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创新

2022-12-06秦专松李坤梅王俏张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重庆红色资源

秦专松,李坤梅,王俏,张雷

(1.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重庆 402360;2.重庆健康职业学院,重庆 402360)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载体,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唤醒艺术的红色基因,以及丰富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与《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充分融合,用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保驾护航,能增强他们的道德文化自信,用信仰、信念引领他们的道德追求。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育人实效,实现“红色环境育新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时代价值。

1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的意义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功能独特。有闻名遐迩的红岩精神、不惧艰难的红军精神、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以及舍小家顾大家的移民精神等非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有以战斗遗址、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墓、会议旧址,以及烈士陵园等为代表的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此丰富的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引导大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结合”[1],促进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道德水平、坚定理想信念。

1.1 体会红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重庆是红岩精神的诞生地,它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理念,是高校《学前美术教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最好的营养剂。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发扬红岩精神,延续红色基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强化他们的爱国之心,坚定理想信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大量西方隐藏的意识形态和腐朽思想涌入校园,少数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的危机。而红岩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们的崇高价值追求、 绝不动摇的革命信仰,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真实素材,是有效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信心、信念、信仰的精神食粮。红岩精神是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用红岩精神点亮信仰之灯、以用好用活《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为契机,坚定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更好地利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平台将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1.2 领会红军精神,弘扬民族团结

重庆境内的酉阳、秀山、彭水、黔江等地拥有以酉阳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红三军医院旧址、红三军倒马坎战斗遗址、“红军树” 及水车坪红三军革命遗址为代表的大量红军遗址资源。“这些红军遗址资源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将士‘坚守理想、不忘初心’的矢志奋斗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探索创新精神、‘敢打硬仗、攻坚克难’的牺牲奉献精神、‘依靠群众、情系百姓’的一心为民精神,以及‘顾全大局、团结互助’的合力攻坚精神。”[2]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与《学前美术教育》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就是要将以蕴含中国共产党人及全体红军指战员的崇高红军精神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拓展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重庆境内的红军遗址资源主要集中在渝东南民族地区,这些红军遗址资源及其背后蕴含的红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各个少数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与各个少数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谱写一曲又一曲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赞歌的深刻体现。在《学前美术教育》的课堂上引入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红军精神,能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坚如磐石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的民族情怀,在红军精神之中浇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3 学习移民精神,把握时代内涵

基于三峡水利工程而孕育的三峡移民精神是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社会和谐新风尚的伟大时代精神,是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中不可替代的精神瑰宝,是对青年学生开展铸魂育人最好的精神营养剂和粘合剂。高校在开展《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时适当选取部分典型的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就是要深入挖掘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中的舍己为公、顽强拼搏、顾全大局的三峡移民精神。把握时代内涵,将其植入到《学前美术教育》的课程教学之中,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养成吃苦耐劳、不惧艰险、坚毅达观、自力更生的优秀品格。用三峡移民精神作为教学素材,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开展教学,引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从移民精神中获取强大的感召、示范力量。激励青年学生养成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此外,移民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精神是各个高校开展课程育人的文化基础,可以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养成不怕困难、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品质提供资源基础。

2 当前《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促进职业发展、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其符合教学要求、 保持核心竞争实力的基础条件。但是,当前较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却存在着思政内容匮乏、 教学形式单一及课堂氛围沉闷等问题。这无法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严重影响到课程育人的有效推进。

2.1 思政内容匮乏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命线。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明确提出:“学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4]。《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承担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美术素养,促使其正确理解美术教育的功能、帮助青年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较多高校在开展《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时却并未用好课程教学这个基础环节和主渠道来提炼德育元素、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育人实效,忽视了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进行高度融合,导致《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内容相对较为匮乏,使得在专业课程之中引入“课程思政”有一定难度。基于此《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承担的育人责任、守好的“课程思政”责任田以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通过《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思政” 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的发展目标便无法有效实现,也就不能以较高的质量要求完成好教学育人基本的功能,更难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针对性及理论性。

