助于髋部骨折术后老年患者的康复。通过习练改良版易筋经8势[37](韦驮献杵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三势、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尾势、出爪亮翅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总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明显好转,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牵伸股骨大转子,旋转髋关节,从而增强髋关节周围肌群力量。易筋经可有效防治不同人群的骨质疏松。邓媛等[38]研究发现,习练易筋经可以显著减轻老年患者因骨量减少引起的腰、背、四肢疼痛,提高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值。李军杰等[39]报道称,易筋经锻炼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钙素及β-胶原水平明显好转,提示易筋经对改善椎骨内骨矿物密度,修复骨结构,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具有积极作用。此外,易筋经锻炼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肩、肘、腕、膝、踝等关节活动范围,提升肢体运动能力,缩短晨僵时间[40],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EF)等指标,促进炎症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关节粘连[41]。采用改良版易筋[42](打躬势、韦陀献杵3势、倒拽九牛尾势、三盘落地势、掉尾势)配合腹式呼吸治疗脊柱侧弯,第1个月双侧对称用力锻炼,之后采用不对称用力锻炼,凹侧用力较凸侧多,治疗半年后Cobb角较前减少10°,效果显著。

因易筋经具有“筋弱者易之以强,筋靡者易之以壮”的功效,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疾患效果显著。刘玉超等[43]认为易筋经十二势锻炼能有效增强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下肢慢性向心运动时伸肌群肌力,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伸肌群的做功效率和屈肌群的做功能力,从而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平衡功能下降也是老年骨骼肌减少症的重要指标,易筋经功法既包含了对骨骼肌肌力的锻炼,也包含了运动过程中对身体平衡功能的锻炼。有研究证实[44],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持续进行易筋经锻炼功能性步态评价量表(FGA)测试评分显著提高,提示易筋经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平衡能力,增加步行稳定性,有效预防跌倒及跌倒后伤害。此外,在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时[45],锻炼易筋经可以明显缓解疼痛症状,与西药联用可显著增强疗效,减轻西药不良反应。

6 小结

易筋经功法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运动带动四肢、内脏的运动,习练过程中强调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从而达到伸筋拔骨、强筋健骨、畅通气血的目的,已成为现代“体医融合”和中医康复干预手段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易筋经在脊柱病和四肢关节病的研究已有相当数量并取得了长足进展,广泛用于颈椎病、腰椎病、腰肌劳损、肩关节病、膝关节病等疾病的康复治疗。尽管易筋经在骨科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内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易筋经导引康复方案。日后,应深入挖掘易筋经各动作的内涵,针对不同骨科疾病、患者的病情、脊柱及关节情况,制定标准化、适用范围明确的易筋经功法操作方案,并加大在中医骨科康复临床中的推广应用。还应在继承易筋经功法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康复理念,着力设计适应患者操作的改良易筋经功法,指导骨伤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功法锻炼,从而充分发挥易筋经在中医康复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易筋经功法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健身气功·易筋经养生功效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