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2-12-06邓小松郑业龙袁晋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2年1期
关键词:市州绿色食品原料

邓小松 郑业龙 袁晋

1.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四川成都

2.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四川成都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等要求实施生产与管理,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基地管理体系,具有一定规模,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批准的种植区域或养殖场所。基地建设是绿色食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撑着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 四川省基地建设的现状

四川省2006年开始启动基地建设,经过15年的努力,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20年底,已成功创建粮油、蔬菜、水果、茶叶等绿色食品基地67个、面积57.22万hm2。按区域划分,凉山13.00万hm2、广元11.05万hm2、成都6.85万hm2、自贡5.07万hm2、雅安4.02万hm2、遂宁3.33万hm2、资阳3.11万hm2、南充2.87万hm2、宜宾2.53万hm2、眉山2.33万hm2、乐山1.51万hm2、绵阳0.67万hm2、广安0.67万hm2、泸州0.21万hm2;按产品类别划分,粮油35.85万hm2、茶叶7.82万hm2、水果8.55万hm2、蔬菜等5.00万hm2。

基地建设有力支撑了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夯实了绿色食品发展基础。基地总量的不断增长,为绿色食品企业提供了种类更齐、数量更多的优质原料。截至2021年底,基地共生产绿色食品初级原料778万t,对接绿色食品企业174家,发展绿色食品产品522个,绿色食品获证产量387万t,有力保障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示范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严格按照“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跟进对接下,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布局,极大地提升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2 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建管投入不均衡

基地建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创建申请、创建期管理,获批后的管理、年检、续展,以及全链条绿色食品开发与产销对接等,工作任务重、环节多、周期长,部分基地因绩效考核等指标要求而开展基地建设,获批后对基地的日常管理未足够重视,存在“重创建、轻监管”的现象,在基地的组织领导、全员培训和全面监管等环节上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2.2 区域发展不均衡

2020年,凉山、广元、成都、自贡、雅安、遂宁等6个市州基地规模合计约43.32万hm2,占全省基地总规模的75.7%。而部分市州基地不仅发展缓慢,规模较小,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基地建设区域发展不均衡,既制约了部分市州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也不利于扩大基地的整体影响力。

2.3 产品类别不均衡

四川省基地虽然已具备一定总量规模,但基地原料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且发展不均衡。2020年,粮油作物面积、茶叶面积、水果面积、蔬菜面积分别占基地总面积的62.7%、13.7%、14.9%、8.7%。畜禽、水产品由于相应的技术性指标未出台,目前还未启动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产品类别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食品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2.4 功能发挥不均衡

部分市州基地建设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品牌化带动还不到位,没有完全发挥出培育和壮大当地主导产业以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基地的产销对接、原料供给保障功能与新时期绿色食品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一些基地与当地绿色食品产品申报关联度还不够高,一些基地原料跨区域与绿色食品企业对接不紧密,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发育不足,产业链、价值链尚未充分打通。

3 加强基地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领导,压实基地建管责任

切实强化基地所在县人民政府对基地建管的组织领导,压实基地建管成员单位的责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推进基地建管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向基地建设倾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基地创建。加强基地建管人员的全覆盖培训,以绿色食品相关技术知识、基地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为重点,提高标准化生产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基地监管,抓好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的监督检查,严格开展基地年度自查,不断提高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3.2 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基地建设

积极引导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的资源环境状况和产业特点做好规划。引导丘陵山区、林区以及部分江河库区等生态环境优良的区域,挖掘资源潜力,推进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融入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稳步扩大基地规模。继续实施帮扶政策,优先发展贫困地区基地,巩固产业扶贫和品牌扶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引导甘孜州、阿坝州等还未建有基地的市州推进基地建设,引导有基地建设基础的市州扩大基地建设规模,逐步改变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格局。

3.3 优化结构,稳步推进基地建设

要以基地原料供应产销对接为切入点,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急需的原料产品生产基地。要积极适应绿色食品产品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辣椒、蚕豆等基地,以适应豆瓣、泡菜加工产品发展需要;重点发展饲料类生资产品所需原料种类,如豆类蛋白原料、玉米能量原料等,积极适应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部分特殊农产品、养殖业产品的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基地产品结构,不断满足加工企业对原料产品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

3.4 强化服务,提高基地建设水平

结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示范行动,指导农户及时把新标准应用到基地生产中,将先进的生产技术转化为基地建设的成果。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基地有效对接,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鼓励申报绿色食品,提升基地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参与基地建设并得到利益回报。加强组织引导,搭建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加工企业与原料基地对接,及时发布绿色食品获证企业、基地产品、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等信息,共享绿色食品产业链信息资源。

猜你喜欢

市州绿色食品原料
多西环素涨至800元/kg,95%的原料暴涨,动保企业也快扛不住了!
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国家标准公布
什么是绿色食品
2017:市州报社长在谋划什么?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关键是要求出四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