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泰山石刻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2022-12-06牛鲁玉刘培琳刘富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石刻泰山旅游

牛鲁玉,刘培琳,刘富海

(1.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2.青海大学 财经学院, 青海西宁 810016;3.泰山文化主题博物馆, 山东泰安 271000)

泰山贯穿山东中部, 绵亘于泰安市、 济南市之间,位于泰安市境内,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以气势雄伟著称于世,形体高大、风景壮丽、安稳厚重,有旭日东升等十大自然奇观和石坞松涛等十大自然景观。除自然风光外,泰山还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古迹、石刻和庙宇。

泰山,是一座自然山、文化山、精神山。 近年来,泰安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诸多弊端。 比如:旅游者入泰后,便把全部景观,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文物古迹等,一概编入观光日程,没有深挖泰山旅游的价值所在,没有形成特色,游客观光也是囫囵吞枣,没有切实感受到泰山风景人文的独特之处,这样的旅游经营策略略显粗放,缺乏“精心策划”。 尤其是,当前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口味也越来越挑剔。 因此,要拓展思路、推陈出新,创新旅游项目、增加旅游项目内涵,以迎合大众游客求新求奇的口味,满足特殊游客求知的心理要求。 这是一个关系到泰安旅游业能否永葆青春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基于以上的论述, 我们尝试深挖泰山石刻文化的价值内涵, 围绕石刻文化这一专题推出特定的旅游项目,与石刻文化相关的景点,都列入旅游路线,每个景点都应尽量突出专题, 减少与专题无关的一般游览, 让游客感受到泰山石刻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用石刻文化的“专题旅游”,来引领泰山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提高泰山旅游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泰山石刻的历史成因

泰山石刻规格宏大、品位高雅,内容丰富多彩,大体分为三部分:封禅文化、宗教信仰、文人墨客的作品。

1.1 封禅祭祀碑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神山, 秦统一中国后,拉开了到泰山封禅的大幕,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纷至沓来,清朝的康熙、乾隆数次到访泰山。 自秦始皇至清朝总计有13 位帝王亲登泰山封禅,在泰山留下了大量的封禅祭祀碑。 这些碑文均出自帝王之手或由重臣撰书, 现已成为泰山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1]。

1.2 宗教碑碣

儒家佛道传教授经,在泰山留下22 处古建筑群及2 200 石碣碑文。

1.3 文人墨迹

古代文人喜欢游访名胜古迹,登山临水,抒发豪情、彰显文采,在泰山留下了大量的墨迹。

2 泰山石刻类型

泰山碑刻之多居中国名山之首, 大致有9 000多处,现存2 516 处,其中,碑刻500 余座、摩崖题刻800 余处。 石刻种类众多, 从形制上大致可分为石碣、石阙、碑刻、摩崖碑刻、墓志、经幢、造像及石造像、画像石和题名题诗题记等9 种。

3 泰山石刻文化的价值分析

泰山的石刻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以源远流长、品味高雅著称于世,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使泰山由自然之山而成政治之山、宗教之山、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之山。 我们将泰山石刻的价值分析如下。

3.1 书法价值

泰山庞大的石刻群构建了一部厚重的书法史,是当之无愧的书法宝藏,真、草、隶、篆各体兼备,是研究书法镌刻艺术, 研究泰山发展史的宝贵资料。2007年9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泰山“中国书法名山”[2]。

刻字如同书法创作。无论是哪种石刻类型,碑刻还是摩崖,透过刀锋看到笔锋,书丹时即讲究法度,字的线条都具有力度美、节奏美。五种字体在结字方面,富于变化、姿态各异。小篆古朴俊逸,楷书秀雅端正,草书大气率真,行书变幻灵动,作为楷书、章草之源的隶书更是兼容并包。在行草书中,一些字体处理异于常规,大胆夸张,布势随意,产生形式美,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在章法方面,线条疏密、用笔快慢、阴阳互用、虚实相生等,统一而和谐,达到布局的整体美。 例如:明嘉靖年间的石刻“中流砥柱”,石面规模形制巨大,字体为行书,字大磅礴,且点画中留有飞白,产生虚实相生的效果,端庄而不呆板,大气并不粗陋。 山石与涧水形成缱绻相依、动静相生之美,具有“境外之境”的艺术审美价值。“中流砥柱”与“国泰民安”相辅相成,深入诠释泰山精神。

