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导游词翻译策略研究

2022-12-07李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导游词英语翻译译文

李然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长春 130607)

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且全面地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不断增强,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企业逐年增多,这也使得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英语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时对于中国导游英语的导游词翻译的精准性与合理性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1]。而旅游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从事英语教学与翻译研究教师和学者的关注。陈刚就从翻译特点,策略和跨文化意识等角度探讨了涉外导游词[2]。精准、合理的英语翻译是英汉语言交流的基础,同时也是理解学好英语语言的基本条件。英语翻译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艺术,想要做好英语导游词的翻译,不仅要求英语翻译者对英语有熟练的驾驭能力,同时也要深刻理解英语语言文化,展现这一门艺术[3]。在导游英语中,一篇好的导游词翻译一定是既能体现翻译技巧,又能展现翻译文化。所谓翻译无定论,每个人基于自己的不同要求, 对翻译所要达到的要求和理解也就不同[4]。

纽马克认为, 采取何种类型的翻译取决于3 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作者及译者的意图, 即翻译的目的; 二是文本类型; 三是读者类型。纽马克指出, 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即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交际翻译是译者将原语言文本的语境意义,以及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采用信息接收者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地表达出来。而语义翻译为了表现原作的思维过程, 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发挥语言的表达功能。通过对比分析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可以看出交际翻译这一方法更适合导游词的翻译。导游词翻译更加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也更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即导游词翻译是以让游客能够理解和接受为目的。而导游词的翻译在导游词交际的特殊语境当中,其表达方式更加依赖于接收者的反馈。因此,其翻译原则不应该侧重于遵循客观原文的表述,而是侧重于主观意识表达,更不能依照原文逐字逐句翻译,那样只能让接受者不知所云。

1 概念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是由德国翻译学者汉斯·威米尔(Hans Vermeer)首次提出的。依据汉斯的翻译目的论,翻译是一种带有特定目的性的行为。他认为要根据实际的翻译要求进行英语翻译。其理论包括3 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1)目的法则(Skopos rule)。目的法则是翻译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目的法则的侧重点不在于翻译是否一定要忠实于原文,或与原文对等,而是侧重于翻译的目的。也就是说,译者只需要根据读者的需求翻译文本,不一定追求与原文完全一致,便可以达到目的原则,即成文一篇合格的译文。换句话说,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方法: 翻译的目的法则不以是否忠实原文为最高标准,而翻译目的才是译者所要考虑的首要条件和生成译文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英语翻译目的包括译文使用的环境、译文功能、翻译的原因等。(2)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连贯法则要求翻译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 (the standard of intratextual coherence),在保证读者对译文能够正确理解和接受的同时,注重译文对原文文化因素的体现。“根据目的论,连贯法则的可行性取决于译入语的文化语境,而不是译出语的文化语境”,Roger 于1990年提出此观点。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原文本的背景和文化,使得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将译文充分体现文化因素和背景知识,让读者能够充分理解。(3)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忠实法则要求翻译必须符合语际连贯的标准(the standard of inter-textual coherence),即忠实于原文,然而其忠实程度取决于译者对译文的理解和译文的目的,忠实法则指的是翻译文本与译文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并不是逐字逐句的绝对一致。

旅游文本材料的翻译目的性较强,因此目的论倡导的目的法则应用到旅游文本材料的翻译中是非常合适的。旅游文本材料本质属于对外宣传的范畴,翻译文本做到以目的论为导向,译者展现出旅游文本的内涵。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正确展示我国文化内涵,从而促进旅游行业的积极发展。因此,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增加文本的可读性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导游词这一类的翻译文本中,双方的关系并不是对等的交谈,而是构成了信息传输者和信息接收者的关系。在这种特殊的语境中,导游作为信息的传输者,主要是以传递信息为主。而游客主要以接收信息为主[5]。导游是边说边看, 导游在讲解导游词且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游客是否能够理解导游词和信息,并根据游客的种种反应适时调整表达方式, 从而使导游词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导游词是集信息、 表达、 呼唤功能于一身的特殊文本,其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吸引游客[6]。导游在形式上是信息的发出者,以传递信息为主,但是导游却不是这段关系的主导者,因为导游所传递的信息或导游词,主要依据信息接收者,也就是游客而设定。归根结底, 导游的表达要依赖于接受者的反应,换句话说,游客的接收能力和反应,影响着导游词。再完美的导游词, 如果不被游客理解、接受,那么导游词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2 翻译原则

为了能够实现导游词被游客所接受和理解,同时最大化发挥其作用和意义。导游词翻译,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及策略:分析接收者需求,明确英语翻译目的原则;语言地道、口语化原则;增译法原则;跨文化交际原则。

2.1 分析接收者需求,明确英语翻译目的

导游词英译应该考虑来旅游的游客语言背景、文化背景、知识储备和受教育能力,以及来旅游的目的,再用游客能接收的方式表达和传递导游词,同时提供给游客和景点相关的种种信息。导游词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发生的,所以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导游词在给游客传递信息的同时,相关景点的信息量要遵循适度原则。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各式各样的景点都体现着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千古流传。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把古诗词和名人佳作生硬的翻译给游客,那么导游词会变得晦涩难懂。因此, 在翻译一些著名景观的诗词歌赋和文化背景的时候,不应生硬的讲解,要根据英语导游词接收者的文化程度和认知,游客旅游的目的,来及时调整导游词翻译。

