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利用路径探索
2022-12-07刘薇
刘薇
四川省农业宣传中心,四川成都
农业知识产权主要指涉及农业领域的相关知识产权,涵盖商标权、专利权、农产品地理标志、新品种权、生物遗传资源、相关产业商业和经济秘密等。农业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体系的重要内容,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利用已成为关注重点和热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提出,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现代农业产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体系,推动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
目前,在形成农业知识产权以后,如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诸多问题,各地在实际操作当中也面临具体路径不明确的现实困境。
1 四川省成都市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利用实践
四川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科技中心,正在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如何强化农业知识产权的转化利用,在农业发展中更大的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引领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值得我们探索实践。
1.1 出台政策措施,提供制度保障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科技局等多个部门共同颁布的《成都市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针对当前大学生从事农业创新生产活动以及企业和个人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和制度激励;此外成都市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中,制定了推动落实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兼职取酬等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
1.2 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关于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出台,进一步增强了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的动力。一是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二是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成果转化区);三是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四是建立创新创业平台。
1.3 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
深入贯彻农业农村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针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基层农技人员根据技术成果转化实效进行薪资分配的路径,加强绩效考评新举措,切实提升团队的科技创新能力。设立了500 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和“创业之星”等奖项,对成绩突出、效益明显的基层农技人员给予重奖。
2 四川省成都市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少创新激励体制。目前,成都市农业方面的知识产权所有者以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为主,主要以成都市农机推广总站、成都市种子站、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为代表,公益性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是农业科技研发的主力军。由于缺少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科研人员很少会主动申请农业知识产权,更不会将其转化落实到市场。
二是欠缺转化奖励机制。大部分农业科研项目以国家投资的形式完成,由此得出的科技成果属于职务发明,而我国对职务发明中权属的规定,难以激发农业科技人才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阻碍了知识成果的市场转化。同时,成都市在实施农业重大项目时,虽然将知识产权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对于后续的转化利用并无相应的跟踪管理和促进措施,导致农业经营主体对知识产权的转化利用缺乏后续动力。
三是欠缺市场转化体系,市场转化率低。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知识产权转化利用管理薄弱,机制不健全;科研人员对于专利相关规定不甚了解,部分研究成果无法得到有效推广,一些研究人员仅仅为晋升职务申报农业知识产权,不会主动对其进行市场转化;在部分项目与研发课题中,虽然产生了一些知识产权,但没有针对知识产权转化设立考核指标和奖励机制;缺乏完善的农业信息技术网络系统与农业科技成果估价系统,造成农业知识产权信息不对称、成果价值评估误差较大等问题。这些对农业科研成果的市场化推广带来了一定阻碍。
3 四川省成都市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利用实践路径建议
3.1 转变促进方式,完善扶持政策
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设置农业科技奖励、适当减免税收等方式,激发农业企事业和个人对农业科学技术开发和转化的热情,对农业科技新成果的应用给予必要的支持。采取财政奖励、经费补助等资金支持措施,提高科研人员的项目申报积极性,鼓励农业科研工作者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和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两大高端研发平台的财政投入,提升社会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实现科技投入体系多样化、多层次、多领域的目标。
3.2 加强地方协作,共建产业研究院
紧扣“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乡村振兴建设的需求,科研机构大力推进协作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科研院校依托于企业和政府提供的资源确保科研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明确科研方向,确保科研成果与经济市场相适应;企业将科研成果用于经营发展之中,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提升利润空间,将科技研发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3.3 鼓励社会化服务,实施产业化应用
营造有利于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利用的营商环境,发展和培育一批社会化农业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机构,鼓励院所与交易服务机构进行转化利用合作,强化对技术成果的管理,与企业的相关技术需求进行对接;同时,专业的交易服务机构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将不同环节的技术进行集成,提高创新技术的市场适应性、开拓新兴技术的适用领域,形成科学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3.4 建设好区域性转化展示平台
利用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的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筹办好一年一度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打造具有项目收集、资源对接、成果展示、转化交易等功能的高端展会。充分利用展会等平台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研究、利用,形成农业知识产权规模集聚效应。建设好全川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紧密连接研发总部、各市州农业科技转化推广载体,按照“五区协同”战略部署,打造出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中心,涵盖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协同体系,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最终立足四川、辐射全国。
3.5 完善制度体系,推动商品化发展
学习借鉴美国1980 年以来制定完善的《技术创新法》《国家竞争技术转让法》等十多部促进技术成果保护和转化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成都市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办法规定,鼓励科研机构的个人进行创新发明,鼓励以合作研发协议框架、独享权许可等方式推动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对相关的产权和成果进行制度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