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用育留”并举,以人才引领乡村振兴
——以江西省宜春市等地为例

2022-12-06孙朝辉舒绍福

中国发展观察 2022年9期
关键词:攻坚人才农村

孙朝辉 舒绍福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人才工作高度重视,特别强调,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者和“三农”专家队伍,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是乡村振兴最关键的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都是关键要素,离开了人才智慧的贡献,离开了人才价值的彰显,离开了人才作用的发挥,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广大农民获得感只能是一句空话。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才起到关键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推进了脱贫攻坚的重大理论创新,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拓展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道路,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千秋功业,关键在人。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靠的是党的领导,靠的是成千上万普通党员的辛勤付出,靠的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靠的是广大乡村人才的共同努力。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能力与素质较高的群体,是组织、使用各类精准扶贫资源并使之有效发挥作用的能动性、关键性要素,是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的引领力量。从各地涌现出来的各类脱贫攻坚典型来看,一个普遍的事实就是因为有一批对农业有激情、对农民有感情的基层干部队伍,有一批有担当、能尽责、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有一批推广农业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各方面优秀人才。被誉为“太行新愚公”的农业技术专家李保国,将自己的农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普通农民,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农村优秀人才,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太行山区贫困乡村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从而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锻炼了机关干部,培养了农村人才。”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共选派220名第一书记、650名驻村工作队员、8000多名结对帮扶干部扎根扶贫一线。他们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锻造了一批“懂农业”的好干部,形成了一批“爱农村”的“先锋者”,造就了一批“爱农民”的“服务者”,不仅让当地摆脱绝对贫困,还就地培养了一批致富能手、职业农民以及“土专家”“田秀才”,大大提高了本土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在广大扶贫干部和乡村人才共同带动下,修水县彻底改变了贫困面貌,极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国家级贫困县“摘帽”了,消除了绝对贫困,脱贫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有的稍遇到风险变故马上就可能返贫;扶贫产业普遍搞起来了,但技术、资金、市场等支撑还不强,有的地方甚至帮扶干部一撤,产业就可能垮掉。面对仍然艰巨的防止返贫致贫任务,必须继续提升人才效能,才能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需要人才引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从整体来上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二者相辅相成、循序渐进,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但分开来看,脱贫攻坚立足的是农村贫困地区,而乡村振兴立足的是整个农业农村;脱贫攻坚主要侧重的对象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而乡村振兴的对象是所有农民;脱贫攻坚的目标是消除绝对贫困,而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从中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涉及面更广,标准、要求、质量都更高,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培育更广泛的人才,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央对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了乡村发展“五个振兴”的理念,其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2018年9月份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作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点工作;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培养“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地位;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特别是2021年9月27日至28日,党中央专门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分析了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创造性提出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新部署新要求,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增量提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乡村人才基础性结构性机制性问题日益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引导各类人才下沉,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成长成才。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2020年该市通过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1211”工程,共选拔94名90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到乡镇担任党政副职,招录了1000名大学生专职村干充实村干部队伍,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牢人才基础。但从总体来看,乡村人才仍面临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乡村人才瓶颈仍然是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乡村人口不断流失,人力资源持续减少

美国学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远远大于物质资本,对人类前途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土地、空间和自然资源,而是人口的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曲秉春、金喜,201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归根到底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基础。有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才有意义;有人力资源保障,乡村振兴才有支撑。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对农村的“虹吸”效应明显,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剩下“386199部队”(38指妇女,61指儿童,99指老人)留守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以宜春市为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总数500.77万人,与2010年相比,乡村人口减少130.72万人,增长-37.4%。2020年全市外出务工人员高达104.2万人,占到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5强(20.8%)。

(二)乡村人才总量偏少,整体素质偏低

乡村人力资源的持续外流,造成乡村发展的后备力量不足,乡村人才严重短缺,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比如,修水县现有人才总量为86477人,人才密度(指在一定区域或系统内,人才资源在人口资源中所占的比重)仅9.7%。另据不完全统计,修水县近年来每年平均有大专以上毕业生7000多人,人事档案托管在修水的只有3000人左右,而真正到修水工作的不足1000人,人才外流严重。再比如,截至2020年底,宜春市共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6.8万余人,仅占乡村常住人口的3.1%。其中,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普通型人才所占比重过大(67.52%),具有高中和中专学历的技能型人才短缺(25.88%),而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十分匮乏(6.6%),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不足5%。

