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和乌鸡的本草考证△

2022-12-06付璐张恬彭华胜刘姣李慧赵玉洋袁媛

中国现代中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泰和乌骨鸡乌鸡

付璐,张恬,彭华胜,刘姣,李慧,赵玉洋,袁媛*

1.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 100700;3.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29

泰和乌鸡原产于江西省泰和县,有着悠久的饲养历史。明清时期,本草、方书等医药典籍及江西各地县志多记载其药用价值,认为泰和乌鸡质量优于其他乌骨鸡,为温补之佳品。明清诗词、笔记中亦可见对泰和乌鸡的赞誉。现代,泰和乌鸡在我国家禽产业中同样体现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泰和县现有泰和乌鸡养殖、加工、电商等企业110 余家,以泰和乌鸡为原料的产品有8大系列130多个品种,其中乌鸡酒、白凤衍宗酒、复方口服液等20 多个主导产品获国优、部优、省优称号[1]。截至2016年,全县泰和乌鸡企业产值高达6.5 亿元[2]。泰和乌鸡集药用、滋补、观赏于一体,是药食两用的珍贵禽类种质资源,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有必要对其名称、产地、品种特点、性味功效、方剂、质量等进行考证,为现代泰和乌鸡产业发展提供文献支撑。

1 历史沿革

泰和鸡又称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白丝毛鸡、白凤凰等,原产于江西省泰和县。泰和县在古代又称太和县、太和州,隋代开皇十一年(公元591 年)改西昌县置,属吉州,治所在今江西泰和县西三里,大业八年(公元612 年)移治今江西泰和县西六里。唐代武德八年(公元625 年)改太和县,贞元三年(公元787 年)移治今泰和县。至元代,元贞初年升太和州。明代洪武初复改称泰和县。1926 年直属江西省,地理范围与今江西省泰和县同[3]。

关于泰和乌鸡的最早起源时间,现代说法不一,如《庐陵文化博览》[4]、《吉安揽胜》[5]中记载有500年的饲养历史、李玉祥[6]考证为1300年、李瑞成等[7]考证为2000 余年。考证现存史料,泰和乌鸡的记载多见于明清时期的本草古籍、方书、医籍、地方志、诗集等。清代同治年间《泰和县志·卷三十》称引《唐志·物产书》记载:“和气所生也,故名泰和邑。有酒名太和酒,鸡名太和鸡。又民多寿,考皆和气之为也”[8]。但考《旧唐书》《新唐书》及其他唐代史料均未见相关记载。又据清代同治年间《涂氏族谱》记载:“汪溪属邑之千秋乡五十八都,距县治二十里,武山西岩麓下……地产红冠、绿耳、白毛、乌骨之鸡……《通志》所载泰和鸡即此,吾涂氏盛唐时辟居之”[9]。上述2 条史料,前一条称唐代文献中有“太和鸡”的记载,后一条称泰和乌鸡的原产地江西泰和县武山西岩麓下汪陂村始建于唐代,据此推测,泰和乌鸡的养殖历史最早或起源于唐代,在明清时期已颇有盛名。

