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先进的经验 探析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2022-12-06刘春秀
刘春秀
(红河州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 蒙自 661100)
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增产增效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梳理我国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了解国内外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途径,旨在借鉴和汲取国内外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探索红河州今后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数千年的传统农耕文明形成了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满足农户自身生存需求为生产目的的传统农业,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土地生产效率较低、生产规模较小和较为分散等。传统农业存在人均耕地占有量少、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抗御自然灾害和风险能力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主要问题。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推进小农生产格局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一、现代农业及传统农业的区别
传统农业是指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生产目的以满足农户自身需要为主,主要以人工畜力进行生产,生产工具相对简单,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较原始。现代农业的概念是针对传统农业而言的,是传统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介入,以精进技术为手段,以节省生产成本、创造剩余价值、减少农业用工为目标,形成大规模、集体化的生产单位进行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及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方式[1]。我国的传统农业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动力主要由人力、畜力和小型农机构成,由家庭成员参加生产劳动并进行家庭内部分工,精耕细作,农业生产多靠经验积累,规模相对较小,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为主的小农经济。而现代农业则是以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支撑,以高效的农业机械为生产力,聘请产业工人且采用企业化管理方式,农业生产处于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高级农业产业形态,和传统农业相比,具有科学化、系统化、规模化等主要特征。
二、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美国模式——现代化大农业
美国农业用地广,占国土面积的44%,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占总就业人口的1%,具有“人少地多”的特点。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美国长期保持着重点支持大规模农场发展的传统,规模越大的农场获得的补贴越多,越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美国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化、机械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发展,以资源、技术来弥补劳动力稀缺的状况,大幅度提升了农业生产率。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美国主要通过4个方面的措施来改善乡村发展环境。一是通过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进行规划、开发,使乡村成为宜居且具有良好投资经营环境的地区。二是通过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使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地区。三是通过大力促进农村工商业的发展,提高非农经济在乡村发展中的地位,以增加农村就业人口与就业收入。四是通过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自身发展能力,扶持乡村组织和机构的发展[2]。
(二)日本模式——小农现代化
日本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中国的1/3,但人均农业增加值却是中国的7倍多,是小农经济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典范。在解决小农模式小规模经营带来的低效率问题上,日本成立了许多农业合作组织,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农协,其主要从营农指导、资金融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产品流通4个方面对小农生产给予合作帮助。同时,日本政府大力改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生物与化学技术发展,基本实现了农田与农用设施现代化、全程机械化,并对农业进行高支持、高补贴以追求城乡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收入均衡。并且因地制宜,大力提倡“一村一品”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小农经营的差异化、多样化特征得以发挥[2]。
三、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探索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传统农业规模化发展做的较好的地区,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规模效益较低、劳动力不足、土地利用率不高、农业技术培训跟不上等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湖南农业大学邵瑶春副教授结合长三角地区传统农业规模化经营实践,提出推进综合合作社建设与加强青年家庭农场主培育、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与增强政府土地综合治理意识、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提高农业产业化扶持力度等优化路径[3]。广西大学覃志敏与华中师范大学陆汉文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2个脱贫村的农业发展模式,提出细分式组织化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小弱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该模式指出小弱农户应将生产要素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农业生产和市场化经营,而政府则发挥黏合和监管作用,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弱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细分式组织化突破了小弱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简单分合关系,体现了小弱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动性、灵活性[4]。许珍珍、赵晓峰认为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小农户经济依然适应在一些特定地区实行,小规模农业生产仍然是符合农业生产特性的一种经营模式。推进农业服务规模化,有利于化解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的发展难题,有助于解决规模经营在地方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障碍和社会障碍。因此,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选择节制下乡资本以及发展多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等方式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可行路径[5]。
四、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高标准农田占比不高,大部分耕地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限制因素,平均单产处于中等水平。南部山区、半山区农田灌溉、防洪、排涝等设施薄弱,靠天吃饭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高。
(二)农业产业大而不优
农业产业链条短,产业链延伸和农业多功能拓展不够,规模种植养殖比重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小、散、弱”的现状还没得到根本改变,仍制约着红河州高原特色农业形成大生产、大加工、大流通格局。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不强
经过多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并涌现出一批省级、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但所占比重仍不高,单体实力不强,缺乏区域性的全产业链农业集团企业;虽然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增长快,但经营规模小、服务能力弱;家庭农场培育在数量上有大幅提升,但发展质量参差不齐。
(四)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有待加强
全州特色农业品牌多而不强,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品牌不多,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或是企业“老字号”少,或是品牌影响力不足。
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
(一)抓基地建设
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干热河谷地带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山地、台地小型机械化生产,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锚定高端市场,围绕做特“绿色食品牌”打造5个基地,加快“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
(二)抓产业融合
引导产业加速融合,生成新业态、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拓展农业增值新空间。聚焦红河州农业6大产业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实施食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全产业链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建设一批集原料仓储、初加工、精深加工、技术研发配套服务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
(三)抓龙头引领
引进国内大型涉农企业落户红河,同时着力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加大对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走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四)抓品牌打造
推进“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提升红河州绿色有机食品牌数量和质量。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打响“七彩云菊”“蒙自石榴”等区域公用品牌,扩大红河州优质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加快建设各级电商公共服务“一张网”,全力扶持电商龙头企业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
(五)抓科技创新
推进国家级、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和核心育种场的建设管理,推进生物育种科技创新、加快花卉专利品种引进研发,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农作物种子(种苗)和畜禽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打造红河州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红河州泸西县灯盏花
六、结 语
发展现代农业可以解放和优化传统农业生产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但是,我国传统的小农户经济具有强大的自给自足特性,对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大作用。我国是传统农耕文明和小农经济的典型代表,由于受资源约束,美国模式显然对我国不适用,日本小农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对我国更具有借鉴意义,但我们也不适宜照搬。总之,我国地域广泛、气候类型多样,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搞现代农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时也要注重继承、发扬传统农业的优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