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信息科技综合素质评价的区域探索
2022-12-06董环勇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教师进修学校
董环勇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教师进修学校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了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和评价建议,为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由于广大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尚不深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初中信息科技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提出了学科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策略。
● 初中信息科技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目的不明,忽视评价的激励与调节功能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很多学校在评价结束后,一般只将分数提供给学生,而没有指导性的建议,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调节功能。
2.评价内容不全,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内容应该全面,评价环节应该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且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但大多数学校在开展信息科技评价时,仅用一次考试来替代全部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仅为教师,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评价,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3.评价方法不科学,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
目前,信息科技的考试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采用纸笔测试,能确保考试的公平和公正,但由于信息科技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兼具的课程,纸笔测试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种方法是机考,采用机器自动抽题、考试和自动阅卷,很难考查学生的创新性和个性化。
● 素养导向的初中信息科技综合素养评价改革的策略
1.依标设计整体方案,凸显育人目标
在开展信息科技综合素质评价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调节功能,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凸显育人目标,不能仅以分数作为总结性评价,而要考虑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
(1)设计整体评价方案
在开展评价时,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设计整体评价方案,其中包括评价维度、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技术、评价的时间跨度与结果呈现等。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开展自我评价,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促进自我的发展。反馈评价结果,除了反馈成绩外,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评语和建议等表现性的评价。在评价技术方面,要尽可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价的效率。
选取该院门诊产检的孕早期空腹血糖正常的孕妇,于妊娠24周进行OGTT筛查,选取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8例,另选取相同期间OGTT筛查正常妊娠孕妇78名,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40岁,平均年龄(26.54±3.84)岁,初产妇48例,经产妇30例,其中本科、高中、初中、小学学历分别为22例、20例、18例、18例;对照组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26.60±3.94)岁,初产妇 50名,经产妇28名。其中本科、高中、初中、小学学历分别为23名、21名、19名、15名。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笔者所在区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了整体的评价方案。评价维度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创新能力与突出表现”三个方面。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出勤、课堂学习表现、完成作业、研究性学习和拓展课程学习五个指标;终结性评价主要测试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和突出表现主要指学生参加各类评比的获奖情况。该整体评价方案从七到九年级每学期评价一次,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学生评价系统,最后,由系统自动汇总,并根据学生六个学期的总成绩按比例给以等级评定和适当的指导性评语。
(2)设计多元评价量规
笔者根据评价整体方案设计了信息科技学期评价量表(如表1),并给每个指标设置了具体的评分细则(如表2)。评价量规体现了多元评价的理念,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述(语言)、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四种,最后由系统自动统计结果。
表1
表2
2.加强命题研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1)理解教材体系,关注学科核心概念
学科核心概念一般贯穿整个教材体系,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应充分理解教材体系中的知识结构,明确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并围绕核心概念进行命题。对非重点或非关键的内容,可作适当删减或调整。
以笔者所在区域九年级信息素养测评中的操作题第一大题为例,原内容为Photoshop与Word综合题,分值为30分,其中Photoshop占10分,Word占15分,网络与其他占5分。考虑到市编教材中,初中Word的内容只有三课时,而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全部是Photoshop,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笔者将第一大操作题改为Photoshop综合题,删去了Word的内容。
(2)减少简单识记,增加理解与应用的内容
(3)减少机械操作,增加自主创新内容
机械操作不利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试题中尽可能减少机械操作的题目,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预留空间。例如,以往的Excel操作题为“根据试题要求制作规定的图表”,这样的题目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增加了Excel数据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数据的理解,合理选择数据源,制作合适的图表,并根据图表说出其中的含义,试题样例如下图所示。
(4)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考查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要确保素材或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如上例中,测试数据就来源于大数据局的网站。
3.开发测评系统,开展精准评价
(1)开发测评系统,提高评价精准性
为完成区域性的信息科技学科专业知识的测试,笔者所在学校自主开发了一套测评系统,测评系统由考试和阅卷两部分组成。考试系统采用B/S结构,主要功能包括试题管理、考试管理、考生管理、考场监控和用户管理等,测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操作题等四种题型,其中操作题为主观题,学生完成作品后打包上传到服务器。该测试系统不但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能通过学生的作品创作,考查其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相当于融合了“纸笔考试+上机考试”的功能。阅卷系统采用C/S结构,主要功能包括划分题型、任务分配、阅卷监控、重评管理、成绩导出等,操作题由人工批阅,客观题由阅卷系统自动批阅完成,最后,可以导出答题的详细信息和成绩,包括小题得分情况,便于教师做更准确的分析。
(2)开发综合评价系统,提高评价效率
为提高评价的精准性和效率,笔者所在学校委托第三方开发了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系统根据评价方案自动生成最终结果,学生可以在平台中查看自己的评定等级和相关的评语。
● 结语
1.成效
(1)规范课程设置,进一步促进学科课程建设
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特别是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从根本上杜绝了大多数学校不重视本学科,课程设置不规范、课时被随意调剂、学科专业教师缺失、课堂教学不规范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信息科技学科的课程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以素养为导向的综合素养评价,充分发挥了评价的导教、导学功能,促进了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能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开展问题化学习和项目式学习,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学生能积极参与研究性和探究性等各项创新活动,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2.困惑与展望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新的问题随之出现:①现有教材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笔者所在区域采用的是市编教材,许多内容与新课标规定的内容不一致,急需调整教材内容,同样,评价方案中的内容要求也应作相应的调整。②新课标对命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坚持素养立意、依据课标命题,要创新试题形式,增加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的试题等,笔者所在区域的试题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开放性不够、形式不多、与生活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特别是素养立意的理念尚未建立,因而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