2 名称及种质特点

泰和鸡原产于泰和县武山山麓,多称武山鸡,又据其外貌特征称羊毛鸡、白丝毛鸡、绒毛鸡、白凤凰等。清代同治年间,《泰和县志·卷二》记载:“而武山鸡为尤著,以乌骨、绿耳、红冠、五爪、羊毛、白色为佳”[8];嘉靖年间,《江西通志·卷二十四》记载:“武山,在泰和县西三十里,一名新山”[10];《涂氏族谱》记载:“汪溪属邑之千秋乡五十八都,距县治二十里,武山西岩麓下……地产红冠、绿耳、白毛、乌骨之鸡,乡人称为羊毛鸡,性最补益,巨家显宦多求购之。《通志》所载泰和鸡即此”[9];清代医家邹存淦《外治寿世方》记载:“又用白丝毛鸡(乌骨、绿耳,又名绒毛鸡,又名白凤凰,多出江西泰和县)”[11]。可知,泰和鸡为产自泰和县武山山麓,具有乌骨、绿耳、红冠、五爪、羊毛/丝毛/绒毛、白色外观特点的家鸡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古籍所载泰和鸡至少存在2 种不同的品种,除上述白毛乌骨鸡外,另有一种红毛、黄耳者。《泰和县志·卷二》记载:“而武山鸡为尤著……《豫章书》及《通志》则云毛红,语稍异”[8];光绪年间,《吉安府志·卷一》亦有类似记载:“泰和鸡……《豫章书》及《通志》则云毛红,语稍异”[12],《江西通志·卷四十九》记载:“鸡泰和出,脚矮、毛红,与他鸡殊,以年久者为佳”[10];清代,《鸟谱》记载:“泰和鸡,黑睛、红晕、红颊、牙色嘴、小头、黄耳……项背毛皆赤色……腹下有赭黄斑,长黑尾,尾根间白……出江西泰和县”[13]。可见,《豫章书》《江西通志》《鸟谱》所载泰和鸡与《泰和县志》《吉安府志》所载并非同一品种。具有“乌骨、绿耳、红冠、五爪、羊毛、白色”特点者,与现代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泰和乌鸡”外观特征相符,为古今药用乌骨鸡品种;另一种“脚矮、毛红、黑睛、红晕、红颊、牙色嘴、小头、黄耳”者,据其外观特征推断,或为现代江西万载县产康乐鸡或江西崇仁县产崇仁麻鸡等地方鸡种[14]。

总之,古代药用泰和乌鸡应符合如下特点:其一为产地特征,即产于江西省泰和县武山山麓;其二为外貌特征,即具有乌骨、绿耳、红冠、五爪、羽毛为白色羊毛/丝毛/绒毛状的外观特点。对比现代国家地理产品规定,泰和乌鸡为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江西省泰和县),具有丝羽、缨头(凤头)、复冠(桑葚冠)、绿耳、胡须、毛脚、五爪、乌皮、乌肉、乌骨十大外貌特征的丝羽乌骨鸡[15]。可见,古今对泰和乌鸡的定义基本相符,为雉科动物乌骨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Brisson。

3 功效特点

泰和乌鸡的功效特点在明清时期的本草、方书中多有述及。通过梳理泰和乌鸡的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并与其他种类乌骨鸡进行对比,可以为泰和乌鸡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3.1 药性偏温

泰和乌鸡的性味首载于《本草纲目·卷四十八》“泰和老鸡”条,李时珍[16]称“甘、辛,热,无毒”,明代,医家穆世锡[17]《食物辑要》记载“泰和鸡”同样称“味甘、辛,性热,无毒”。与其他乌骨鸡的记载进行对比,如明代李中梓[18]《药性解·卷六》乌骨毛鸡“味甘、性微温,有小毒”、清代郭佩兰[19]《本草汇·卷一七》乌骨鸡“味甘、咸,平”、清代汪昂[20]《本草备要·卷四》乌骨鸡“甘、平”。可见,泰和乌鸡同其他乌骨鸡相比,药性更偏于温热。

3.2 功效偏补

古代医家多称泰和乌鸡温补之功较强,可用于治疗小儿痘疮、寒证、虚证等。《本草纲目·卷四十八》称泰和老鸡能“内托小儿痘疮”[16],并载江西当地习俗“江西泰和、吉水诸县,俗传老鸡能发痘疮,家家畜之,近则五六年,远则一二十年。待痘疮发时,以五味煮烂,与儿食之,甚则加胡椒及桂、附之属。此亦陈文中治痘用木香、异功散之意,取其能助湿热发脓也。风土有宜不宜,不可以为法”[16]。考《江西通志·卷四十九》,确有泰和老鸡用于治疗痘证之说,“鸡泰和出……人家有畜至十年者,能治虚证、阴证、痘证”[10]。后世医家多引《本草纲目》此说,如明代医家穆世锡《食物辑要》记载:“泰和鸡,味甘、辛,性热,无毒。补益人。以五味煮与出痘者食,内托发脓,一二十年鸡尤效”[17];清代,赵其光[21]《本草求原·卷一九》记载:“泰和老鸡托痘疮。寒甚,加胡椒、桂、附”;李熙和[22]《医经允中》记载:“泰和老鸡,甘、辛,热,无毒。主托小儿痘疮,当论风土,不可概用”。