(三)乡村产业人才结构失衡,引领作用不强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乡村产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与敏锐的市场意识,而且需要掌握丰富的资金、技术和人脉资源,在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起到引领作用。但目前各地产业人才不足,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据宜春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全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在农业经营户或农业经营单位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累计30天以上的人员)中,年龄55岁及以上的占31.4%,35岁及以下的只占17.47%;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91.49%,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0.86%。此外,人才产业、行业分布不均衡,农业生产经营人员、规模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和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分别占0.26%、1.07%、7.76%,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领军型人才极其匮乏,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另外,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乡村文化人才传承断档,后继无人现象显现;乡村生态人才严重缺乏,乡村生态优势难以发挥;乡村组织人才队伍带动能力不强,制约作用发挥;人才配套政策不完善,向基层一线倾斜不够等问题。

做好人才“引用育留”这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面对乡村人才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必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位,做好人才“引用育留”,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努力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造就人才“竞相奔涌”的生动局面,以高质量人才振兴助力高质量乡村振兴。

(一)突出党建引领,建强干部队伍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乡村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干部队伍必须过硬。

一是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乡镇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沿作战部”。要坚持重政治、重基层、重实绩、重品行、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将长期在乡镇工作、政治素质好、操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注重做好“后半篇”文章,加强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抓好乡镇干部后备力量梯队建设,按编制员额及时补充人员,有计划地选派县级以上机关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挂职。严格落实“新录用乡镇公务员在乡镇机关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的规定,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稳定性。

二是强化村级队伍建设。“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无数实践证明,村“两委”干部素质的高低,特别是“带头人”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村的兴衰。因此,一定要严格标准,把能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作为重要标准,将那些素质高、品行好、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雁”,提高村党组织的群众公认度和影响力。特别是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种养殖能手、产业带头人、技术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要坚持和完善向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2018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宜春市选派了55名新提拔任用的副县级干部,到深度贫困村担任扶贫特派员,负责抓好所驻村扶贫政策的推进落实和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选派副县级的帮扶特派员,增强乡村振兴工作力量。

三是凝聚乡贤力量。中国历来有官员志士、知识分子归乡的情结。从农村走出去的党政干部、高级管理人才众多。这些人有知识、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有家乡情结,在农村威望高,也愿意为家乡发展献策出力,是乡、村干部队伍之外的“第三支队伍”。要充分调动他们情牵故土、反哺桑梓的积极性,着力搭建乡贤联谊会、理事会、参事会等平台,深入开展“乡贤回归”行动,引导在村乡贤有序参与乡村社会治理,促进在外乡贤积极返乡创业,助力家乡发展。

(二)聚焦重点领域,培育紧缺人才

针对乡村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等领域,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培育力度。

一是大力培育产业人才。要围绕智慧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村康养等重点方向,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平台和资源,培育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特别是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熟悉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现有涉农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也不大,这些涉农经营主体的人才配备通常都不完整,但可借助“人才+项目”的模式,筑巢引凤、搭台唱戏,引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如宜春市所属的高安市上湖乡采取“人才+项目+产业”发展模式,以产业集聚要素,以项目吸引人才,推动辣椒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产业振兴注入人才活水。目前,该乡每年辣椒复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约6万吨,产值约2.32亿元。

二是加快培养生态人才。要对标新时代生态环保的新要求,提高站位、精心谋划、及早部署,加快培育一批绿色发展人才。尽快将生态环保理念、低碳科学知识等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和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标准,精心培养一批具备“低碳头脑”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示范带动广大农民转变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生态产品的提供者。当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逐步完善,可以预见,未来农业碳减排将纳入碳交易市场。因此,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碳交易人才,用市场的手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整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三是壮大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将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1.2万亿元。为此,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文化旅游产业成熟度较好的乡村,要着重培养产业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对于文化旅游基础相对较弱的地区,则要练好内功,重点培养村民通过文化旅游致富的理念和意识,掌握必备的服务技能。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在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经营类人才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农业、建筑、艺术、手工、民俗等各个领域的本土人才、非遗传承人才、能工巧匠,开发植根乡村文脉的原创产品,涵养乡村旅游中的“乡愁”情怀,让游客获得“可带走的记忆”,不断提高乡村文化旅游品质。