2.2 教学形式单一

课堂教学是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达到铸魂育人效果的“敲门砖”。如何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情怀的时代新人,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件头等大事。各个高校均应该积极探索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形式,借此来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成长导航,引导广大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但是,事实上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时却并未采取多元化、信息化、个性化的教学形式,仍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流程,以授课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主的灌输式教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这种传统且单一的教学形式会导致课讲得太死板,缺乏活力,学生不愿意听,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不断弱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专业课程的育人成效也会不断降低。同时,它还会造成《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不能更好地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不能增强《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能真正地将《学前美术教育》课程变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致使“课程思政”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的发挥受到较大影响。

2.3 课堂氛围沉闷

《学前美术教育》课堂教学主要采取较为单一的传统面授的教学方式,完全依赖教材,将教材内容作为教学主体,采取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将理论知识与历史史实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乏味,使得《学前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授课教师所讲述的知识较为漠视,大多数学生并不能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地获取与自身实际、历史史实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而失去对《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甚至对课堂教学产生厌恶情绪,严重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由于《学前美术教育》教学方式的相对单一,授课教师在上课时只顾讲解,未能及时采取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利用以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为代表的其他教学资源补充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因此,便不能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形之中增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前美术教育》课程学习的排斥感,让学生形成了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理念,弱化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认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3 依托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创新体验式教学实践路径

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是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与《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可以有效创新专业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能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完善人格,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3.1 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5]。课堂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培育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时代脉动的重要渠道,需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融合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具体而言,需要在《学前美术教育》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并坚持以下原则。

其一,红色故事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授课教师在开展《学前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引入江竹筠、小萝卜头、杨闇公、彭咏梧、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其他革命志士的故事。通过这些红色故事一方面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自觉接受红色故事的熏陶下,提升自身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拓展了《学前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优化了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将重庆红色故事中具有普遍价值的教育内容与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元素深度融合,不断深入拓展《学前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利于探索出易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参与和接受的教育方式方法,让红色基因入脑入心。

其二,引导学生积极申报红色课题,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重庆红色文化的精髓。授课教师可以凭借重庆境内丰富的红军遗址资源、红岩精神、抗战遗址资源、 移民精神等在内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的显著优势,以“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创青春”等平台为载体,积极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申报红色课题,让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系统学习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全方位接触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增强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感染力。更深刻地感悟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实质,自觉接受红色教育,让《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红色属性永不变色,同时提高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与课程育人的融合质量。

3.2 建设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育基地

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才能将红色基因内化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内在品质、 外化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因此,挖掘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实践教育基地,便是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一条有效途径。高校可以结合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地的区位优势,与革命战斗遗址、重要会议会址、陈列馆、烈士墓、革命烈士及领导人故居等场所开展共建活动,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育环境,并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此举,其一,可以有效避免《学前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的困境,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参观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增强学前教育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前教育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二,充分发挥这些红色实践教育基地的辐射作用,利用重大的节假日、纪念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将红色历史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将课程教学内容与爱国情怀、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好红色实践教育基地的主题教育作用。

3.3 开辟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网络传播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5G 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网络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一部分。“同样网络文化也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学习生活方式。”[6]各个高校要想彻底地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之中,创新体验式教学强化育人实效,就必须要结合时代特点,与现代网络技术保持同向同行,开辟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网络传播平台。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发掘需要借助网络传播平台。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通过“抖音短视频”“快手”“两微一端” 等网络传播平台传输给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红色革命文化、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效果。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电视等新媒体技术载体,大力开展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活动,开辟重庆红色文化故事汇、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学习等专栏、专题、网页,树立起红色网站的品牌效应。构建起以红军精神、 抗战精神、红岩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宣传平台,能让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了解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脉络,帮助青年学生正视革命历史,从而让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心中,使高校《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所蕴含的“立德树人” 实践与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成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思想品质、 意志品质塑造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重庆红色资源
重庆客APP
红色是什么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追忆红色浪漫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