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调度高质量发展深化研究
2022-12-07刘俊
刘 俊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运输调度指挥中心,北京 100844)
1 铁路运输调度高质量发展经营成效
1.1 有效夯实安全基础管理
一是全面梳理排查调度系统风险隐患141 项,分级分类推动整改落实销号,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二是组织开展CTC (调度集中控制系统)列车调度员、SCADA (铁路供电远动系统)供电调度员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有效增强调度作业安全保障。三是组织制订并规范营业线施工管理办法,加强施工计划审批和组织盯控。四是强化应急处置,面对2021 年突发特大暴雨灾害,果断启动应急响应,科学指挥抢险救灾,迅速组织恢复通车,有力维护了运输秩序稳定。全路调度系统实现无一般A类及以上事故6 132 d。
1.2 统筹优化路网能力配置
2021 年,全路货运日均装车完成16.84 万车,同比增加7 048 车、增长4.4%;5 次刷新单日装车历史纪录,最高日达186 616 车;特别是11 月,全路月均装车达到18.04 万车,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集装箱日均完成装车36 115 车,同比增长18%,阶段性装车达到4 万车,最高日达42 068 车。全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7.2 亿t,同比增加1.4 亿t、增长4%、超年计划2 410 万t。
1.3 精准高效配置运力资源
货运方面,全路货车周转时间完成4.23 d,同比压缩0.05 d,降幅1.2%,相当于日均挖掘约10 000 车运用潜力。卸空车日均完成18.41 万车,同比增加1.25 万车,增长7.3%,最高日达205 775车。货车空率完成45.6%,同比减少3.6 个百分点。货运(包小)机车日车公里完成584 km,同比提高7 km,增长1.2%,相当于日均挖潜95 台机车运用能力。
客运方面,精准实施客运一日一图,精细组织旅客列车调整,日均开行旅客列车8 246 列,同比增加14.6%,增长1 054 列;日均停运旅客列车1 969 列,其中直通旅客列车1 023 列;特别是暑运后期,日均开行旅客列车总量由最高峰时的超过1 万列调整到6 000 列左右,做到运能和客流的基本匹配,切实推动运输节支降耗。加强旅客列车、动车组列车特别是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运行组织和盯控调整,全路直通旅客列车正点率在疫情多点散发、计划频繁调整,极端恶劣天气影响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始发正点率达到98.5%,终到正点率达到91.2%,有效保障了旅客出行的安全正点。
1.4 统筹推动运输增量与重点任务保障
一是开展电煤保供突击战,日均装运煤炭85 533 车、同比增长11.3%;日均装运电煤62 125车、同比增长27.7%,13 次刷新单日煤炭装车历史纪录,14 次刷新单日电煤装车历史纪录,实现了电煤可耗天数15 d 及以下电厂动态清零,有力维护了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二是积极应对国内外疫情影响,加强中欧班列开行组织和运行盯控,有序组织缓解口岸站阶段性拥堵,确保了“一带一路”通道畅通;2021 年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5 157 列、发送146.1 万TEU,同比分别增长21.7%和28.3%,实现逆势大幅增长,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三是严格核对专运命令和运输组织方案,严密盯控重要铁路运输任务,扎实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圆满完成军运、春秋季新老兵运输任务和重点专项任务。
1.5 强化调度集中统一指挥
