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数字艺术品在NFT时代的传承与发扬
2022-12-07刘仕祺胡桉澍刘永坚白立华
刘仕祺 胡桉澍 刘永坚 白立华
(1.西藏珠穆雅鲁数字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西藏 拉萨 850000;2.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3.青海武汉理工大学文化科技融合产业技术研究院,青海 海东 810500)
1 藏文化数字艺术品的发展概况
1.1 藏文化艺术品发展情况
为更好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已逾10 年。10 年间,西藏自治区多措并举,认真做好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体系。至今,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增至106 项,实现了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十大类别全覆盖[1]。
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支持下,藏文化艺术品从原汁原味的呈现展示逐步向变化多样的混搭创新方向发展,藏文化艺术品相关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人们生活品位提升,有文化内涵兼具精巧创意的文创产品将持续受到追捧。
西藏璀璨的非遗资源为文创产品开发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据布达拉宫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布宫目前已研发文创产品400 余种,其中唐卡、瓷器、贵金属制品、藏香、藏纸等都带有厚重的非遗文化底蕴。随着藏地文创产品热销海内外,非遗技艺走进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中。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唐卡是藏文化传承的重要链条和文化图谱。多年来,西藏在保护发扬唐卡艺术的同时,唐卡产业也做大做强,让其从文化“遗产”变为增收“财产”。
数据显示,西藏从事唐卡绘制的人员目前已超过3000人,周边产业人员超万人,从业者遍布拉萨、日喀则、昌都、山南等地,全区唐卡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2]。
1.2 NFT市场的发展情况
NFT 全名:Non-Fungible Token,就字面上的翻译为非同质化代币或可称为不可替代代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加密货币。
正如其字面所示,NFT 具有唯一性的特色,这也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所有的艺术品,不管是图书文字、音乐或是影像等各种形式,甚至是数字化的收藏品与线上游戏都可以通过NFT 的特殊认证方式来验证其独特与稀有价值。
目前NFT 作为数字艺术品的重要流通阵地,艺术品体裁范畴正不断扩展,参与人数不断增加。
2021年NFT市场迎来爆发性增长,根据Nonfungible数据,2021Q2NFT 市场交易额达7.54 亿美元,同比/环比增长3453%/48%.热门NFT 项目陆续面世,据Nonfungible统计,2021Q2 收藏品是NFT 最热门的领域,销售额占比达66%,艺术品占比14%,体育占比7%.根据Cryptoslam统计,目前销售额最高的三个NFT项目分别是区块链游戏Axie Infinity、NBA 球员卡收藏品NBATop Shot和虚拟形象收藏品Cryptopunk,销售额分别达到10.4 亿、6.7 亿、6.5 亿美元。此外,2021Q2 NFT 二级市场交易额呈现增长态势,反映出NFT 市场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目前国际上主要二级市场有五个:(1)Opensea: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NFT 交易市场;(2)SuperRare:专攻NFT 艺术品交易;(3)Rarible:是艺术/收藏品交易平台,也涉及平台决策投票等;(4)Nifty Gate way:NFT 交易类别包括加密艺术品、游戏NFT 物品等;(5)Foundation:精心策展与生成专业化平台[3]。
1.3 藏文化数字艺术品发展方向
随着NFT 市场不断升温,数字艺术品不断为大众所接受。相较于传统线下艺术品拍卖,数字艺术品通过网络进行展示和交易,获取门槛低;通过区块链等去中心化技术进行权属确认,伪造风险低;可在不同的虚拟空间中展示,表现形式多样。
传统文化正在主动拥抱新的数字艺术品市场。2021年,敦煌研究院和腾讯联合发布文博行业首个公益NFT。9 月9 日当天,用户在“云游敦煌”小程序参与文化问答互动,为中国敦煌石窟保护基金会募集善款,即有机会获得敦煌“数字供养人”典藏版NFT:带有敦煌特窟156 窟的全景数字卡片。利用NFT 的特性,用户能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仔细欣赏文物:点击NFT 卡片,莫高窟156 窟的全景缓缓展开,唐代乐舞、仪仗队、宋氏夫人、八抬肩舆等各种古代场景尽数呈现,石窟内宏大和空旷的环境声萦绕耳边[4]。
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传承与发扬不仅需要政府单位和学术机构的保护,更需要市场和大众的喜爱。将藏文化中优秀的意象和元素制作成数字艺术品,参与到NFT 市场的流通当中,是新时代传承与发扬藏文化的重要手段。
2 藏文化数字艺术品的制作技术
藏文化中拥有唐卡、壁画、藏文书法等丰富的美术作品,这其中的优秀作品不仅需要得到保护,更需要不断适应时代需求,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表现形式和扩充受众范围,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因此,面向全新的受众群体,制作形式多样的藏文化数字艺术品,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和流通,是促进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而支撑藏文化实现数字化的关键,就是其中的数字艺术品制作技术。
数字艺术品制作包含三个核心范畴,分别是采集、创作和展示,采集即搭建数字化矢量基因库,将藏文化实体艺术画作进行数字化收录;创作即智能创作辅助,通过数据库、人工智能等工具,降低创作门槛,帮助创作者更高效的完成从灵感到作品的全过程;展示即可扩展化展陈,面向VR、A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场景及画廊、游戏等使用场景,对数字艺术品进行自动化处理以满足多样化的展示需求。
2.1 数字化矢量基因库
