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名鼎鼎的“落榜生”

2022-12-06郭德纲

青年文摘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中举张居正科举考试

郭德纲

古代没有高考,对读书人来说最重要的考试是科举。通过科举考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书生不少。历代状元里面有不少名人——唐代的大诗人王维、大书法家柳公权,还有宋朝的爱国诗人文天祥,都是状元出身。但历史上也有好多落榜生,成就比状元还大。

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就曾是落榜生。

韩愈19 岁的时候进京参加进士科的考试。他对自己挺自信,连考三次,每次考完都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的卷子定能高中榜首。但是阅卷老师不这么认为,每到发榜的时候,韩愈就傻眼了。屡败屡战,屡战屡败,韩愈都被打击得不行了。

为什么韩愈的好文章到阅卷人那里就行不通了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的科举考试要求考生写骈体文。这种文体虽然气势磅礴、辞藻华丽,但是表达情感和观点很受限制。

韩愈就很讨厌写骈体文,他喜欢啥呢?喜欢写散文、古体文(这里的古体文是指相对于韩愈所在的唐朝的古体文),因为这两种文体不受格式拘束,便于传情达意。考场上韩愈也固执地坚持写古体文,所以文章没有得到主考官的赏识。

落榜的韩愈难过完了,又重整行囊,来年继续。人如果不懂坚持,永远不知道自己曾经和机遇离得多近。韩愈坚持考到第四次,终于迎来了转机。

这次科举考题跟去年有点儿像,韩愈一看,乐了,就把去年的文章改改,再写一遍嘛!谁料想,一样的文章,有着不一样的命运。这次考试,韩愈的文章受到赏识,被评为第一。

第四次参加科举的韩愈就这样中了进士,正如韩愈自己写的名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昔日不被阅卷人欣赏的考生,如今是学子们都要学习的榜样。

落榜生里官做得最大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从小就是个超级学霸,人送外号“江陵才子”。他十三岁参加乡试,备受瞩目。

那场乡试主考官叫顾璘,以善于识人出名,之前见过神童张居正。他俩第一次见面,顾璘就被张居正的谈吐震惊了,当即就郑重地以对待成人的礼节对待张居正,而且还特地把自己儿子叫出来说:“儿子你看好了,老爸的这位‘小友张居正,以后是要成为国士的人!”

十三岁的神童张居正去考试,主阅卷人是特别欣赏他的老前辈,这哪有考不中的道理呢?

坏就坏在,张居正在考试前作了一首诗,叫《咏竹》:“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直上劲头竿。”

诗虽然写得不错,但是他把自己比作凤毛麟角,说自己从此就要步步高升,这种自负和高傲让顾璘看了很担忧。顾璘想,若是现在就让张居正中举,朝廷怕是要多一个心浮气躁的文人墨客,不如趁他年龄小,磨炼一下心性。

于是顾璘大笔一挥,赫赫有名的“江陵才子”张居正,竟然落榜了。

张居正神童当惯了,一下子遇到这么大的挫折,自然愤愤不平。顾璘也没瞒着他,告诉他说:“你这次没中举,就是我干的。”

三年之后,经过了沉淀的张居正又来参加乡试,这次终于中举了。考中之后,张居正立即就去拜见顾璘。顾璘十分高兴,言辞恳切地对张居正说:“我只希望你不要做年少成名的文人,而要有更大的抱负。”

所以说,落榜有时候不是因为你的才学不够,而是命运期待你能够变得更好。

但是,世界上许多郁郁不得志恰是从少年得志开始的。蒲松龄就是如此。

他从十九岁到六十六岁,参加了十次以上的乡试,却始终跨不过这道坎。四十八岁那年蒲松龄继续考试,卷子发下来,一看考题,他就放心了:这个好写!于是运笔如风,洋洋洒洒,一口气把文章写完,觉得自己这次写得特别好,定能高中!

写完回头一检查,完蛋了!

当时清朝科举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每页纸上只能写十二行,每行只能写二十五个字,写完一页才能接着写第二页、第三页。蒲松龄写得太激动了,一不留神,翻漏了一页,写完第一页就直接写第三页了。这在科举考试中叫作“越幅”,不仅不会录取,还要张榜通报批评!

蒲松龄当时就吓傻了,他后来说自己是“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

虽然一辈子都没考中,但是这丝毫不耽误蒲松龄写出巨作《聊斋志异》。每年科举,录那么多进士,今天有多少人记得?但是就因为这一本《聊斋志异》,后世都记得蒲松龄。

明代的大医学家李时珍也连续三度落榜。李时珍的父亲是个医生,古代医生地位很低、生活艰苦,李时珍的父亲因此不愿意孩子继承家业,坚持让他参加科举。

但李时珍觉得科举考试需要写八股文,特别没劲,他的心思不在文章上头,连考三次都没能中举,其中有一次李时珍因为念书太辛苦还生了重病。李时珍他爸爸不得已,只得让他学医。

学了四年,他就具备了独立行医的能力。后来因为医术精湛,竟然闻名全国,成了名医。当时楚王家世子得了“抽风”病,请李时珍去诊治,果然药到病除。又过三年,皇帝招揽天下名医,楚王推荐李时珍入宫做了太医。李时珍当太医没几年,发现中药书不够系统不够准确,就辞职回家,决定将全部精力投注在修编药书上。

他历时三十年,做野外考察,又三修文稿,终于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愿。

巨著《本草綱目》是古代药学的集大成之作,李时珍考不上科举又何妨?

历史上有名的落榜生还有很多,比如苏洵,就是苏轼的爸爸,自己虽然没考上,但很会培养儿子。

这么多知名的人物,当年科举都曾名落孙山,但是最后也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千古留名,说明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老话说得好:“独占鳌头,本是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长久。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临前,半字难相救,因此上盖世文章一笔勾。”

(田龙华摘自《捡史》,湖南文艺出版社,本刊有删节,洪钟奇图)

猜你喜欢

中举张居正科举考试
“三甲”是指前三名吗
张居正《论语集注直解》中的察人用人之道探析
科举考试答案解析
磨砺是一笔财富
“科举考试”
张居正宽待对手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幼儿园小朋友排排站:只为庆祝院长幺儿“中举”?
科举考试的投考资格——从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第25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