以运输生产一体化为调动,着力完善中国铁路三级调度指挥体系,组织制订《国铁集团运输站段调度工作管理办法》,补齐了“1+3+N”调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增强了系统治理效能。哈尔滨、沈阳、北京、呼和浩特、西安、济南、上海、南昌、成都、昆明、青藏等11 个铁路局集团公司落实管理要求,陆续修订完成本局实施细则,有效强化了运输站段调度与调度所各工种调度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日(班)计划编制的合理高效执行。2021 年,全路日(班)计划兑现率达到92.7%,同比提高2.1 个百分点;阶段计划兑现率达到90.3%,同比提高3.2 个百分点。全路105 个分界口日均交接货物列车4 868 列、25.9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1.7%;11 次刷新交接辆数历史纪录,最高日达到6 041 列、319 298 辆;列均编成辆数达到53.1 辆,同比增加0.3 辆,相当于全年额外多过货车1 万余列。
2 铁路运输调度高质量发展主要经验
2.1 充分释放路网运输潜力
(1)统筹用好成网条件下各线能力,在紧张区域阶段性通道能力饱和时,常态化实施平行通道迂回运输、客货开行结构和施工维修天窗动态调整,实现车流快速移动和运输能力有效供给[1]。
(2)郑州“7·20”特大暴雨期间,在京广(北京—广州)、陇海(兰州—连云)等主要干线中断行车,郑州枢纽几近瘫痪的条件下,组织东西、南北向部分车流分别经宁西(永宁镇—新丰镇)、焦柳(焦作—柳州)或京九线(北京西—九龙)迂回运输,最大限度减少了积压和水害停装;太焦线(修文—焦作)中断后,充分发挥瓦日线货运大通道能力,保障了装车上量及电煤运输需求;水害地段开通后,重点加强陇海、太焦(瓦塘—日照)等线路的过车组织,不断提高郑州北站作业效率,迅速缓解了因水害造成的中原地区车流阻梗问题。
(3)2021 年4 季度在京九、侯月通道(侯马北—月山)等货运干线第二阶段集中修全面铺开、移交车流持续高位、保留列车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停运了京九、京广、京沪(北京—上海)、津山(天津—山海关)、沈山(沈阳—山海关)等线59对客座率不高的旅客列车。
(4)2021 年12 月起进一步施行货运增量分号运行图,部分线普速旅客列车停运比例最高时达到70%,京哈、京广、京九、京沪、襄渝(襄阳—重庆)、焦柳、陇海、浩吉(浩勒报吉南—吉安)、沪昆(上海—昆明)等9 条主要货运干线15 个重点分界口增加了111 对货物列车运行线,货运通过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多次刷新分界口交接历史纪录;山海关、梁堤头、达州口交接列数更是前所未有的达到102 列、111 列和110 列,为11 月以来全路日装车37 d 保持在18 万以上提供了可靠的运力支撑。
2.2 稳定货运装车总量
2021 年初,结合路网各区域运输特点及功能定位,按照“做大东北、主攻华北、强化西南、畅通中原、协调西北”的思路,细化制定了5 个区域运输组织方案,以优化区域现车布局、打好区域循环装车、增强区域运输协同为重点,加强重点区域和主要货运通道增量组织[2]。在往年1 季度、2 季度货源需求不足、装车下滑情况下,2021 年上半年日均装车完成16.8 万车,同比增加1.55 万车、增长10.2%,实现货运“淡季不淡”;7—10 月,中原、华北地区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汛期水害期间,通过组织打好区域运输,有序恢复灾后运输秩序,加强大秦(韩家岭—柳村南)、瓦日、唐呼(唐山—呼和浩特)、浩吉等货运主通道计划协调和盯控,区域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全路日均装车保持在16 万车左右,有力稳定了装车总量;11—12 月,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按照装车18 万车、卸车20 万车高线目标组织奋力攻坚,掀起区域增运会战新高潮。
2021 年,浩吉线运量同比增加3 229 万t、增长124%;瓦日线运量同比增加2 666 万t、增长35.7%;唐包线(唐海—包头东)运量同比增加2 795 万t、增长34.6%;大秦线运量同比增加1 602 万t、增长4.0%。4 条主要煤运通道合计增运1.03 亿t,占货运总增量72%。
2.3 提升天窗组织质量
巩固近年来施工组织创新经验,按照“淡旺季错峰安排、平行通道错时安排”原则,结合疫情旅客列车停运、市场需求波动等情况,对全路主要干线集中修轮廓计划、西南地区主要通道集中修轮廓计划、维修天窗方案进行优化调整。2021 年上半年共计安排651 个集中修天窗计划,占全年工作量67%,为下半年运输增量能力空间创造有利条件。16 条货运能力紧张线路的维修天窗,按1 季度至3 季度和4 季度2 种模式实行天窗周期、时长的错时安排;3 条每年开展集中修的部分西北及西南车流交换通道由原来“5+2”调整为“4+3”模式;7 条进入西南且作业条件困难的车流主通道由原来“5+2”120 min 调整为“3 个120 min+1 个150 min”模式。2021 年,全路集中修施工次数日均1 074 次,同比减少30 次;但施工时间日均达到3 309 h,同比增加57.3 h;维修天窗日均6 466 个、同比增加296 个,较好兼顾运输增运补欠与施工维修作业。
