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构建探析

2022-12-06

关键词:树人立德研究生

陈 强

研究生教育处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金字塔塔尖部分,是我国培养最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学生培养质量、教育发展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最为重要的标志。 只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塔尖”环节,更应该主动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找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好操作的成效评价路径,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好的方式方法,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实际,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力争建立更加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

一、当前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在校生规模越来越大,原有的德育成效评价机制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一)评价过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阵地建设依然不足。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民化对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高校不是孤立的象牙塔,高校中的研究生势必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多方面影响。 如何与海量的信息抢夺研究生教育的“立德”阵地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如果这个阵地无法完全占领,就无法对其成效进行评价。

其次,对于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视程度存在偏差。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对于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但是对其成效的考核和评价依然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还需要我们不断梳理和分析。

再次,对于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划分不明确。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落实三全育人的主要内容。 当前很多高校条块划分过于明显,各个条块各司其职,各个部门和单位以及各个教育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机制,因此,立德树人的成效评价无法充分开展。

(二)评价结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隐蔽性特点导致其成效评价结果不易显现。 立德树人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不像学术水平的提升可以由显性的指标来考量。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是很难加以测评和察觉的。 如果仅仅通过问卷调研、座谈交流、行为观察等显性评价方式进行考量,得出的成效结果往往是不够准确的。

其次,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长期性特点导致其成效评价结果不尽全面。 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2]。 因此,对研究生教育阶段立德树人成效进行评价很难完全与之前教育阶段明确划分开来。 如果单独对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进行评价有可能得到相对片面的结论。

再次,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主观性特点导致其成效评价结果不尽客观。 对研究生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主体包括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任课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学校管理和服务人员以及研究生自身,这些主体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和依据,每个人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不尽相同。因此,很难通过简单人为评价得到客观、准确的结果。

二、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构建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3]。 在研究生教育成效评价路径构建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这是所有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才能为党和国家培养“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高层次人才。

(二)科学性原则

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构建时要从“立德”和“树人”的角度出发,以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实际为依据,确定统一的评判标准,合理利用评判工具和测评方法,对测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梳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首先,要科学确定评价的主体和客体。 在评价主体方面要明晰由谁来进行评价;在评价客体方面要明晰评价的内容是什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其次,要科学确定评价的各项指标及其权重占比。 在确定评价指标时要综合考量指标中的各种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筛选出最能体现评价成效的有效指标,同时要结合各个指标的实际特点确定其所占的权重比例,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再次,还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评价方法应当多元化、综合化、可操作化,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法。

(三)整体性原则

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构建要能够全面、综合、整体地反映当前教育的实际效果。要对研究生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不要出现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情况;同时在评价时要分清侧重,把握主次,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从评价内容来看要涵盖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学术水平、身心健康、社会贡献、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从评价过程来看要涵盖研究生入学、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就业等多个环节;从评价主体来看要涵盖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任课教师、其他管理服务人员以及研究生自身等多个群体。

(四)延展性原则

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延续,同时也是研究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前提,这是一个动态不断演化的过程。 因此,在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构建时要反映出这种延续性和发展性。 研究生的个人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研究生教育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要在研究生的发展和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定期进行成效评价,在评价时既要注重研究生现在的表现,又要考虑研究生之前的基础,更要着眼于研究生以后的发展。 要根据立德树人的总目标科学设计适应不同阶段的、连续的评价指标,重视过程评价,为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

(五)可操作原则

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构建时一定要便于评价人操作,否则会对工作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能够采集到的有效、准确、客观地反映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的相关数据,还要充分考虑这些数据在后期分析时是否便于筛选和梳理,是否可以相对顺畅地取得相应的结果。 在设定成效评价指标时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既能保证成效评价的客观性,又能避免纯粹量化带来的结果偏移。

三、结合PDCA 模式构建“一、二、三、四、五”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

PDCA 是一个循环机制,它是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 它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尔特·休哈特率先提出来的,随后经过另一位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兹·戴明加以升级、演化和推广,后在全球范围得到了普及和应用。