数字化矢量基因库的搭建是制作藏文化数字艺术品的基础,主要目的是实现现有实体艺术品的数字化,同时将其进行元素化切分,从而为数字产品加工和再创作提供素材。分为图像采集、人工标注、机器学习和基因库组织四个阶段。
图像采集:通过高精度相机和扫描仪对唐卡、壁画、藏文书法等实体作品进行采集,同时记录周围光照等环境信息,为后续标注和学习工作提供更高精度、更全面的数据支持。采集完成后,对图像进行矢量化处理,使之实现无损放大和裁切。
人工标注:由藏文化学者和艺术家对采集的数字图像进行人工标注,标识出其中的各个基本元素(如佛像、法器、景物等)并加以备注,同时对有污损的部分进行复原。
机器学习:设计包含语义分割、智能修复的深度学习算法,将图像数据和人工标注结果交由人工智能进行学习,通过多轮测试与调整,设计出适用于藏文化数字艺术品的专有算法,输出数字化矢量元素。
基因库组织:搭建智能数据库,将人工智能识别出的数字化矢量元素按多种类别进行存储。
通过搭建数字化矢量基因库,将藏文化实体艺术品进行数字化采集、矢量化存储、元素化分类,既实现了整幅画作的修复与保存,兼容未来更高分辨率、更大虚拟空间、更多展示形式的场景,同时为数字创作加工提供了丰富素材。
2.2 智能创作辅助工具
除了实现实体艺术品的数字化,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再创作是丰富和发展藏文化表现形式的重要途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创作辅助工具将真正能为专业藏文化艺术创作者及广大藏文化爱好者提供智能检索、智能生成等功能,激发创作灵感,提高创作效率,降低创作门槛。
智能检索:唐卡、壁画等藏文化艺术品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内容丰富,而藏文化艺术品资料的收集整理往往停留在整幅图片上,对其中元素的分类体现较少。对于藏文化艺术创作来说学习、查询工作相当复杂,导致藏文化艺术品创作门槛高。
通过对基因库中的内容进行智能检索,专业创作者不仅能通过名称、作者等传统检索方式搜索到整幅画作,还能通过类别、风格、色彩等更模糊、更精确的关键词搜索到需要参考的元素。同时,利用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创作者能通过画草图的方式进行检索,系统将根据草图形状快速匹配与之对应的元素。
智能生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拥有独一无二的数字艺术藏品正日渐成为大众需求。由专业创作者设计绘画风格和可变元素,通过智能生成系统进行排列组合与智能调整,能够大批量生产风格相近但细节不同的数字艺术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喜好。
同时,面对藏文化爱好者,智能生成系统能根据简笔画、色彩、参考风格等信息协助用户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品,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藏文化艺术品的制作与收藏。
2.3 可扩展展陈技术
随着数字世界显示及互动技术的不断进步,VR、AR、全息投影等立体显示技术不断完善,这也给了数字艺术品更丰富的展示场景。
实体的艺术品一经创作完成便固定了形态,且由于纸张、玻璃、瓷器等载体的脆弱属性,实体艺术品的实际功能往往只能够进行简单的展示。而对于数字艺术品,将突破形态、材质的限制,通过通用文件协议、三维建模等技术,同一件数字艺术品将能有在更多的虚拟使用场景中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将大大提升数字艺术品的扩展性,提高实用价值。
通用文件协议:数字世界的软硬件发展日新月异,数字艺术品在当下的主要展示场景是虚拟画廊和游戏,而不同的画廊和游戏所使用的物理引擎、渲染技术不同,导致为了实现数字艺术品在不同场景之间的展陈,要么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针对性调整,要么展示效果极为粗糙,以上两种结果的原因都是因为缺乏一个标准化、可拓展的文件协议。
目前主流的图像文件格式是jpg 与png,它们能够记录图片的像素、色彩信息,但是面对越来越精细的3d 展示场景,矢量结构、材质、光线等要素无从记录,面对人物、动物类图像,骨骼也将是重要参数之一,平面显示时代的文件协议,在未来立体显示的场景下,存在局限性。
因此,需要针对数字艺术品的通用文件协议,将材质、光线、骨骼等参数进行记录,以便所有场景进行调用,能够提高不同场景间的搬运效率,提高数字艺术品的精细度和灵活度。
3 藏文化数字艺术品的交易模式
截至2021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人们更加频繁的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购物、娱乐,丰富着数字生活,与此同时,对收藏数字艺术品的认知和热情不断升温。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收藏藏文化艺术品,将藏文化数字艺术品进入市场展示与流通是体现其影响力和价值的重要途径。
同时,NFT 市场的主要用户多为年轻的互联网时代原住民,善于接受新事物,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通过NFT 市场这一低门槛,大众化的数字艺术品交易平台,有利于培养年轻人对新形式下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3.1 NFT铸造
NFT 是一种标记数字内容作品所有权的方法。创作者(或持有者)在为自己的数字内容作品铸造NFT后,可用其作为自己对作品所有权的凭证。
基于NFT 的标准化、唯一性和流动性特点,当有人想要购买该数字内容作品的所有权时,NFT 能更快捷地完成所有权转移。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数字艺术品所有权确认方式均基于区块链,NFT 平台是当下最火热的数字艺术品交易市场。
数字艺术品创作者需要注册数字账户(数字钱包),将数字艺术品通过特定网站或程序上传至指定区块链(这一过程通常被成为铸造),铸造时网站程序会通过算法为数字艺术品生成唯一的加密代码,通过分布式记账的规则存储在区块链中,完成上述流程后,数字艺术品就进入了区块链,成为了NFT。
3.2 交易流程
2021 年3 月11 日,数字艺术家Beeple 的作品《每一天,前5000 天》(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拍出了6934.6 万美元(约合4.5 亿人民币),NFT 交易市场开始受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关注。从最初的Cryptopunks、CryptoKitties 项目到如今天价的NFT 艺术品,NFT 交易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DeFi 世界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2021年NFT国际市场打开,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21 年上半年全球NFT 市场交易总额达到了9.28亿美元,同比上涨1308%.