2.4 深化运输提质增效
(1)2021 年春运前,考虑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调减了南车北调规模,为南方地区的装车上量创造了条件;春运期间全路装车实现同比17.5%的大幅增长,特别是春节期间装车更是达到了17.15万车的历史新高。
(2)充分发挥浩吉、瓦日等大能力排空通道作用,打通店坡、西峡口排空,用好格库线能力,组织向主要装车局重点排空,华北、西北主要装车局敞车保有量同比均大幅提高,有效保障了“三西”地区及出疆煤炭装车需求。全路日均排空敞车5.1万辆,同比增长11%,高峰时达到6.3 万辆。
(3)2021 年底敞车运用紧张阶段,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车辆调度在严控车辆备用的同时,紧盯货车检修质量,将敞车检修率压缩在2.0%以下,相当于日均增加近5 000 辆敞车供应,有力保障了电煤运输。围绕畅通主通道运输,北京、太原、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团公司优化机车机班组织,唐包线在图定基础上每日挖潜21 班机班供应,浩吉线每日增加60 班机班供应,较好满足了车流输送需求。特别是实施货运增量分号图期间,沈阳、郑州、武汉、成都等铁路局集团公司机务部门克服机车检修与增量矛盾,积极采取加大管内、跨局机车调剂力度,允许适度超劳等措施,重点增加了山海关、孟庙、王楼、郜营、大龙口等紧张分界口机车机班供应。
2.5 强化运输生产一体协同
发挥全路“一张网”“一盘棋”体制机制优势,结合各阶段运输重点和突出问题,开展主要限制区段、站点协同攻关,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今冬明春能源供应工作部署,高质量地完成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两坚守两实现”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了“红旗分界口”联创活动,13 个铁路局集团公司的26 个技术站(车务段)、30 个机务段积极响应,深化联劳协作,采取有效措施迅速疏解枢纽堵塞,保障分界口畅通。二是充分发挥机辆、工电等专业工种调度对移动设备、线路设备设施运用状态的精细把控作用,强化生产组织一体化攻关。三是狠抓货车检修休时组织,2021 年底全路货车检修休时较年初平均压缩了3.84 d,降幅达58%,相当于日均增加8 000 辆运用车。四是突出效益导向,动态调整差异化考核项目、范围和标准,精准实施运输差异化考核,将压力下沉到生产一线,有效激发了各岗位挖潜提效的积极性[3]。
2.6 强化调度信息化保障支撑
一是以构建全路调度数据平台为基础,推进调度指挥和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升级,开展降本增效信息化项目研发和应用,通过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TDMS)和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双轮驱动”,有效提升调度指挥决策信息技术支撑水平。二是全路车流信息系统二期、集装箱运输全程追踪系统二期建设稳步推进,丰台西、南仓、武汉北、襄阳北、郑州北、怀化西、江村、济南西、向塘西、柳州南、成都北、昆明东、包头西等13 个编组站实现了局站一体化。三是京张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玉磨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相继投入运用,调度系统智能化研究实现新突破。四是调度应急指挥系统深入应用,北京铁路局集团公司调度所以北京西站客流聚集为背景,组织研发线路故障情况下客车、客流及车底运用调整辅助应用,显著提高了应急处置效率。国铁集团级应急通信自动拨报功能应用投产以来,通知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大幅提升,启动响应时间平均压缩90%以上。五是依托国铁集团级车流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开发浩吉线计划一体化编制、分界口实时交接监控、通过能力利用分析、整列煤炭装卸车监控跟踪及积压预警等功能应用,为辅助生产决策指挥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4]。
3 铁路运输调度高质量发展提升路径
