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发性克雅氏病研究进展

2022-12-06辛浩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变性病程敏感性

辛浩琳

天津市环湖医院 300350

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CJD)是一种进行性、致命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错误折叠、可传播的蛋白粒子或称朊蛋白(PrP)引起。人类朊蛋白疾病分为:散发性(sCJD)、遗传性(gCJD)、医源性(iCJD)和新变异型(vCJD)。

sCJD是人类最常见的朊蛋白疾病,约占病例数的85%,10%~15%与朊蛋白基因(PRNP)突变有关。vCJD是新变异型朊蛋白病,与食用受海绵状脑病污染的牛肉产品有关。近些年来,传染性vCJD十分罕见,但随着新冠肺炎的流行,与感染流行有关的公共卫生问题令人关切。因此,人群中散发的sCJD尤需值得关注。

1 流行病学

本病好发于50~70岁人群,20~40岁及老年人(>80岁)的发病率较低[1]。sCJD平均生存期是6个月,实际上,超过90%的病例在症状出现后1年内死亡。流行病学研究不支持sCJD的环境来源。

2 病理学特征

表现为灰质海绵样改变、胶质增生,尤其是肥大性星形细胞增生—神经元稀疏、神经元丢失和PrP沉积[2]。起初,脑萎缩并不明显,但随着病程进展,萎缩进展,病程较长的病例出现严重脑萎缩。

一般来说,大脑皮层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总病程相关。HE染色观察到最早的病理改变是海绵状变性,其次是胶质增生,随后出现神经纤毛稀少,神经元丢失。

3 分子发病机制

PrP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特殊蛋白,在健康人体的神经细胞表面也存在着PrP,称为PrPc。朊蛋白病特征是将天然存在的PrPc转变为异常折叠蛋白(PrPsc)[3]。这种转化可以是自发的,也可由PRNP突变引起。与其他传染性疾病不同,PrPsc通过自动催化PrPc的重构而自我传播。

PRNP定位于20号染色体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主要受PRNP基因第129位密码子多态性的影响,该密码子编码缬氨酸(V)或蛋氨酸(M),以及2种理化性质不同的PrPsc蛋白。这些变量是sCJD亚型分类的基础,各亚型表现为不同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4]。

目前,MM1和MV1亚型最为常见,占散发病例的55%~70%。通常表现为sCJD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快速进展性痴呆(RPD)、共济失调和肌阵挛。还表现在脑电图(EEG)上的周期性尖波复合波(PSWC)和脑脊液(CSF)14-3-3蛋白水平升高。以及典型的MR成像特点:皮层和基底神经节受累,丘脑正常。其他亚型通常表现为非典型的临床特征,病程更长,在EEG和CSF分析中很少出现异常[5]。

sCJD的最初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头痛、易疲劳、注意力降低、头晕以及记忆力的改变。而在病程中期,最典型的sCJD临床综合征包括:RPD(广泛的认知功能障碍:记忆障碍、行为障碍、计算和拼写异常以及吞咽困难)[6]、小脑性共济失调、肌阵挛、锥体束征和锥体外系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觉症状且常为首发症状。在疾病晚期,所有患者看起来都非常相似:表现为无动性缄默症。 非典型临床表现会带来诸多辨别困难。包括单纯认知障碍(15%)、共济失调(10%)、视觉表现(5%)、精神症状(5%)。更罕见的包括模仿脑卒中(2%)或皮质基底节综合征(2%)以及丘脑症状(2%)。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4.1 sCJD诊断 1998年世卫组织(WHO)诊断标准包括:很可能sCJD、可能sCJD,而脑活检发现海绵状变性和PrPsc者,则为确诊的sCJD。20年来,随着sCJD研究的进展,有必要将新方法补充到上述的诊断标准中去。目前使用NCJDRSU和CDC标准(包括WHO中包含的标准)似乎更为合理[7-8]。上述两项标准参考了以下要素,如:tau蛋白,使用RT-QuIC方法检测PrPsc,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和FLAIR成像,为sCJD无创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方法。

4.2 sCJD鉴别诊断 RPD是sCJD的首个典型症状,需要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相鉴别,例如: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皮质基底节变性,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路易体痴呆(DLB)以及血管源性、自身免疫性、肿瘤性,代谢性和感染性疾病所致的认知障碍相鉴别。

