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青年文摘》学写2022年高考作文
2022-12-06
高考聚焦当下,教育面向未来。印刻时代记忆、承载个人体验的高考作文每年都会引起全社会关注,几道简短的作文题集中反映了国家的发展变迁,也彰显着教育改革和青年成长的方向。
2022 年高考语文考试共有7 套试卷,13 道作文题( 北京卷作文二选一,另有三则微写作),可概括为三大主题:“时代风貌”“人生百态”“多元思辨”,它们聚焦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无一不是《青年文摘》最具辨识度的标签,也难怪杂志会直接命中全国乙卷和北京卷微写作(1)题。
时代风貌:时代精神是青年的必答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决定了时代精神是青年的必答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话题进入高考作文的命题范畴,就是要在广大青年人心中根植中国精神的火种,勇担使命, 守正创新,接续奋斗。
全国乙卷对比2008 年奥运会、残奥会与2022 年冬奥运会、冬残奥会,展示了14年间中国的跨越式发展,要求考生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感受当下、面向未来,将自己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青年文摘》2022 年第6期文章《冬奥开幕:一束“微火”,一场巨变》直接命中该考题,其标题就一针见血,在“微”与“巨”的对比中体现“跨越,再跨越”。文章以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线索,阐述了中国在各个领域14 年来的跨越式发展。既有生动鲜活的素材,又有新颖独到的观点。如果考生能读透这篇文章,自然可下笔千言、力透纸背。
全国新高考Ⅱ卷立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这一历史节点,选择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要求学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思考青年人如何在时代大潮中通过创新走向未来,实现人生价值。
这与《青年文摘》2022 年第6 期“高分作文联盟”栏目《给传统文化的一封信》的立意如出一辙:希望青年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在与流行文化、当代青年的碰撞中,以新的姿态走向未来,看看学生习作、名师点评,再来破题,自然得心应手。2022 年第3 期文章《很多人不知道,年轻人开始听戏了》和2022 年第9 期文章《一个甲胄师的英雄主义》,也是從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实现传承创新的典型范例。
浙江卷的作文题与全国新高考Ⅱ卷异曲同工,聚焦青年人才、科技创新等元素,要求考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
《青年文摘》2022 年第8 期文章《你自成宇宙,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底气》中的问题“‘我该怎么找到自己的坐标?‘我又能给时代带来什么?”,无论破题还是立意,都与该题相契合。2022 年第2 期文章《蒋应成:“汽车医生”的大国工匠梦》中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蒋应成的故事则很适合作素材,文章中的“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做到精益求精的时候,这件事情可能就会改变自己,改变世界”,考生可化用为自己作文的点睛之笔。
高考作文映射时代风貌。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青年学子都要从“小我”的世界中走出,关注国家与时代发展的动态,拓展家国视野,思考时代命题。
人生百态:在真实生活中体验百味人生
青年融身时代浪潮,不是泯灭青春个性;青年勇担使命,不是远离烟火人间。“审美的鉴赏和创造”内涵之一便是体验与感悟。
北京卷作文题(2)“在线”,考查的是考生在真实情境下的“线上”生活经历、见闻和感受。《青年文摘》2022 年第10 期《在文档里,共享一个春天》中复旦大学的学生在疫情期间通过共享文档分享校园里快乐、宽慰、治愈的温柔时刻,读来温情满满。2022 年第9 期《网络杀死小情思》则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破题点,把网络“大灭绝时代”和自己的经历结合,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写出思想的深度。
天津卷的材料作文,以“烟火气”为题眼,立意层级丰富,既可以从小处切入,写平凡人物和普通小事,也可以从大处着眼,写国泰民丰和家国情怀。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要体现“珍惜和守护”“奉献和担当”。
《青年文摘》2022 年第3 期文章《家是来处,也是归处》中写对家的依赖、对家中物品的态度,这是从生活中升腾的“烟火气”。2021 年第13 期文章《妈妈,稻子熟了》是袁隆平珍藏的写给母亲的信。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是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烟火气”;母亲对他的影响和温情,也是一种“烟火气”。
北京卷三则微写作都暗合“审美的鉴赏和创造”的内涵。
微写作(1) 题“ 悦读会”社团招新启事,与《青年文摘》“悦读会”栏目设立的初衷不谋而合,希望让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审美愉悦。因此,直接命中这道作文题毫不为怪。2019 年第22 期文章《读书之乐》,紧扣“阅读”“愉悦”的关键词,可直接拿来做“招新启事”。2022 年第4 期文章《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吗》,则从独特角度,道出了读书“更高境界的乐趣”——为我们隐隐约约知道却表达不出来的想法,在阅读里找到清晰、严整的表达方式……若把本文观点化用到启事中,“招新”效果一定倍增。
微写作(2)题核酸检测标识和微写作(3)题“像一道闪电”,都与学生生活、情感紧密相关,学生若平时善于观察、积极表达,一定能写出有思想有美感的短章来。
多元思辨:搭建成长的“脚手架”
全国甲卷以《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的情节入题,众人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为匾额题名,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很多考生畏惧题目本身,称其难出了新高度。但其实这是一道聚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考题,与《红楼梦》文本关系不大,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青年文摘》“思维情报局”栏目关注人的思维发展,其中很多文章能给考生以借鉴。比如,2021 年第12 期文章《风马牛也相及》,就讲了如何在各个不同领域之间类比、移用、借鉴,从而催生新发明新创造。新不是无本之木,它往往从旧中、从他山之石中来。
关注学生思维能力近几年已经成为高考的重点,中学生应在平时通过多元阅读,培养开放性思维,独立思考,学会思辨,敢于质疑,为自己的成长搭建起“脚手架”。
全国新高考Ⅰ卷着眼围棋中“本手、妙手、俗手”的启示意义,也是一道带有思辨色彩的题目,考生要思考基础扎实和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守正而后创新。《青年文摘》2022年第18 期的《画了五层的〈千里江山图〉》可以作为素材来辨析“本手、妙手、俗手”的关系。《千里江山图》璀璨山水的奥秘不单是靠珍贵的颜料,更来自王希孟不惜力气一层一层地叠色。他在千年之前用画笔告诉后人:做事情最朴实的道理,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2019 年第1期《捷径,是最漫长的道路》中的“捷径”和“妙手”异曲同工,文章提道:任何事想要成功,一是承认道路漫漫,不可一步登天;二是有下笨功夫的决心和实践。这一观点若化用到作文中,定能增色不少。
北京卷作文题(1),从“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出发,要求考生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青年文摘》设有“好学有方”栏目,讲的都是学习相关的内容。长期翻看,这篇作文能像孙悟空一般写出72变来。
在快节奏、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学不可以已”,有了与古人不同的学习内容。《青年文摘》2022 年第8 期文章《分散学习:忙碌者的希望之门》,从学习内容的角度,为饱受争议的“碎片式学习”正名。
高考作文考查作文,更考查做人。而《青年文摘》不仅能提供学习方法、写作素材,还可以厚植青年学子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助力青年成长为心怀家国、青春昂扬的时代新人。
(萝卜叶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