2022 年,铁路运输调度系统继续坚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节支降耗,充分发挥全国铁路“一张网”和运输集中统一指挥优势,深入实施运输生产组织变革创新,强化运输能力保障,提高调度指挥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推动运输调度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作用。
3.1 全面深化基础管理,提升调度安全防控水平
(1)组织修订《铁路运输调度规则》,进一步完善调度规章制度。结合近年来铁路体制和机构改革、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的更新应用、调度指挥和运输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等情况,完成2017版《铁路运输调度规则》修订,结合做好《行车工作细则》《行车组织规则》《调度所工作细则》完善,进一步发挥三级调度体系作用,加强运输站段调度业务管理,理顺生产关系,规范运输生产计划一体化编制及调度指挥作业流程,从规章管理层面促进调度基础工作质量提升。
(2)抓实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整章建制、规范管理为抓手,结合42 项制度办法,及时制订出台有关调度管理制度细则,严格备案审查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对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调度所制度标准执行情况逐一开展检查验收和评估考核。继续选树标杆调度所,推动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3)织密物防技防保障,建设更高水平的安全防控体系。一是持续开发TDCS/CTC、TDMS 系统功能应用,深度融合车务、机辆、工电供等信息技术平台功能,用好运统1 电子化传递手段[5]。二是研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部分调度命令辅助生成、自动比对卡控功能,切实降低调度员劳动强度,减少调度命令差错率,提高调度命令发布质量。三是开展CTC 系统人因工程优化,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调度所要积极推进建立与电务部门工作联动机制,共同开展CTC 系统功能升级研究,有计划推进CTC系统功能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系统对行车作业的安全保障能力。
(4)从严整治惯性问题,提高系统安全治理能力。加强调度安全红线管理,把调度命令、阶段计划、超限列车、军用列车、路用列车、CTC 调度相关作业、接触网停送电、非正常行车、应急处置、施工组织、信息上报等关键环节作为调度安全整治盯控重点,将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有机嵌入运输生产组织过程,动态修订完善安全风险库;结合安全形势、季节安全特点和暴露出的问题,常态化开展调度安全专项整治,强化系统施治、标本兼治。
(5)高效实施调度应急处置,增强路网整体协同联动。一是结合新线开通、新技术装备的应用,持续完善调度应急指挥预案,加强日常演练,提升实战能力;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分析总结,针对性查遗补漏[6]。二是严格安全信息管理,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安全信息迟报、瞒报、漏报行为,畅通信息渠道。积极推进调度应急指挥系统功能应用研发,增强极端天气、旅客列车大面积晚点、区段限速、区段封锁、风雨雪报警等场景下的应急辅助决策能力。三是南宁、兰州、哈尔滨、太原、呼和浩特、昆明、乌鲁木齐、青藏等8 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加大调度应急指挥系统推广应用力度,尽快实现全路应急响应的上下联动、局间协作、处置高效。
3.2 全面强化路网运力保障,提升能力优化利用水平