P 是Plan,也就是计划阶段,是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和最终的目标要求列出完整、详细且明确的整体计划。 计划中既包括整体的计划也包括每个步骤、每个阶段的分级计划。 D 是Do,也就是执行阶段,是之前制定的各项计划的贯彻落实,在前期资料收集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采取最为科学和有效的方式方法,探寻最优化的实施路径。C 是Check,也就是检查阶段,是对根据计划列出的项目和执行过程进行效能的查验和评价,检查计划实施的进度情况、执行项目的落实情况以及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A 是Action,也就是处理阶段,是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经验的总结和总体的梳理。

总体来看,PDCA 循环机制中的4 个部分既是独立的更是有机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螺旋形上升的“闭环”。 第一次循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第二次的循环中继续进行分析并解决,工作成效可以不断展现,逐步形成一个良性上升环体。 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结合PDCA 模式构建“一、二、三、四、五”的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以期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一个根本

“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代许多先贤都将“德”放在突出位置进行强调:从“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都体现了这一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2018 年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4]因此,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这个根本点开展工作,才能推动研究生教育工作不断提升。

从研究生教育的主客体来看,立德可以分为“立学德”和“立师德”两个部分。 所谓“立学德”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客体——研究生而言的,要求研究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理论修养、道德品质、科学素养、知识水平等。 所谓“立师德”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主体——老师而言的,要求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 “立师德”和“立学德”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师德高尚的老师都会注重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良好的学德会将好的师德一代代传递下去,发扬光大,以此感染更多的有志青年。

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必须引导师生转变“重知识技能、轻道德品质”的偏颇思想,引导他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立德树人来从根本上扭转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身力量,完成使命担当。

(二)二个基点

对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路径构建要基于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研究生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就是要培养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优秀、学术能力过硬的研究生。 要通过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制度引领、活动引领、教师引领、学科引领、实践引领、朋辈引领等路径,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

在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构建时要充分结合«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的28 条意见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的八大基本理念、十大战略任务、四大实施路径和三大保障措施,根据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研究生的个人发展需求,不断强化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逐步展开,逐步构建适合时代需要的评价路径。

(三)三个维度

教育部2010 年11 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努力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调动各方面的育人积极性”[5]。 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取得成效是高等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高校教师,研究生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维度。 首先,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其他教师和研究生应加强协同深度,将立德树人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当前,部分高校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自身角色定位不够明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不够到位,尚未形成育人合力。 综合来看,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以及其他老师和研究生应该是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体。 要真正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中去,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的作用,研究生辅导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思政课教师和其他老师课程育人的作用,研究生自我育人、朋辈育人的作用,主客体各司其职,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催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助推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取得实效。 其次,研究生组织之间加强融合深度,将立德树人工作渗透到各个组织中去。 现在与研究生相关的集体和组织有党支部、团支部、班集体、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等。 这些集体组织是研究生求学期间最为重要的组织单元,是研究生增强交流、提升素质的重要平台。 因此,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研究生各级组织中去,在组织中对立德树人成效加以考量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课堂空间、课下空间、网络空间之间加大同步广度,将立德树人覆盖到研究生教育各个角落。 课堂教学与科研、课外活动、网络涵盖了研究生求学期间的主要活动场域,是推动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三驾马车”。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持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和网络文化环境,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资源,紧紧围绕根本任务,在活动中对立德树人成效加以评价。

