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校校地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2-12-07何小雪

中文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校地艺术类过程

何小雪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引言

艺术类高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授艺术相关知识以外,还起到了反映时代、服务时代的重要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类高校应进一步引导学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并为其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与活动机会。在此过程中,落实校地合作是其中重要的途径,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还可以拉近高校、地方政府与企业等之间的联系,进而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一、校地合作的背景与内涵

校地合作的落实过程中,其主要形式为高校与所在地的范围内或范围外的政府、企业进行合作,开展校地合作对于高校、企业乃至国家的未来发展都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开展校地合作有利于高等教育实现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转变;另一方面,为人才的培养与传输提供渠道,为社会进步打下基础。结合校地合作的实际落实情况来看,其不仅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更是实现高校、政府、企业、市场等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进而处理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校地合作实施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高校和地方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发展要求,高校与政府之间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而也为校地合作的产生奠定基础。第二,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大众化趋势,进而对经济以及政治等领域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为保证这种反作用力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同时避免出现人才过剩的问题,高校和当地政府以及企业之间应建立起一定的合作关系,进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地合作这种模式应运而生。第三,随着交通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就业观念受到冲击,人们出行以及沟通过程中所受到的限制也更少,这间接促进了校地合作的产生。总的来说,校地合作的实施既可以解决高校学生实践教学的问题,又可以为地方发展提供服务,进而实现共赢互利的目的。近年来,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愈发突出,因此校地合作也进一步成为推动高校长远发展的特色教学模式[1]。

二、当前艺术类高校开展校地合作面临的困难

现阶段,校地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发挥自身价值以及扩大高等教育影响力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困难,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第一,顶层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艺术类高校在通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开展相关产业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定的合作项目难以及时敲定,政府对于项目的支持力度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艺术类高校来说,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没有构建起明确的合作机制。结合校地合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合作项目的推进往往需要做好大量的保障协调工作,但其间没有落实明确的合作机制,导致合作落脚点缺乏准确性,长此以往相关工作也不具备可靠抓手。第三,高校的资源优势难以得到发挥。现阶段,高校通过设立工作室、学生创业团队入驻等方式参与到校地合作活动当中,但受到相关活动时间跨度短、融合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高校的专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调动,资源溢出效应不突出,进而也无法实现一站式的产业聚集[2]。第三,经济效益驱动存在不完善之处。受到现有合作机制不够灵活的影响,很多时候高校落实校地合作都需要以行政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考虑到高校事业单位属性,整体的费用标准较少,实际生产和管理经验也比较欠缺,因此难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除此以外,参与活动的文化企业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参与程度不深,大大提升了团队入驻以及产业集聚的难度。

三、艺术类高校落实校地合作的有效路径

1.构建校地合作联动基地

在艺术类高校实施校地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在与当地政府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构建校地联动基地,并坚持以创业为导向。在构建校地联动基地的前期阶段,艺术类院校可以派遣专门的人员到一线企业内部进行市场调研,还可以通过举办校地合作座谈等方式为专业的设计与调整提供依据,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艺术类高校在构建校内实践场地和校外实践场所的时候,应注重与实际的艺术团相一致,通过落实真实的设计任务来完善教学。与此同时,还可以以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课程为基础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调整,保证高校的实践教学过程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同企业实际的业务需求相贴近,学生可以在校地合作的影响下顺利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学校实践环境基础的优化,同时还可以确保艺术、音乐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能够落到实处。艺术类高校在推进校地合作的时候,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到经济成本方面内容,合理的经济核算和费用收取是实现校地联动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下,艺术类高校更加应该掌握自身特有的利益点,并在实现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对相关收益进行衡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校地合作的各个参与主体可以共同运行“对等互用”“协议定价”等多种成本运行结算方式,确保将成本收费作为整体运行体系的原则[3]。为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参与校地合作的双方可以签署共享协议,通过建立实验教学联盟来为相关主工作提供协调机构,同时还可以建立线上的教学资源共享信息网站,提升信息交流的便利性。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类高校在推动校地合作的时候应以实际为基础,从实际出发,逐步有序推进各个实践环节,并对相互合作协调的经验加以积累;同时注重先易后难,先从相对简单的共享项目入手,逐步增加难度、打开局面,确保双方可以在稳扎稳打的过程中达成共识,从而为校地联动共享机制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2.推动校地合作角色互兼化