(1)完善能力利用评价机制。加强路网能力综合运用分析研究,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路网能力利用效益分析,进一步完善现有能力测算标准和效率效益指标体系,按照“一线一策分段组织、一局一标精准配置、一站一案动态调整、一日一图精细分析”的思路,建立以效率效益为导向的能力利用综合评价机制,推动路网能力利用综合效益最优化[7]。一是一线一策分段组织,结合路网各线功能定位以及干支线车流衔接情况,对线路基本运输能力和效益产出进行数字化评估;对因线路质量引发的长期限速,以及自然灾害和设备故障造成的行车影响,从经济角度实施量化测算。根据线路各区段及各运输阶段实际,进行运力分类管理和分段组织。在繁忙干线主要限制区段,根据客流、车流需求情况,对客车、班列、货车等不同速度等级列车综合采取客车梯次开行、货车迂回运输等调整方式,实现贯通运营,减少瓶颈区段对全线能力的制约,最大限度提升综合供给能力。二是一局一标精准配置,结合各局路网功能定位和历年经营任务、效率指标完成情况,对各局运输能力、运力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计算评估。依据评估标准,科学制定各局移动设备的保有计划、交接方案和任务目标,实现运输生产精准调控。综合外部环境及运输形势变化情况,对达到预警标准的铁路局集团公司及时给予提醒提示或介入调整,指导督促提升管内运输效率。三是一站一案动态调整,建立路网主要技术站、主要卸车点车流预警机制,综合作业能力、在途车流、时间节点,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实施动态调整、主动干预,减少和避免车流集中到达、运输堵塞,确保路网畅通。四是一日一图精细分析,加强计划兑现分析,完善列车开行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一日一图”开行组织更加科学合理,实现紧张区段客货能力利用的统筹平衡。
(2)统筹区域运输组织。一是坚持区域运输组织策略,坚定不移地按照“做大东北、主攻华北、强化西南、畅通中原、协调西北”的思路加强区域运输组织协同,优化区域间运力资源调剂,强化区域间运输互补,持续推动路网运输结构优化,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铁路运输服务保障体系。二是充分发挥大秦、唐包、瓦日、浩吉煤运主通道作用,用好乌将双线(乌北—将军庙)开通、阳涉线(白羊墅—悬钟)电化改造等新增能力,全力稳定煤炭运量。三是继续深挖浩吉增量潜力,结合万吨列车开行、张家湾联络线开通、部分专用线投产及货场投用等有利条件,统筹组织本线及跨线迂回运输,推动浩吉运量再上新台阶。
(3)提升通道能力利用。一是巩固推广货运增量分号图成功经验,在主要货运通道能力饱和区段,常态化组织实施高峰期间列车开行结构优化调整,增加移动装备调剂力度,完善“主备互补、平行迂回”的车流调整机制,不断提升整体货运能力。二是用好中老磨憨、中俄同江口岸新增能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技术直达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日常恢复基本组,实施满轴满编开行;特殊情况下,根据差异化运到时限需求,组织加开临时班列,提升机车、车辆及通道能力利用效率。三是持续深化浩吉、瓦日线大能力、高效率排空通道组织经验,提高路网整体排空效率。
(4)稳固扩大大宗增量,推动集装箱运输快速增长。服务“公转铁”运输需求,适应煤炭中长协和大宗货物协议运输比重提高的需求,加大直达列车比例,特别是远程直达列车、装车地直达列车,强化大宗货物运输保障。结合港口煤炭、矿石对流需求,组织好重来重去钟摆式直达化运输,提高运输效率。用好集装箱全程追踪系统支撑,根据空箱分布及集装箱办理站能力情况,优化通用箱、敞顶箱整列排空方案,做好箱车回空统筹安排。
(5)优化客运能力供给。深化客运提质计划和复兴号品牌战略,结合疫情防控安排和重要会议、节日客流需求,协同客运部门加强需求与客座率分析,实现运力精准供给,推动客运增运上量。做好旅客列车特别是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正点组织和晚点分析,加强惯性晚点客车盯控和优化会让组织,发挥铁路局集团公司间调度协同作用,将旅客列车正点率稳定在较高水平,提高列车开行质量。
(6)强化重点任务保障。一是坚持国家铁路战略定位,加强防疫、抢险救灾、电煤、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二是加强中老铁路运行组织,维护运输秩序,发挥中老铁路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中欧、中亚班列开行组织和口岸站交接盯控,提高运输效率,更好实现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两翼齐飞”。四是周密组织、严格盯控,全力做好军专特运及各类重点运输任务及重要会议活动任务列车运行保障。
3.3 全面贯通三级调度指挥,提升运输生产效率水平
(1)深化运输一体化指挥模式。巩固拓展浩吉线计划一体化编制试点经验,依托全路车流信息系统的不断推广实施,将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到瓦日、唐包等主要货运增量通道,着力推动建立以调度中心牵头协调,相关铁路局集团公司共同参与的主要通道运输计划一体化协同编制实施的调度指挥新模式,进一步统筹跨局车流组织、机力运用,实现列车工作计划、机车工作计划、货运工作计划、施工计划全程贯通,切实发挥好运输大联动机指挥中枢的整体效能。不断完善运输计划一体化质量评价机制,丰富评价内容,提高评价标准;同时加强考核分析,严肃运输纪律,切实提升计划质量。
