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保障体系研究

2022-12-06李旭阳

现代食品 2022年3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职责监管

◎ 李旭阳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北京 101300)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食品安全消费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而食品安全监管又切实关乎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稳定。因此,食品安全监管已作为评价人们健康的重要准则,在推动我国法治建设与社会稳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但一些不法食品生产商在利润的驱使下,采用低成本质量的生产方式进行食品加工,使偷工减料、假冒伪劣的食品流转至消费市场,再以低于同档次的产品价格吸引消费者,造成消费群体上当受骗,食用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及低龄儿童人群中食品安全问题最为严重,一些不法商家在配料表中作假,不仅打乱了食品市场的秩序,也为不法生产商打开了方便之门。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各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其的关注度,在世界范围内均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发达国家采取了多种监管措施,并取得了重大成果。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必须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与保障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已经明确了我国的监管体制,并分别对食品生产和流通进行分权管理。本文以此为基础研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从现有监管体系中分析各地政府的监管思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体系建设新方法,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序进行作出正确的理论指导。

1 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受我国监管方式相对落后的影响,各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国家应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1]。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进行分类,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①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多部门化。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划分较细,设置多个执法监管机构,在进行食品管理上,各部门相互依赖,出现责任相互推诿,从而造成食品安全缺位,难以实施有效地安全监管工作[2]。②监管环节多样化。食品监管工作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中都包含很多不安全因素,从而导致政府的监管成本过高,开展相关监管工作难度较大。③监管管理存在地域差异。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食品安全监管进行速度不一致,究其原因,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监管内容和机构的数量上。另外,相关专业人员素质过低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度不一致的主要因素之一。

2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安全监管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这不仅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市场经济造成冲击,更影响到了人们的人身安全[3]。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在毒副作用上,如果蔬农药含量测定中存在严重的超标问题,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药的单位使用面积居世界首位。另外,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使用量超标或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综上,可以看出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使得部分商家钻法律空子。

随着近些年来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能够反映出目前我国对食品监管并没有落实到实处。总体来说,对于科学推进监管机制的方针没有进行切实的工作融合,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工作人员缺乏监管意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国家重点战略话题,在政府和相关单位进行部署时,并没有及时提高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意识,从而逐渐使相关工作人员形成了“有事再管无事不管”的消极态度。②监管部门的服务意识较差,没有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处置,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不恰当,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对安全问题进行保准界定,导致安全事件恶性暴发,出现大范围和大数量的食品安全问题[4]。

2.2 监管主体职责不清晰

在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上,我国现阶段的监管体制处于分段形式,对于不同品种进行分类管理。按照此类型的监管模式,虽然能够进行多方面的协调工作,但不能保证监督管理的主体责任,在进行针对性的食品安全检查时,无法对主要职责进行定量分析。对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大部分是由基层部门来完成,大多数基层管理会将食品安全监管下放至食品加工和流通方向上,而对于能够接触到食品的市场主体并没有进行把控[5]。针对食品安全管理的监管思路,《中华人民国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已经明确作出指导,即从生产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4个环节中进行全方位的权利分配。

从多个部门的监管工作效果来看,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对于每个食品环节的监管权利看似合理,但仔细分析后存在的潜在问题仍然较多。食品从养殖到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流程转换才能到消费群体中,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能用几种模式进行恒定。另外,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前提下,食品加工的生产方式存在多种变化,已经很难用已有的固定模式进行分类,对于监管人员仍然采用职权分配形式,极容易出现监管盲区和空白职责,使得监管部门不能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找不到对应的食品监管范围,造成监管职责不清晰[6]。

3 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体系构建

3.1 选择统一食品安全监管指标

对于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能划分没有统一界定,导致监管组成结构不合理,组成人员工作较为松散,因此必须进行相关组织结构的优化配置,设置统一的监管指标。作为判定食品安全的重要标准,对制度和管理的创新是保障体系构建的必经之路。对供应方进行环节排查,保证在一体化的监管方式下,进行多个层次网络的构建,充分考虑各地区食品加工的安全差异性。不能一蹴而就地完成制度改良,必须将原有制度因素纳入改革范畴,进行体制内的权责合理分配。将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判断标准相结合,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构建网络体系,在人们的监管下促使保障体系透明化,实现跨区域和跨品种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从多个角度进行食品安全管理。①对监管组织进行优化,设定不同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目标,在不同的食品领域和地域中,针对生产方式和加工的差异性进行协调监管。②将一刀切的监管布局体制与分散体制相结合,在最低的运行成本下,达到最理想的制度运行模式,能够避免分散管理的弊端,提高综合监管的工作效率。③根据食品的生产特点,合理调整监管流程,从而决定对哪一个环节进行重点排查,保证监管制度的延续性发展。在新的保障体系模式下,在分散监管和统一监管中找到平衡点,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从生产加工到流通分配的各个环节逐一覆盖。

3.2 以政府为主导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根据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来看,在对食品进行安全管理中,必须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监管体制,用于督促和约束工作人员进行职责分配。由于食品流通和消费受市场经济影响,因此在建立监管机制上,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相关政策标准对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协调,统一进行监管人员的各项管理工作。各地方政府机构必须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尽快完善和健全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各级之间部门能够有序展开工作。在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要及时针对问题事件作出回应,一旦出现特定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事故,要建立起食品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合理进行风险防控。

在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执法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成立一支专业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或者在现有的政府班组内,选择适宜的部门进行针对性任务发布。综合协调监管机制,在科学统一的平台下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利分配问题,使相关人员能够掌握自己的职责任务[7]。另外,对于需要监管的对象,可以建立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在消费者中形成举报和监管眼线,对于一些小的安全问题直接在公众平台进行播报传达,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监管效率,将政府的监管工作透明化和信息化。科学的监管机制是协调各方工作的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体系建设,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优势,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结语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和监管主体职责划分不清晰的问题,应以政府为主导的角度入手,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并统一监管目标,为日后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保障。本次研究分析的侧重点偏向于监管部门,并未对监管效果进行评价,具有一定偏差。后续研究中会针对国内外的整体形式进行探讨,保证在多个角度下进行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为提出更加合理的监管方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职责监管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区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的现实路径与保障体系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基于任务的航空装备保障体系概念建模研究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党组的职责及组织原则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筑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