2.2 语言地道、口语化原则

一般而言, 英语导游词文本的基本特点是文字相对直观,简洁易懂。相对于传统的中文诗歌文本,更具有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以及口语化等特点。而汉语讲究工整对仗、辞藻华丽,并且频繁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译文的语言简洁大方和逻辑清晰,符合接收者的文化背景特点和受教育程度。在遣词造句、修辞风格上要更加注意简洁性和流畅性。导游词多数采用口头传播方式, 因而导游词翻译也要更注意语言的口语化,生活化。基于这些特点,翻译者对导游词进行翻译之前,需要对译入语文化有全面地了解。这有利于翻译者在充分理解译文的基础上,能够采用与游客文化背景相关的语言和文字表达方式,让游客在最大程度上了解导游词,保证译文的交际性、可用性及精确性。倘若翻译者没有充分理解译入语文化,那么翻译出来的文本也会脱离语境而让游客无法真正理解译文的含义。如翻译sleeping partners 时,如果翻译者不了解美国文化,不知道sleeping partners 的真实含义是“幕后合伙人”,那么很容易错误地将其翻译成“睡在一起的伴侣”那么就会显得翻译者文化程度不高且出现让人尴尬的情况。由此可知,深刻的了解译入语的语言背景文化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了解并正确理解译入语文化是做好英语翻译工作并确保译文精确性的有力保障。

在一些著名景点介绍中常常会出现文学内涵深厚的词汇,如壮观、雄伟、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等,这一类典型的、符合汉语审美的词语。汉语词汇追求辞藻华丽,文化含义深刻。在译成英文时, 则要遵循英文表述的审美习惯, 如spectacle 一个词, 涵盖了奇特、壮观、雄伟等含义。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刻意追求逐字逐句的刻板翻译,就会显得词汇冗余,不符合英语的朴实、自然、简单的特点。

2.3 增译法原则

遵照原文语言风格,遵照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将译文适当增加和调整帮助游客理解的词汇。汉语语言表达方式和英语语言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如英文表达方式偏爱被动语态,而汉语则倾向于主动语态,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注意调整语序,按照译入语的表达方式来调整翻译文本。如I was asked to go to the park with her tomorrow. 这是英文中常用的被动语态,而在翻译时需要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调整为主动语态,所以这句话翻译为“她让我明天和她一起去公园。”按照这种方法翻译出来的中文更符合汉语的语法、语句及用法习惯,便于理解而明确掌握句意,反之亦然。

2.4 跨文化交际原则

旅游景点简介中常常包含诸多文化因素, 如著名历史人物、典故、趣闻轶事、景点名称由来等。这些文化因素通常是指源语言文化所承载的相应事物、人物和思想意识等,它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历史的宝藏。游客来到这些景点,吸引他们的更多是景点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积淀。因此在翻译旅游词时, 要有跨文化意识, 灵活地结合民族文化信息, 运用翻译技巧,让游客在有效地理解相关文化信息的同时,又要保证导游词翻译能够将源语言意识形态和文化正确地传递给外国游客。如南京雨花台有一处著名景点叫作 “二忠祠”,原译文是“The Memorial Temple for Faithful and Upright Officials” ,但历史上的“二忠祠”是一个掩埋尸骨的地方,祭祀的是宋代大臣张叔夜和文天祥,而他们受后人所敬仰是源于两人的民族信仰。原译文并没有译出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当将译文改成“Memorial Temple for Two Loyal Officials” 则更能体现出这一景点的真正含义。

3 英语导游词翻译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

高校是提供英语翻译人才的主要场所,为解决英语导游词翻译问题,还要回归到高校中,采用教育手段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首先,高校英语专业应高度重视翻译学科,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翻译实践能力,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高校应该同样重视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历史信息的掌握,加强文化教育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最后,要加强学生对旅游英语翻译技能的掌握,要侧重对外交流和宣传本土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信仰等知识的了解和学习。高校学生在自身文化素养匮乏的情况下,无法深刻理解本国文化传递的信息,也就无法精准地传递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导游词翻译所需要的。对此,可以将文化方面的教学融入原有的教学体系中,让学生在日常课堂中加强翻译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以及带有文化含义的美食翻译,提升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和文化意识。

4 结语

在翻译目的论理念下,英语导游词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文本,其主要目的是向外国游客传递信息,建立沟通,吸引游客,弘扬中国文化。一个好的导游词文本应该包含足够的信息、 流畅的叙述和恰当的提问。但是中西方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成为导游词翻译的主要障碍。因此,在导游词翻译的过程中,要以游客为中心,以接收者的理解和对信息的接收能力来调整导游词翻译。而译者更要注重对原文信息的灵活处理,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或方法,以满足游客的兴趣要求,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导游词的翻译直接影响中国文化信息的传递效果,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信息的接收,甚至会影响中国在外国游客心中的形象。好的导游词会加深游客对中国的兴趣,进一步弘扬中国文化。导游词是集信息、表达、呼唤功能于一身的特殊文本。导游词的语言也应该简洁明了,言简意赅,雅俗共赏,易为游客所接受。

猜你喜欢

导游词英语翻译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地铁站内公示语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技巧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教材作文手拉手
基于导游讲解大赛背景的导游词创作
试论导游词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英语翻译教学与汉语言文化素养探讨
弟子规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