目前NFT 的交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交易,即交易平台是撮合方,用来展示NFT 作品,促成交易并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NFT和区块链货币在个人数字账户间进行直接兑换,海外的交易平台大多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间接交易,平台不仅作为交易撮合方,同时代替用户掌管数字账户,发生交易时用户与NFT持有者向平台发出申请,由平台完成数字账户间的交易,然后以流通货币对卖方进行支付,同时买方获得平台内有限度的所有权,国内平台主要采用这种方式。
直接交易的优点在于买卖双方之间直接通过数字账户进行交易,除非破解数字账户(分布式记账法破解几乎不可能),NFT 的所有权不会受到侵犯,缺点在于不受监管的交易市场会导致NFT 价格的虚高,炒作属性过强背离了艺术品的创作初衷。
间接交易尽管不能让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易,但对于用户来说操作流程更简单,进入门槛更低,同时能够更好得到平台和政府的监管。在未来,国内交易平台将会不断完善交易机制,更好确保创作者收益和持有者所有权的保障。
3.3 价值体现
完成交易后,数字艺术品就正式成为了买方的收藏品,持有者可自行在社交网站和聊天软件进行分享,或者搭建自己的虚拟画廊用以展示,对于游戏制作方发行的NFT,还能够直接带入游戏使用,在未来,随着元宇宙场景的不断开拓,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收藏品将能实现越来越多的功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所在。
4 NFT时代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4.1 文化元素融合创新
要实现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必不可少。
在内容上,通过对传统艺术元素进行解构与重组,结合当下流行元素,在传统艺术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使内容更贴合时代需要。
在形式上,借助现代科技,让唐卡、壁画等藏文化传统艺术品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平面,能够以立体、动态的形式在呈现,甚至能在虚拟世界中成为可触摸、可使用的物品,这能够拓展藏文化艺术品的价值内核,更好体现其艺术价值。
传统文化为创新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上,创作者应在创意构思上突破固有的观念和思路,立足于藏族特色文化,用专业的造诣、独特的眼光发现与探寻藏文化元素,将藏文化元素融入数字艺术品的设计当中,创作出更多既有艺术美又有藏文化内涵的独特产品并以多样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形式迎合市场需求。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于润物细无声中使得传统藏文化得以传播,这对于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5]。
4.2 丰富的市场价值
借由传播广泛的社交媒体和支付便捷的交易平台,数字艺术品以其实时交易、实时确权的特点,显著降低了参与门槛,规避了传统实体艺术品的诸多弊端,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2021年3月23日,Twitter联合创始人Jack Dorsey,将第一条推特以NTF 形式拍卖,成交价超过290 万美元。这条微博仅有5 个词、20 个字母:“just setting up my twttr”(刚建立我的推特),堪称“一字万金”。
同时,作为艺术品,其保值升值的功能依然保留,数字艺术品可以像实体艺术品一样进行拍卖和流通,在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下,不失为一种长期性理财方式。
4.3 年轻人接触的平台
NFT 是互联网时代的原生产物,备受年轻人追捧,通过制作藏文化数字艺术品并将其投放到NFT 交易市场,能够吸引更多群体的关注藏文化,让年轻人拥有属于自己的藏文化数字藏品。
同时,互联网以其无限的拓展性,为NFT 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场景,能够吸引年轻人在拥有数字藏品之余,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借鉴敦煌NFT 的成功案例,通过社交媒体和信息技术,能够让传统文化跳出原来书本和绘画的范畴,以更生动、更有趣、更有互动性的形式呈现在年轻人的面前,让他们乐在其中,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面对传统文化,年轻人的思维、年轻人的活力、年轻人掌握的现代信息和技术,会打开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传统文化,而这恰恰是创新和传承。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进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