5 脑电图

sCJD中典型的EEG表现是PSWC。对sCJD具有90%的特异性,但也会在其他的疾病中出现,例如AD晚期、DLB和代谢性脑病。

6 脑脊液标志物

sCJD病程中会伴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损伤,超过80%的病例CSF中的14-3-3、tau、S100b、ERK1/2、Frx、t-Tf、cAMP、cGMP蛋白会存在异常。然而这并非sCJD的发病机制所特有,在其他诸多神经系统疾病也可以出现。新的CSF检测方法(RT-QuIC、sPMCA)已出现,显示更为特异性。

6.1 14-3-3蛋白 14-3-3蛋白是WHO版诊断标准所推荐的唯一分子标记。然而14-3-3蛋白的诊断能力不断受到质疑,与其他CSF标记物相比,显示出低敏感性和特异性。14-3-3蛋白误诊率也很常见,敏感性61%~96%,特异性67%~93%[9]。需要指出的是:在病程短且PRNP第129位密码子纯合的患者中,14-3-3蛋白的敏感性最高[10]。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与sCJD相关性。

6.2 Tau蛋白 在sCJD患者的CSF中Tau蛋白升高。CSF总tau(t-tau)蛋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98%、67%~99%[11]。在疾病的早期,tau蛋白阳性率比14-3-3蛋白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而在sCJD晚期,14-3-3蛋白则具有更多可变性。尽管tau蛋白与AD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但与AD(75~1 200pg/ml)相比,sCJD(445~41 000pg/ml)tau蛋白水平更高,这可能反映了sCJD比AD会出现更快的神经变性损伤[12]。CSF p-tau蛋白是tau蛋白的磷酸化形式,t-tau/p-tau比值可以用于监测sCJD活动性并预测其死亡率,分别达到79%~86%和84%~99%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3]。

此外,已对多种标记物进行了组合评估,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将p-tau/t-tau比值与14-3-3蛋白结合应用,分别达到100%和96%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2]。

6.3 PrPsc由于CSF中的水平较低,因此直接检测CSF中的PrPsc并不容易。实时振动诱导转换分析(RT-QuIC)是一个相对较新的CSF测试。该技术涉及使用重组PrP作为底物,通过添加含有PrPsc的CSF诱导其聚集。然后,硫黄素T与聚集的PrPsc结合,引起硫黄素T光谱的变化,并使反应得以实时监控。显示出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85.7%和100%)[14]。此外,RT-QuIC的一个有前途的应用是在sCJD患者嗅觉上皮的鼻刷中检测PrPsc。与相同患者的CSF PrPsc检测相比,鼻刷PrPsc的敏感性更高[15]。此外,连续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sPMCA)法,可以用于血液、尿液和动物皮肤中的PrPsc,对sCJD 检测的敏感性都很高[16]。这为将PrPsc用作生物标记物诊断提供了新的希望。

7 磁共振成像

表现为额上回和中线附近皮质受累,还包括在岛叶和扣带回(边缘叶),以及皮质和基底节区的DWI高信号改变。研究表明,在sCJD中并未发现单一的边缘叶病变,前旁扣带回皮质通常是正常的[17]。随着病程的进展,在皮层下灰质区DWI和FLAIR信号强度有所增加,这些信号的改变同病程长短和海绵样变性程度有关。而在疾病后期的DWI图像上,信号强度可减少甚至消失,这归因于神经元的变性死亡,是sCJD晚期MR影像特征。MR波谱显示N-乙酰天冬氨酸(NAA)减少,与神经元应激和死亡相对应,肌醇增多,这是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标志,即使在常规MR成像看起来正常的区域也是如此[18],这些生化异常也是晚期神经损伤的结果。

8 小结

近年来,随着RT-QuIC等新的检测方法的出现,特异性CSF蛋白检测及MR成像技术的进步,为sCJD的无创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sCJD从最初的症状出现到死亡,疾病进展迅速,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意味着sCJD目前还侧重于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提供正确的诊断,同其他痴呆综合征、肿瘤、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鉴别。sCJD在一般人群中的潜在感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朊蛋白相关疾病必将是一个活跃和持续研究的领域。

猜你喜欢

变性病程敏感性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计及需求敏感性的电动私家车充电站规划
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新媒体时代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的策略
征兵“惊艳”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