(2)精准实施差异化考核。按照服务增量、突出重点、灵活调整的思路,结合阶段重点工作要求,动态调整差异化考核项点,充分发挥差异化考核激励导向作用,突出运输站段调度在生产组织中的重要作用,把路网主要运输站点、主要技术站调度车间相关工种作业质量纳入考核,将责任和压力传递到具体班组、岗位,充分激发运输一线岗位挖潜提效积极性,畅通运输指挥“最后一公里”。
(3)大力提升机辆运用效率。一是以运输生产计划为带动,发挥三级机辆调度职能,根据运输需求变化,协同做好段内优化、局内调整、局间统筹,通过灵活挖潜主要通道乘务担当,有效增加机乘供应能力。二是结合季节性运输特点,协同机辆部门提前入手,组织好货运机车C5 修、C6 修,为货运增量创造条件。三是巩固既有机车交路调整成果,协同机务部门持续优化机车交路,拓展大功率机车开行范围,提升移动设备增运能力。四是按照“淡季多修、旺季少修”的思路,协同车辆部门科学安排检修车扣车节奏和检修组织,扩大部分地区车辆段检修能力,减少检修车长距离、逆流回送对运力和运能的浪费,强化装备保障。五是用好运统1电子化传递平台新增的列检情况提示功能,充分释放列检作业安全保证距离改革红利,推动减少列车重复作业,加速车辆移动。
3.4 全面加强施工维修管理,提升管理质效水平
(1)固化成功经验。一是综合近两年天窗组织成功经验,按照“淡旺季错峰安排、平行通道错时安排”的原则,2022 年主要干线集中修主要安排在上半年,工作量力争达到80%;并且10 月底前基本完成,为4 季度任务攻坚预留能力空间。二是主要干线维修天窗按运输淡旺季差异化安排,16 条货运能力紧张的线路采取1 季度至3 季度“三上三下”模式(每周每行别2 个120 min、1 个180 min天窗)、4 季度“两上两下”模式(每周每行别2 个180 min 天窗);7 条每年开展集中修的部分西北及西南车流交换通道由原来的120 min“5+2”模式调整为“4+3”模式;7 条进入西南且作业条件困难的车流主通道由原来的“5+2”120 min 模式调整为“3 个120 min+1 个150 min”模式。
(2)规范作业流程。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施工办以《国铁集团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施工管理,夯实安全基础。按照分级管理、逐级审批的原则,严格月计划审批审核,规范编制流程和变更要求,督促提高编制质量,从计划源头卡控违规作业。加强日计划执行检查,及时纠正处理违规安排天窗、擅自扩大天窗、局间天窗错牙等问题,严肃施工纪律。
(3)落实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站段对营业线施工计划的分级管理、逐级审批制度,严控越级审批、不按规定时限报批等问题,严肃考核问责。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施工办要切实承担起施工管理、施工与运输组织协调职责,健全完善工作制度,配强专业人员,加强Ⅰ级、Ⅱ级施工计划编制前施工现场踏勘调研,不断提高计划的合理性和操作性。加强各级施工协调组履责检查,督促发挥好施工现场协调作用。
(4)严格违纪考核。狠抓施工延点问题分析,坚持典型性问题的月度通报和专题通报制度;动态完善差异化考核措施,发挥考核约束效力。对连续发生施工延点的铁路局集团公司,综合采取管理问责和差异化考核的方式,督促严肃施工纪律,严格落实整改。
3.5 全面推进调度信息化建设,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1)全力推进调度降本增效类信息化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工期倒排进度,细化措施,按照日汇报、周督办、旬分析、月总结制度,紧锣密鼓抓好推进。广州铁路局集团公司要发挥主体作用,结合全路车流信息管理系统(二期)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研发实施和技术支持,推动解决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CIPS 系统与车流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问题,保证应用效果。
(2)大力开展调度有关系统功能应用研发。加强全路调度数据平台建设,依托运输生产海量数据资源,结合运输生产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机辆调度子系统、施工计划系统、高速铁路综合计划编制系统、供列调协同作业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供电调度智能化运行管理系统的研发应用,提升各专业工种调度协同一体化管理能力。