(四)四个要素

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构建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 从宏观上分析,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是否能够取得成效是研究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个相互关联又分工不同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构建时要重点考虑这四个要素的反馈情况。 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生是客体,但是其参与的程度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决定了立德树人成效的好坏。 从当前对研究生群体的调研来看,大部分的研究生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有部分研究生在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因人而异地分类施教,将立德树人覆盖到每一位研究生。 学校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学校的所有教师和职工、所有部门和单位、所有场地和场所、所有环境和氛围都是进行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都在这项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只有不断优化组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立德树人的实效。 家庭是教育的起步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亲人的言传身教、言谈举止、行为方式、情感交流等都会对研究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6]因此,家庭教育对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成效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是个大熔炉,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成效要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加以检验。 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构建时要积极引入社会评价因子,了解研究生毕业之后在社会上的表现和贡献。

(五)五育一体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是立德树人,是研究生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的灵魂和精髓。 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构建时要五育一体全面建构。 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设立科学的评价指标,构建整体的评价路径。 第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育评价要永远居于首位。 在评价时要重点考查研究生在理想信念、爱党爱国、道德品质上的表现,重点考查研究生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关键抉择,重点考查研究生在自觉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时的主动性和贡献度。 第二,研究生在校期间进行的是专门知识的学习,他们通过求学可以在知识体系、专业能力、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 在进行智育评价时要摒弃“四唯”的不良倾向,统筹考虑不同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综合考量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三,体育的本质特点,就是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身体的练习为手段,增强个人体质,培养团队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 在体育评价时除了身体素质的提升之外还要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保证研究生以健康的身心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第四,美育是通过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感染个人的情感、思想、意志和品格的行为活动。 它可以提升研究生的学习效能,丰富研究生的文化生活,培养研究生的高尚情操,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在进行美育评价时要重点考查研究生的审美倾向、审美素养,保证正能量和主旋律在美育过程中的彰显。 第五,劳动教育是帮助研究生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懂得劳动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理念。 在劳动教育评价时可以重点考查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公益劳动、参加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表现。

“一个根本、二个基点、三个维度、四个要素、五育一体”是有机结合统一的。 第一,根据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及个人需求这两个基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这就是P 阶段。 在当前这个多元思想、文化和文明相互碰撞、融合及吸收的时代,我们可以借助SWOT 分析法、5W1H分析法等分析工具,在经过认真调研、详尽分析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对研究生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进行立体的符合学校实际的谋划,切实将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和国家战略需求及研究生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制订出能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整体工作计划。 在整体工作计划框架内,可以分层次、分类型地化解为若干个小计划,将相关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位老师、每个研究生身上,使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通过人员、组织和空间三个维度开始执行制定的计划,这就是D 阶段。要严格按照P 阶段工作计划中的要求执行各项内容,统筹处理好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和交融问题,既要考虑到总体规范,也要考虑到个人差异。 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海量信息的收集、甄别、筛选和反馈,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推动工作的开展。 第三,通过研究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反馈来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这就是C 阶段。 在前期计划阶段和执行阶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各项数据,科学制定相应的评价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在各项指标中可以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增值项,将常态化工作、一般性思想教育、日常工作事务作为必要项”[7],逐条逐项进行对照,以实际工作为依据,避免流于形式。 在反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项指标的导向作用,不断创新评价方式,通过自评、互评、抽评等途径,对四个要素综合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现场走访等方式,全面考核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情况以及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系统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下一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根据检查反馈的情况,结合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评价结果,对照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明晰的处理,这是A 阶段。 应当科学合理地运用执行阶段获取的各项结果,以此为基础处理好激励和惩戒的关系,既能使受激励者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优势,又要使受惩戒者清楚自己的差距和未来努力的方向,真正使考核结果对受激励者和受惩戒者都能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在总结好一个阶段工作的同时,还要继续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每个阶段环环相扣,形成闭环管理,以评价结果促进工作开展。 同时,每个阶段的工作里还可以划分更小的PDCA 模式,若干小的PDCA 模式共同组建一个大的PDCA 模式,大的PDCA 模式不断呈螺旋式上升,逐步构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路径。

总之,结合PDCA 模式构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可以有效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环节相互促进,每次循环都有提升。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优化,不断创新,才能让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客观,才能用评价的结果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工作,最终完成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研究生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