再来赏鉴另一著名的石刻, 经石峪摩崖《金刚经》,从书法上看,以隶书为主,兼有章草和篆书的韵味,称之为金刚体,在书界独树一帜,书体之美可见一斑。同时书法艺术与宗教文化紧密相连,既无戾气也无媚态,如佛家弟子般淡泊安详,具有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气魄, 是石刻人文景观与自然山体最为协调的景点,此处尽得天地之精华,有山有水,有情有景,对吸引客流量作用显著,对旅游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2 历史价值

泰山历代石刻, 展示了数千年间泰山文化的荣枯沉浮,反映出中国历史兴衰起伏的轨迹,是一座沉默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可以说泰山石刻不仅篆刻了泰山的历史,同时也篆刻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自秦汉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后,上下2 000 余载,各代皆有珍碣石刻。从史学研究的视角来看,这些无疑是补史证史的绝佳材料。

泰山石刻历史具有连续性。 关于最早在泰山上刻石,《管子》《庄子》都有记录。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禹、汤、周成王等帝王来泰山封禅,皆有刻石记功之举。 由于年代久远,早就毁坏或埋没,没有流传至今。

现存泰山石刻始见于嬴秦,秦汉时期石刻《泰山刻石》,为泰山出现最早的石刻文字,现仅存九个残字。 岱庙现存的《衡方碑》《张迁碑》,被发现以来为历代金石学家、理论家所推崇,此二碑均书刻于东汉时期,两碑出土相差18年,出土地相距约20 公里。泰山现存魏晋时期的石刻,惟《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之碑》一例,著名的《经石峪摩崖刻经》出自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文化得到极大繁荣,石刻也不例外。 前代石刻皆为篆、隶、楷书,到唐代开始使用行书,隋唐时期的刻经,各教派都很发达,在摩崖刻经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经幢刻经和碑版刻经两种形制。 现存泰山玉皇顶盘路东侧《纪泰山铭》摩崖刻石,则刻于唐开元间[3]。

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及至后来的元、明、清时期,开始由盛至衰,石刻的种类也没有可增,各种形式大量使用,大都沿袭前朝,并无创新。 泰山石刻现存的历代题词、题记、题名中,几乎为宋代以后的作品, 以明清两代和近代的作品数量为多。 清代中后期,泰山盛行“香火碑”“还愿碑”,大都是周边百姓为祈福迎祥所立, 现存百通, 位置大都立在中天门以下,环山路以北的几处名胜,如王母池、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等,是研究中国民间信仰、泰山宗教活动的宝贵资料。

3.3 文学价值

古代文人受儒家入仕的影响,在仕途冷遇后,转向道家重返自然,流连山水、陶冶性情成为他们的追求,登高怀古、望远抒怀,把山河壮美、宇宙之大,个人荣辱、物是人非等忧思发于笔端,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篇章。泰山作为中国名山,自然成为文人骚客崇尚游览、题诗刻字的好去处。因此,泰山石刻的诗歌、散文较多,铭词和楹联更多,一些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经典之作。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他的诗被誉为 “诗史”。24 岁开始过着不羁的漫游生活。于开元年间登临泰山,写下了《望岳》,描写了泰山壮美磅礴的气象,以及诗人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积极用世的思想。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极具哲理,成为后世传送的佳句。