(3)持续推进系统功能升级。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调度所要积极协调相关业务部门,按照国铁集团发布的TDCS,CTC 系统3.0 标准,推进系统功能达标升级工作。通过实现列车运行全程全网管理、施工按线全网管理,以及自然灾害、设备设施故障、施工天窗等对能力影响的综合分析,提升全路调度指挥整体效能。
(4)全面做好调度系统信息统型。加强调度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调度中心将在系统梳理各铁路局集团公司调度信息应用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可在全路统一推广的调度相关应用,提升调度系统整体信息技术应用水平[8]。
3.6 全面提升十八点统计工作质量,提升服务运输生产水平
(1)完善统计指标体系。适应运输生产形势变化,依据新修订《货物运输统计规则》《旅客运输统计规则》等规章制度,及时扩充、完善统计指标,全流程反映运输生产实际情况,为日常运输组织提供有效支撑。
(2)推进统计系统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全路十八点系统升级统型,争取实现全路统一部署,规范统一版本,全面解决相关信息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提升业务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依托95306 及12306 等信息系统资源,构建两级一体化信息体系,实现相关十八点统计数据自动生成。依托统计原始信息,进行深层次数据挖掘、加工和分析,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运营维护规范化、用户分工明确化、信息发布规范化”的目标。
(3)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依靠信息化手段,强化数据报送质量监督检查,定期做好数据准确性、报告及时性及统计差错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不断提升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3.7 全面强化队伍综合素质,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1)加强日常教育培训,提升综合业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各岗位教育考核制度,严格学习培训纪律,严把新入职调度员岗前培训考核关。切实推进CTC 及SCADA 仿真实训平台建设,满足培训需求,配齐培训设施和师资力量,实现故障场景设置与应急处置自动考核评价等实训功能,不断提升调度员作业技能和指挥水平。
(2)加强调度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业务骨干。推动形成调度人员培养使用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调度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落实定员管理,动态调整人员结构,把住入口、畅通出口,增强队伍活力。用好“百千万”人才工程平台,积极推荐优秀调度人才参与运输科研和生产攻坚重大项目,拓宽高层次人才履职成长空间。
4 结束语
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坚持能力利用动态调整、区域运输组织策略、统筹运输施工维修、机辆运用挖潜、调度集中统一指挥以及科技创新等重要举措,深入实施铁路客货运输“四补”经营策略,为打赢“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电煤保供专项行动等提供强有力支撑,实现“十四五”的良好开局。按照国铁集团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运输组织变革,确保重点物资运输,深入研究客货市场变化需要,持续调整运输组织方式,提升运输资源运用效率和效益,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提高调度指挥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全路调度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