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12-07张大朋陈志明赵炳雄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涉海海洋大学海洋工程

张大朋 严 谨 陈志明 赵炳雄

(广东海洋大学 船舶与海运学院,湛江 524088)

随着近几年国际国内大形势的变化,我国海工市场对涉海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且日益与国际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需求接轨,对涉海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实上,国内拥有涉海专业的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浙江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及山东科技大学等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校,已经根据实际市场需要和战略定位基本完成对相关培养方案的调整[1-8]。

广东海洋大学有着86年的光辉历史,濒临南海,区位优势显著,是粤西地区唯一一所涉海特色高校,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该高校的特色专业之一。2021年初,广东海洋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9月,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土木水利专硕方向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点同时获得教育部审批,同时涉海方向的港航专业获评为省一流重点建设本科专业[9]。这些成绩说明,广东海洋大学在涉海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形势下,广东海洋大学应尽快找准定位,并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满足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更好地为我国向海图强的方针战略服务。鉴于此,结合广东海洋大学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的船舶与海洋人才的培养方案改革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涉海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1.1 专业定位

广东海洋大学地处粤西,是广东省内唯一一所海洋大学,是一所特色性地方高校。广东海洋大学的最新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海洋大学。因此,学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需要基于这一目标进行完善。广东海洋大学的水产养殖和海洋科学两个专业均为强势学科,且均已经获得博士点培养资格。这两个学科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有着非常强的交叉融合,如果能依托已有强势学科和专业对船舶与海洋工程进行培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广东海洋大学制定“以特色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交叉融合培育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培养方案。文章从与水产养殖相关的海洋牧场、海洋网箱及与海洋技术相关的深海探测和水下航行器等方面入手,把广东海洋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培育成既有地方院校特色又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从而达到服务地方经济和为我国海洋工程领域提供专业技术人才的目的。

1.2 专业培养目标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知识与技能并重、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工科专业。因此,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兼具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具体来说,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理论功底扎实,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较快地接受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要踏实肯干,勇于尝试,具备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修理、检验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1.3 培养人才素质

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理念。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事关民族复兴的百年大计,因此培养的专业人才在思想素质上必须过硬。因此,在经过4年的本科专业培养后的本科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关心国际时事,意识到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对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2)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有干劲和冲劲,拥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顽强意志力和蓬勃朝气;

(3)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智和情感,在掌握一定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同时,具有一定的体育健身技能和了解一定的海洋国防动态,并在体能上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标准;

(4)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掌握相关海洋法规及经管知识,掌握一定的大学通识知识,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2 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

面对新的市场需求和国际国内形势,原来的培养方案必须有所改变与完善。以广东海洋大学的特色为基础,从与水产养殖相关的海洋牧场、海洋网箱等方向入手。由于海洋网箱的网衣及系泊缆索均为典型的细长海洋挠性构件,因此必须添加这方面的教学课程,如海洋挠性构件导论等,同时可以增加海洋网箱水动力分析的相关选修课程。然而,学生的课时有限,如添加额外课程势必会减少学生的必修学分和缩短学时,虽然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视野,但是会导致专业基础不牢固。因此,如何更好地处理传统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课与特殊专业之间的关系,调整总的课时和学分分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可将海洋网箱及海洋系泊系统合并为一门综合性的通识课程“海洋管线”。这门课程既包括了传统的海洋管道、系泊系统,也包括海洋网箱等典型海洋挠性构件的分析方法。

2.2 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

目前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学生难以掌握课堂的主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容易导致填鸭式教学。尤其是对广东海洋大学等地方高校来说,在接受如“船舶结构力学”“船舶流体力学”对数学功底要求较高的课程方面,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现象。采用何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过程。目前,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种效果仍需探究。

2.3 教学与实践存在一定脱节

现阶段,很多学生毕业后反映,工作后在大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程存在脱节,即学到的知识无法指导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样的,一方面有些专业教材已经严重过时,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学到相关知识后并没有及时进行相关专业课程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训练,造成知识运用滞后。因此,每一门专业课程在上完课堂内容后,给学生布置一门与实际工程应用相关的小作业,以加深学生对该门课程在实践中的认识。针对相关教材内容老旧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适当添加海工最新前沿知识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追踪国内、国际上的涉海高校在应用教材,及时采购最新的专业教材,实现与业内涉海名校使用的专业教材同步。

3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3.1 新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原则

综合国内外涉海高校的成功经验,结合广东海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制定“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学科交叉、注重实践、坚持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对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相关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在调整方案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3.1.1 以人为本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学习,使学生完成从“教师让我学”到“教师我要学”的转变。

3.1.2 坚持特色

作为粤西地区唯一一所涉海高校,广东海洋大学濒临南海。广东海洋大学可以以此为发力点,在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制定特色化的课程实际计划和培养方案,以体现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的“广、海、大”特色。

3.1.3 统筹规划

要处理好传统专业课程与新增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的关系,不能由于增加了实践课程而导致理论课程所占学时的大幅度缩短,在保证理论学习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教学与课外培养。

3.2 结合科教融合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学科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托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抓手,结合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在工程管理中的实用性,综合制定大船海模式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将海洋工程学院的3个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对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来说,它本身包含了海洋结构本身、海洋结构物所在的海洋环境以及海上工程的运维和管理。这3部分中的后两个部分基本上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和“工程管理”两个专业所涉及的内容。传统狭义上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更偏重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设备的设计与分析,而对于工程管理和海洋载荷自身的变化认识不足。因此,在新的培养方案中,要结合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的自身优势,综合调配3个专业的教师,统筹设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得培养的专业人才既能成为专才又能成为通才,既能胜任技术岗位又能管理工程方面的人才。

3.3 加强师资人才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水平对提升专业排名和办学实力至关重要。因此,要培养一支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第一,要拓宽青年教师的成长渠道,扩大对外交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和申报各类科研创新项目。第二,利用好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大学联合办学的机会,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去国外高校进修和访学交流,开拓国际视野,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第三,要对青年教师中有潜力、有冲劲、敢担当、有情怀的好苗子进行引导式重点培养,培养本校的高层次涉海专业人才,同时加紧引进高层次人才(如长江学者、特聘院士等),实现以点带面的全方位提升。第四,教材是专业培养的基础,也是教学工作的发力点,因此教材质量非常重要。针对当前一些专业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严重脱节的情况,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当前的新技术、新内容、新知识加以补充,另一方面鼓励有能力、有水平的青年教师自编教材,打造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培养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第五,以学院教师专业背景为方向,组建教学团队,如流体力学教学团队、船舶结构力学教学团队以及船舶设计原理教学团队等。

3.4 结合产教融合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

对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这样的工科综合性大类专业来说,它本身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因此,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可见的实验室的现象和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案例变得尤为重要。

海洋工程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广东海洋大学的高水平重点建设学科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立项建设点、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广东省海洋工程教学团队、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及制造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等平台,同时深入开展了与中海油、广船国际、黄埔文冲、湛江湾实验室等单位的深入合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学科创新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从而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

4 结语

在新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式和社会需求下,广东海洋大学应结合自身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高软硬件环境质量,狠抓教学,实践与理论并重,坚持创新,抓住机遇期,充分利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湛江)的设备与人才资源,找准定位,产学研并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涉海海洋大学海洋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涉海翻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①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研究
基于管理创新涉海企业投资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식민 상황과 이태준의 고향의식
海洋工程专家 刘培林
《海洋工程》第二届理事会
海洋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会
La communication sino-frança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