3.4 宗教价值

泰山是中国古代的宗教圣地, 泰山宗教文化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儒释道三足鼎立,佛教与儒家、道教三家在泰山的发展过程中难免有摩擦, 但是更多的却是相安相融[4]。 位于泰山脚下的六朝古刹普照寺是佛教圣地, 泰山上保留了相当数量的与古代佛寺相关的石刻文献, 最著名的是经石峪北齐摩崖石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 岱顶的孔子庙是一座儒家庙宇,孔子游历泰山,抒怀畅志,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我们可以看出泰山对孔子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 对孔子思想提高的激发。 孔子崖上的刻石称“泰山为岳中之孔子, 孔子为圣中之泰山”。 道教的“碧霞祠”是泰山上最大的古建筑群,石刻文字《长春观记》现存岱顶。 从此可以看出,泰山文化是“和谐”文化,大格局、大和谐,作为当下社会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4 当前石刻文化旅游的现状分析

旅游资源的内涵、 景区的文化是游客旅游的内在动机,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目前有些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还处于低层次、表面化,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内涵挖掘得不够深入, 开发也仅限于肤浅的表面化。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也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

到泰山旅游,欣赏石刻是非常重要的旅游项目。石刻作为文化景观可以丰富景区的内容, 拓深景区的内涵,提升景区的知名度。作为中国古代石刻突出代表的泰山石刻,在长达2000年历史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下,延续了民族文化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石刻文化是泰山文化的主要分支,石刻的旅游价值是一种综合、多元的价值,对游客具有综合性的吸引力。所以,对泰山石刻的旅游开发不能仅在其表面做文章, 更要通过表面看到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文化, 让石刻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内涵真正得到体现和发挥[6]。

5 基于石刻文化的旅游开发策略

5.1 加大石刻文化的宣传力度,提升石刻文化的影响力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融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存,微信、微博、抖音、VLOG、各种信息平台不断渗入到民众的生活之中。 景区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石刻文化的宣传力度, 在开发好其他旅游资源的同时,重点对石刻文化进行集中展览介绍,使其成为带动景区发展的新要素。

微信成为我们每天都要打开的手机软件。 定期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泰山石刻文化的有关内容, 使游客对特色鲜明的石刻文化有一定的深入了解, 并且设置泰山石刻的旅游路线, 使游客可以高效率地游览参观,从而提升石刻文化的潜在竞争力,为石刻文化助力旅游业发展增砖添瓦。

5.2 创建学校与石刻文化的良好互动模式,破译石刻文化的丰富内涵,助推旅游业发展

景区及政府各部门加大与泰安地区各高校的合作,聘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讲解指导,以石刻文化作为母体,深挖石刻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突出特色、传承创新,通过各种表现方式、艺术手段,赋予古老的石刻文化新的生命力,提升游客参与度。

在各高校内设置与石刻文化有关的选修课,提升学生对石刻文化的理解水平, 增强石刻文化的影响力, 重要的是通过学校的科研研究来破译石刻背后的丰富内涵, 从而与当今的主流核心价值观进行紧密的结合,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且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7]。

5.3 争取政策支持,以石刻文化引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政府部门应将石刻文化作为新的旅游增长点,加大与各景区的交流联系, 更好地对石刻文化进行宣传和保护, 根据游客在游览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政策,带给游客更好地游览体验,同时要给予各景区相应的资金补助, 支持其对石刻文化的开发与发展。

设立专门的石刻文化机构,聘请泰安书法家、美术家等, 定期举办关于以泰山石刻为主要内容的书法展,吸引省内乃至全国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研究泰山石刻,达到宣传泰山石刻文化的目的,从而带动旅游产业。设立研究泰山宗教文化的协会,研究儒释道三家如何在泰山相安相融, 举办各项与石刻文化相关的交流活动及各项主题展览会, 并将石刻文化潜移默化地转入到其他各项活动中, 延长石刻文化的产业链,提升石刻文化的影响力,推进当地旅游业及经济的新发展。

6 结语

综上所述, 泰山石刻是中国石刻的形体演变和文字形体演变的实物资料, 也是泰安市历史文化的胶片,记载着2000 多年文明的交替,艺术的发展。石刻文化作为泰山重要的旅游资源, 是海内外广大游客认识泰山,全面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将石刻本身的内涵融入旅游资源中, 充分发挥石刻的文化影响力,用泰山石刻文化来引领旅游新方向,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播并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石刻泰山旅游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玉出泰山 国泰民安
泰山之行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渭北民间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