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的医学教改实施路径及策略
2022-12-07孔繁霞
孔繁霞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引言
对于医护人员研究疾病成因、疾病诱发因素以及疾病变化等多项内容而言,认识疾病和预防疾病都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位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作为纽带实现了二者的连接,由此可见,在专科院校展开医学课程的教学期间,预防和认识疾病的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了进一步强化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就需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育模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以往专科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占有着较大的比重,一些学校在具体进行教学活动时还在依赖教师单方面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虽然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全面且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但是,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必然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难以从本质上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总体来看,以往医学教育模式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学课程设置不科学
许多专科院校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并没有实现有机融合,在疾病的理论知识教学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往往呈现出相互独立的状态和局面,二者之间没有达成紧密关联,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真正有效地应用到实践活动中[1]。除此之外,对于刚刚踏入医学领域的学生而言,首先需要学习并记忆大量的理论知识,接触到的实践课程不够充足,此外,通常情况下,医学生在即将毕业的阶段还要投入到实训活动中,但是由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实训效果并不理想,这为其今后真正参与到工作中创造了一定的阻碍。
2.理论教学及课程不合理
一般来说,部分专科医学院校中的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往往会以课堂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与侧重点,而未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感受,常常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往往更高,无法形成创新性的思维,并且其本身的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提升,这也是当前专科医学类院校中医学教学模式改革进程中值得关注的一项重点问题。
3.教学方式不够多元化
就预防疾病及认识疾病的课程开展的具体情况来看,许多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比较单一,这也就意味着专科类医学院校在教学期间使用到的教学方式不够丰富、不够多元化。与此同时,院校中存在的医学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还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是使用到的教学模式却往往比较类似,基于此,专科类医学院校在展开教学改革时,也要注重教育模式的全方位优化。
4.教材设置不够先进
总体来看,现阶段,一些专科类医学院校中使用的教材都是与本科院校中使用的教材大同小异,这些教材虽然质量尚可,但是却与专科类医学院校中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材特点与学生特征不相符。此外,相较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医学教育事业,我国医学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内容还不够先进,呈现出稍显滞后的局面,与二十一世纪发展背景提出的医学教学需求不适应。
二、医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施路径及策略
1.应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模式
专科类医学院校在展开课程教学的期间,应当注重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引入,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为医学事业输送更多的可用之才。本文对PBL、TBL、CPC以及复合切片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1PBL教学模式
二十世纪中叶,医学教育领域中逐渐形成了这种名为PBL的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看,这种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围绕学生展开医学教育,现阶段,PBL教学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应用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基于这一情况,在二十一世纪背景下,专科类医学院校在展开教学改革期间,也可以将PBL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地引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具备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化特征,这种教育模式要求将学生在教学期间的主体地位进行强调与突出,对于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则要进行大幅度的弱化,同时,该模式的教学导向为问题的创设,旨在促使学生将解决问题作为自身精力的倾注点,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医学知识融入更加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情境中,从而实现学生创造力、学习主动性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化。在应用PBL教学模式期间,教师需要结合疾病的实际内容设立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依靠自身能力对问题进行解决,学生需要借助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法,并针对病症的特征进行观察小结,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结论进行评价、归纳与总结[2]。PBL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今后乃至终生的医学学习能力提升都可以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2TBL教学模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美国一些学者提出了TBL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就TBL教学模式几十年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一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相对优良的效果,因此,将其应用到专科类医学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同样也可以获取到不错的教学效果。TBL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期间主要是由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确定教师设计的教学要点,在掌握这项内容之后,学生就可以以教学知识点作为依据,展开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及课前准备,在借助个人测试和小组测试的方法对学习的医学知识点进行进步的巩固,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TBL教学模式在应用之后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强化学生本身的合作意识,实现吸纳他人长处、弥补自身短处的目的。教师在TBL教学模式实际应用之前,还需要为学生事先准备好可以用于课前预习的材料以及有关的知识点资料,同时,还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并允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测验,并对测验所得的结果和团队表现分进行科学且恰当的评估,再对学生在TBL教学模式应用期间表现出的不足之处和值得表扬之处进行客观的评价。总体而言,TBL教学模式可以为医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教学质量提升起到有力的支撑。