除托痘外,泰和乌鸡亦可用于寒证、虚证的治疗,如《泰和县志·卷二》引明代《豫章书》记载:“凡伤寒头痛发热鼻塞或流清涕,初起时用豆豉煎汤不用盐,止加葱姜少许,汗出即愈。若虚极、寒极之症,加姜、盐和武山鸡煎汤,服之即愈”[8],指出虚寒之人应在前药基础上另加泰和鸡同煎,借助泰和鸡温补之性以达驱寒之功。

此外,亦有记载以泰和活鸡治疗惊风痛痹之证。例如,《外治寿世方》记载:“又方慢惊风亦可治,用白丝毛鸡(乌骨绿耳,又名绒毛鸡,又名白凤凰,多出江西泰和县)。以鸡尾粪门向小儿肚脐上。无风鸡则远去,有风鸡必贴紧,吸拔风毒,少时即愈。神效之至。愈后,须用麻油灌入鸡口,以解其毒”[11];张璐[23]250《本经逢原》记载:“诸鸡中惟乌骨白丝毛者最良……今人治贼风痛痹,专取五爪乌骨雄鸡,置病人痛处任其鸣啄,少顷其痛自止。鸡之五爪者有毒,此专取其毒以引其毒外泄也”。不过,以上治法缺乏科学依据,现已不见用于临床。

4 品质评价

古代医家多认为,符合泰和乌鸡白丝毛、乌骨、乌肉、翠耳等特点的乌骨鸡质量更佳。明代,医家李中梓[24]《医宗必读·本草征要》记载:“鸡为阳禽,属木应风,在卦为巽,其色有丹、白、黄、乌之异,总不如白毛、乌骨、翠耳、金胸,为最上乘也”,刘文泰[25]《本草品汇精要》记载:“今惟乌骨、金睛、翠耳者为世所贵,入药尤良”;清代,汪绂[26]《医林纂要探源·卷三》记载:“有白丝毛而黑透骨肉者,尤良”,黄宫绣[27]《本草求真·卷一》记载:“诸鸡惟乌骨、乌肉、白毛最良”,张璐[23]250《本经逢原·卷四》记载:“诸鸡中惟乌骨白丝毛者最良”,汪昂[20]《本草备要·卷四》记载:“骨肉俱黑者良”。

此外,笔记小说、诗词中亦有对泰和乌鸡的称赞,如明代方以智[28]《物理小识·卷十》称泰和乌鸡补益之功更胜,“乌骨鸡,舌黑者骨黑则肉黑,泰和低脚者补”,汤显祖[29]《玉茗堂全集·诗集卷十五》记载:“龙生六十看人间,两足虽残发未斑,独恨泰和好鸡酒,临皋生欲去平蛮”;清代,姚颐更有诗云:“名鸡来自家江南,虎鼻峰北岩穹嵁……兹物土人颇珍惜,补中妙用本草谙。每和参苓籍调剂,不肯庖俎供肥甘。雪毛如柳丝毵毵,骨乌耳绿朱冠篸……往时有客慕名种,雕笼饲养如桑蚕”[30],阐明泰和乌鸡品种之名贵。

