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双季茭白的绿色高效栽培

2022-12-06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310020郑光寿

新农村(浙江)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二化螟苗高茭白

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310020) 郑光寿

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321000)杨梦飞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浙江省茭白年种植面积40余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占全国茭白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双季茭白约50%)。浙江双季茭白产业基础良好,生产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特色鲜明,重点产区有缙云、黄岩、桐乡、余姚、德清等地,但生产中仍然存在种苗质量不稳定、设施高效栽培技术有待完善提高等问题。设施双季茭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双季茭白品种选择、种苗繁育、实用设施、温湿度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促进茭白提早采收、提质增效、药肥减量,破解了产业中的主要问题。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择优良品种

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环境、劳动力资源等情况,选择优质高效双季茭白品种,其中早熟品种可选浙茭8号、浙茭7号等;中熟品种可选浙茭3号、浙茭6号等;迟熟品种可选浙茭10号、龙茭2号等。

2.培育优质秧苗

据多年试验观察,通过夏季选择孕茭苗、秋季采集直立茎育苗、春季分次繁殖等措施,种苗纯度提高到98.8%,繁殖系数提高到450左右,采收期缩短约10天,同时直立茎变废为宝,减少繁育成本20%以上。

(1)夏季孕茭苗选择

春夏季茭白采收约20%~50%时,从已采收1~2个品质优良的茭白、孕茭率高的茭墩中选择外围已孕茭种株2~3个、种株间间隔10厘米以上,并作好标记;种株壳茭露出茭肉1~2厘米时,在叶颈上方20厘米处割除叶片;新生分蘖苗高10厘米时割除种株叶鞘以上叶片;分蘖苗高度30~40厘米时移栽,行距50厘米、株距50厘米,单株定植。

(2)秋季直立茎育苗

壳茭采收后7~10天采集直立茎,间隔7~10天再次采集。直立茎及时排种,间距3~5厘米,隐芽分布于二侧,隐芽与畦面平。排种后5~7天,畦面湿润不积水;苗高1~5厘米时,畦面保持1厘米浅水;苗高5~10厘米时,畦面保持3~5厘米浅水。苗高10厘米时取畦沟内稀土于种苗基部,覆盖1~2厘米泥土;苗高20厘米时再次覆盖1~2厘米泥土。

(3)春季分次繁殖春季种苗高30~40厘米时分苗移栽,密度50厘米×50厘米,单株定植;种苗分蘖数达5个∕丛时,进行第二次分苗。

3.栽培模式选用

因地制宜选择简易地膜覆盖、钢架大棚单层膜、钢架大棚双层膜覆盖模式。这三种覆盖模式的茭白采收期可分别提早约7天、15天和30天。钢架大棚建议使用带有防护管套的热镀锌钢架,以提高耐腐蚀性,延长大棚使用寿命。

4.整地施肥

6月中旬,亩施腐熟有机肥1 000千克,生石灰50千克;移栽前2天,亩施复合肥50千克,硼锌肥1.5千克,翻耕20厘米,耙细、整平。

5.适时定植

根据不同品种的生育期,选择适宜的定植时间。早熟、中熟和迟熟品种分别于7月初、7月中旬、7月底完成定植,定植株行距分别为45厘米和100厘米左右。

6.秋茭田间管理

定植后一周,田间保持20厘米水层护苗,成活后亩施尿素10千克;半个月后,保持10厘米水层,亩施复合肥20千克。每墩有效分蘖达到10个左右,灌水20~25厘米或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一周后,田间水位保持10厘米左右,并预防病虫害1次。主茎拔节后,即进入孕茭阶段,从拔节到开始采收这段时间,早、中熟品种水位应保持10~15厘米,晚熟品种则保持5~10厘米;70%茭墩孕茭后,亩施复合肥25千克。

7.夏茭田间管理

(1)田间清理,施足基肥12月中旬齐泥割茬;1月上旬,灌薄水,亩施腐熟菜籽饼肥300千克、复合肥25千克。

(2)及时盖膜,加强温湿度管理大棚栽培模式于1月上中旬覆盖薄膜;萌芽后,棚内温度高于25℃时掀边膜通风降温降湿;气温稳定在20℃以上,揭去棚膜。采用简易覆膜覆盖模式时,1月下旬覆膜,覆盖前将薄膜每隔60厘米打孔,孔径0.6厘米左右,在苗高25厘米左右时揭膜。

(3)春夏季田间管理

苗高30厘米时间苗,每个茭墩四周均匀保留25株左右长势较健壮的茭苗,亩施尿素10千克;苗高40~60厘米时定苗,留苗20株∕墩,亩施复合肥15千克。定苗前,田间保持5~10厘米水层;定苗后,干干湿湿直至孕茭;5%茭白采收后,亩施复合肥25千克。

8.病虫绿色防控

茭白主要病害有锈病、胡麻叶斑病等,主要虫害有二化螟、长绿飞虱、福寿螺等。盛苗期后,田间适时搁田,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1)锈病防治发病初期,每亩喷施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30克防治。

(2)胡麻叶斑病防治

发病初期,每亩喷施25%咪鲜胺乳油50~80毫升防治,间隔7~10天再喷1次。

(3)二化螟防控4月份二化螟越冬代成虫发生期,用二化螟性诱剂诱杀,每亩放置1~2个二化螟性诱剂,外密内稀,直线排列,放置间距为30~50米,放置高度以高于茭白冠层10~20厘米为宜。性诱剂设置时间一般为每年4—10月。

(4)长绿飞虱防治低龄若虫期,每亩喷施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20克防治。

(5)福寿螺防治为害期每亩拌土撒施4~5千克茶籽饼防治。

9.适时采收

上部3片叶叶枕基本齐平,心叶短缩,隐见茭白嫩茎或露白时及时采收。

猜你喜欢

二化螟苗高茭白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太湖茭白
稻田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平湖市二化螟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