1.3CPC教学模式
CPC教学模式中的CPC的含义是临床病例讨论会,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与二十世纪初提出,CPC讨论形式是由医师针对一些具备临床学术研究价值的病例的相关结果以及临床表现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体来看,CPC在全球范围内的许多个大型医疗机构展开学术性活动时,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从本质上来看,它是将实际与理论进行高度融合的一种重要途径,基于此,对于专科类医学院校展开医学教学和教学改革期间,怎样进一步强化学生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3]。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具备讨论意义的病例,并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细致的讨论、分析以及判断,从而理解和掌握与病例相关的医疗知识。CPC教学模式在教学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更加充分地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公”地位,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激发、对知识的理解、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进一步联系等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1.4复合切片教学模式
对于专科类医学院校展开的教学而言,组织学在其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是课程展开的基础,但是,由于认识疾病和预防疾病的涵盖知识内容较多,这也就导致课堂教学的时间往往不够充裕,组织学相关的知识内容难以被学生充分掌握。所以,在实际展开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立足于医学角度,巩固疾病组织结构的相关内容,将医学课堂转变为一个可以用于学生研究讨论和学习知识的场所。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将正常组织切片利用粘贴的形式覆盖到相关切片之上,使其成为复合切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可以更加直观地获取到相关的疾病组织知识,并通过两种切片的对比进一步消化和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但值得注意的是,组织学本身涵盖着繁杂且多样的类别,无须在每一张切片上都粘贴正常切片进行比较。
2.巧用多媒体医学教学手段
不得不承认的是,以往教学中所使用的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并非一无是处,其本身也具备着独特的教育优势,可以推动学生对发病机制、病情变化以及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且全面的掌握。但是,专科类医学院校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向学生讲述相关理论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作完成一些图片、视频以及表格的制作,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这些内容,学生对于发病过程就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也会变得更加生动形象[4]。同时,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概念图,就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理论知识,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医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理论知识中的要点和关键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图表的制作对知识进行更加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实现全面掌握,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多媒体教学资料的展示可以大幅度缩短知识点讲解在课堂中占用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效率。以炎症中白细胞游出这一课程作为案例来看,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白细胞游出的全过程制作成一个直观的动画,学生对于这一病症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期间,教师不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以免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厌倦感,教师应当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3.注重通俗化教学语言的使用
对于以往未接触过医学知识的学生而言,医学课程作为一种基础课程,课程体系中包含的一些医学知识相对晦涩难懂,学生在首次接触这些知识并进行理解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不仅如此,医学领域本身的知识体量庞大,谓之博大精深也不为过,课程本身又涵盖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想要实现全面记忆的难度较大,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基于这一情况,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加充分且牢固地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专科院校医学教师在展开教学期间就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掌握知识的情况作为依据,借助一些通俗化、比喻性的教学语言将一些原本抽象化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5]。
例如,在向学生讲解“血栓”的相关知识时,为了增强理解效果,教师就可以使用一些比喻的语言,将人体内的血管比喻成一条河流,并将血液中的血小板比喻成河流中的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泥沙就会逐渐形成沙滩,而这种沙滩就是人血管中存在的血栓,“河水”在“沙滩”上流动的速度就会减缓。通过这种比喻的教学方法,血栓的形成原因就会变得更好理解。以此类推,在进行其他知识的教学时,同样也可以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例如将萎缩的大脑比喻成干瘪的核桃仁等。总之,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可以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教学质量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认识疾病和预防疾病在医学类专科院校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不仅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也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规律。因此,就需要在其中应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的地位。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根据学生群体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对现代化教学系统进行积极的探索,助推医学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