除了与当地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以外,校企合作也是校地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校地合作的前期调查可知,超过半数的企业在接受专业理论培训方面存在较大诉求,因此艺术类高校在落实校地合作期间可以与企业取得联系,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中接受专业理论培训。在这样的形式下,可以帮助企业内部团队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树立创新理念,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体企业的目标认同与价值统一,保证在现有基础上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人员通过接受专业理论培训可以掌握更全面的理论方法,并站在学校导师的视角上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为企业创新打好基础。反之,企业也可以在校地合作的契机下走入高校,为高校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一方面,艺术类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与艺术内涵,同时对于高校课程教学比较熟悉,在参与校地合作项目过程中可以走进艺术团或相关企业参与到演出当中,进而加深对实际音乐节或相关艺术表演的实际要求。同时,艺术团及企业也可以将音乐项目带入到教学当中,通过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音乐项目进行的过程,从而实现教师与专业人员翻转的互动教学。另一方面,在以往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知识领域局限、个人实践经验缺乏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校地合作的影响下,更多领域的人员可以加入到导师团队当中,实现职称、学历、职业背景等多层次的丰富。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有效弥补以往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学生也可以接触到更丰富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向,借助实操方法扩大学生视野。通常情况下,都是企业的设计师、技术骨干等加入到校地合作导师团队中,这部分人员对于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人才需求更加了解,同时也具备着过硬的审美能力与操作技术,有着丰富的设计项目参与经历,因此可以更好地发挥导师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3.搭建校地合作多元化平台

艺术教育是艺术类高校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现阶段落实产教融合的主要特征。为更好地满足高校发展需求以及社会服务需求,艺术类高校可以积极践行校地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业、行业及地方政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来为各主体发展搭建完善的多元化平台。具体来看,多元化实践平台的搭建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了解校外的行业性与地方性特征。首先,艺术类高校应针对校地合作构建创新的人才培育模式,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校外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以及艺术创作等方面内容,进而建立起开放、共享的艺术教育资源新态势[4]。其次,艺术类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对接,将产业发展需求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确保可以进一步升艺术教育成果的社会传播能力。再次,针对校地合作实施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实现产教供需的精准对接,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专注提升其教育内涵与服务意识。可以针对艺术类高校的实际情况为教师队伍建立培训基地,为其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动力。最后,应推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可以在参与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在高校、当地政府以及企业的合作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与更丰富的实践途径,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专业人才。

四、艺术类高校落实校地合作的具体实践

以我国西南地区某艺术学院为例,该校办学至今已经有60年的历史,作为一所综合艺术院校,该学校积极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并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打好基础。该校办学过程中,以“继承传统,学习民间,兼容中西,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的基础,立足于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做好服务社会、服务文化的工作,同时也确立了相应的校地合作目标,以实现自身与地方的同步发展。

在实施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该艺术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学科专业、教学体系与管理制度,并不断充实、完善教师和管理队伍,为当地文化建设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扩招的推进,该艺术院校吸引了大批人才,并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体来说,该艺术院校的专业门类包括地方民族戏曲的研究和教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整理和创作、少数民族舞蹈整理和教学等。在此过程中,学校同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发挥出课堂外的教育作用。

例如,在培养音乐人才的过程中,该艺术院校从专业特性以及社会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环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拉近了音乐专业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造成冲击,因此该院校也积极落实改革,提升自身对社会变化的适应性。该艺术院校由音乐学院院长带头开展相应的调研活动,并借助专题会议以及教研室主任会议等形式将更多的地方音乐元素融入课程设置当中,进而与地方政府合作,先后完成多个主题创意活动。与此同时,还充分融合音乐学院现有资源,落实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服务经济、服务文化的目的。在整体开展校地合作的过程中,该院校实现了三个层面的突破。首先,校企合作专业实践基地的建立。音乐院校致力于帮助学生提升能力、拓宽视野,为其提供更为广泛地发展平台,实现市内专业实习向省外的转变,并同多家文化传媒与艺术中心签订专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该院校还进一步加入到“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孵化园”的建设当中,帮助学生可以更快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强化校企合作力度,学校与当地企业签订音乐专业合作项目,第一个合作周期由企业出资建设基础培训设施与相关设备,而学校则需要向企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最后,在校地合作的环境下,音乐院校与当地的群艺馆、文化馆、舞剧团等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不定期开展合作演出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的深度发展。除此以外,还联系音乐院校同旅游景区加强合作,通过在旅游文化艺术节上的表演来刺激当地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服务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校地合作已经成为提升艺术类高校发展水平、发挥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开展相关活动的时候仍存在顶层设计不确定、缺乏明确的合作机制以及高校资源优势难以得到发挥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艺术类高校应加强校地合作联动基地的构建,集合教学实际促进校地合作角色互兼化发展,并落实完善的校地合作多元化平台,优化艺术类人才培养机制,进而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校地艺术类过程
校地协同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浅谈校地合作载体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