(三)打通引才渠道,广聚天下英才

打造乡村人才队伍,除了培养人才外,还要积极引导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企业兴乡,带动项目、资金和技术进入乡村,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一是吸引本土人才回乡。在发展兴村事业上,本土人才的优势得天独厚,他们熟悉村容村貌、了解村情村故、懂得村需村难,对乡村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和依赖,无需外在激励,只要稍加培养和引导,就能成为融于乡村、推动乡村持续向好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要以“乡情”为纽带,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鼓励从农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外出务工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等群体,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智力回乡等方式反哺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特别是要注重发挥青年人才作用,推动一批有志向、文化素养高的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农业转型,同时也为乡村发展党员、村干部做好人才储备。宜春市从2018年开始实施宜春学子回归培养工程,从提高待遇、改善生活和奖学激励等方面,鼓励宜春籍优秀学子报考“双一流”大学,学成后返乡创业就业,引导人才流向基层、流向一线。

二是促进城市人才下乡。针对乡村发展中的急需紧缺人才,采取兼职、顾问、咨询、技术合作、“双休日工程师”、“院士进站”等多种形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比如,修水县通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姻”,41家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联盟,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转化新成果32项。对重大技术难题、重点产业需求,可采取“揭榜挂帅”方式,精准组建专家服务团给予支持。

三是支持工商资本兴乡。工商资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激发企业投资农业农村的热情和活力,可以带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先进技术、理念、管理等进入乡村,进而推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因此,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思路,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创新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积极进入适合企业化经营、农民干不了、干不好、干不划算的领域,比如高效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真正把资本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形成人才和产业高度匹配、高度融合、互促互助的生动局面。

(四)完善政策措施,打造人才高地

只有充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建立健全人才安心乡村、扎根乡村的长效机制,才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制定乡村人才专项规划。将乡村人才规划与乡村发展规划、建设规划、治理规划同步制订,注重多规合一,并将项目、资金与人才统筹规划,确保项目、资金、人才同步落地,同步实施,实现项目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推动“三农”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是加强乡村人才规范管理。按照一定的人才定义和分类标准,对乡村人才进行细致摸排、登记,进而建立一个相对完整、规范的乡村人才信息库,并为符合条件的乡村人才颁发“人才绿卡”,提升乡村人才的成就感、获得感。同时,对信息库进行动态更新和实时管理,编制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为发现人才、引进人才、联系人才、慰问人才提供可靠保证。

三是畅通乡村人才晋升渠道。提拔使用干部要优先考虑长期在乡镇工作、政治素质好、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比如,在中央以及省市级机关遴选公务员,规定从乡镇基层满服务年限的人员遴选比例应达到30%及以上。对在基层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优秀乡村服务人才,优先调用或遴选到市县医院、学校、农科所等相应机构工作,解决基层服务人才“下去了就上不来”的问题。进一步增加“三方面人员”选任乡村干部的名额,对连续担任15年以上的优秀村书记、村主任,经组织推荐考察公示等严格选任程序后,可转为乡镇事业编干部。

四是完善乡村人才评价途径。对在基层服务的人才在职称评定上,给予政策倾斜,把有基层服务经历列入今后职称评定的重要加分项;在推荐选拔国家、省、市人才工程人选时,优先考虑,优先推荐。持续开展“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支书”“乡村振兴成就奖”等典型培树评选和学习表彰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基层、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五是提高乡村人才福利待遇。将工资待遇向基层一线倾斜,设置交通、通讯补贴,确保在乡村一线工作的人员总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收入的20%以上。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人才按规定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探索将农村家庭农场、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成员纳入职工养老、医疗保障范围。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农业领域人才,提供人才住房、户籍办理、配偶随迁、工商税务、子女入学、医疗等优质服务。

六是创新乡村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指导、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要负责乡村人才工作的规划布局、重要工作部署、重大政策研究。政策执行层面,要制定部门乡村人才工作责任清单,强化对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执行主体的监督考核,确保乡村人才振兴各类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攻坚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