总之,古籍所述优质乌骨鸡,应至少具备如下3 种特征:乌骨、乌肉、白丝毛,如能同时满足翠耳、朱冠的特点,则质量为最。对照现代泰和乌鸡外观特征,有全身皮肤乌黑、骨质及骨髓为浅黑色、肉为黑色及浅黑色、全身为白色丝绒状羽、耳叶呈孔雀绿或湖蓝色等[15]。可见,现代泰和乌鸡满足古人对优质乌骨鸡的质量评价。

5 含泰和乌鸡的方剂

古代成方、成药中,虽未见有指明以泰和乌鸡入药者,但某些妇科方剂注明以白羽乌骨鸡入药,如乌鸡丸、白凤丹、巽顺丸等。明代医家龚廷贤《寿世保元》载乌鸡丸、白凤丹二方,乌鸡丸方“用白毛乌肉膳鸡一只,不问三五年者俱好”[31]410,以海金沙、侧柏叶、香附等药末装入鸡肚中以酒煮干,取煮好鸡肉及药末制成丸剂,用于治疗妇人身体虚败、经水淋漓、四肢困倦之证;另载白凤丹,以“白毛乌肉鸡一只”[31]423,并人参、川芎、当归等药同煮烂后制成丸剂,治疗妇人赤白带下。张景岳[32]《景岳全书·卷六十一》亦记载4 种乌鸡丸,分别用“乌骨白毛公鸡一只”“乌骨鸡一只”“丝毛乌骨白公鸡一只”“乌骨白鸡一只”,治妇人羸弱、血虚有热、血气虚劳、赤白带下、经水不调、崩漏带下、骨蒸不能成胎等证。现代妇科常用乌鸡白凤丸成药即由乌鸡丸、白凤丹发展而来[33]。再如张璐[34]《张氏医通·卷十三》载巽顺丸,以“乌骨白丝毛鸡一只”,鸡腹中填入乌贼骨、鲍鱼等药,煮干捣碎成丸,以治疗治妇人倒经、血溢于上,以及男子咳嗽吐血。张璐[23]251《本经逢原》记载:“泰和老鸡……近世治产后虚羸寒热,亦取用之,以其能助肝经生气也”,认为泰和乌鸡能助肝经气,因此用于治疗产后诸病效果佳。

6 讨论

综上所述,泰和乌鸡原产于江西泰和县武山山麓,养殖应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在明清时期已颇负盛名。其又称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白丝毛鸡、白凤凰等,为产于江西省泰和县武山山麓,具有乌骨、绿耳、红冠、五爪、白色丝羽等特征的地方鸡种。该品种为古今药用乌骨鸡品种,当与古籍所载另一种红毛泰和鸡进行区别。

古人认为泰和乌鸡的药用、食用价值皆优于其他品种的乌骨鸡,其味甘、辛,性热,药性较其他品种乌骨鸡更偏于温热,温补效用更胜,多用于痘证、阴证、虚证及某些妇科病证的治疗,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所产乌鸡白凤丸即以泰和乌鸡为主要原料。

目前,泰和乌鸡已成为江西泰和县的重要产业,但存在品种保护意识不强、外地养殖冲击较大等问题[35]。对泰和乌鸡的品种保护、食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和品牌影响力提升,都可以从史料入手。对泰和乌鸡的本草考证可以确定其种质资源,有助于保护其地理标志,在本草学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质量评价研究;对其食用、药用价值的史料挖掘,可供进一步开发现代养生药膳及成方、成药,有助于推进泰和乌鸡产品的精深加工;对其文化价值的挖掘,可以从历代名诗、名著等中挖掘泰和乌鸡的记载,进一步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品牌故事,打造武山泰和乌鸡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链,提升泰和乌鸡品牌影响力。

猜你喜欢

泰和乌骨鸡乌鸡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新潮萌宠
——乌鸡
新加坡流行遛乌鸡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
——乌骨鸡
百年裕泰和:深藏泰兴黄桥老街的文旅地标
临终关怀(下)
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上)
乌鸡白凤丸的“神奇真相”:不仅是妇科圣药,更是痛风良药
乌骨鸡活性肽的发展现状
乌鸡国分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