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22-12-06杜石伟天津市北辰医院天津3004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7期
关键词:腺体水分子前列腺癌

杜石伟(天津市北辰医院,天津 300400)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以中老年人群居多。临床上对前列腺癌的致病因素尚未完全统一,但与种族、年龄、遗传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1-2]。前列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如病理性骨折、肢体功能障碍、下肢瘫痪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早期发现疾病是治疗和控制前列腺癌进展的有效方式,对提高患者远期生存时间意义重大。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病变有些相似,容易发生漏诊误诊现象,延误疾病的治疗[4]。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尤其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方法,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和远期生存时间。

1 前列腺癌常用诊断方式

临床上诊断前列腺癌的方式较多,通常对怀疑前列腺疾病的患者首先进行常规筛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对疑似病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活检可获得细胞学或组织学样本,并可明确诊断。但穿刺活检是一种有创检查方式,可能并不适用于普通人群的筛查和低危人群筛查应用[5]。常规MRI检查,T2W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但是对中央区位置的病灶诊断难度大。因为病灶外周带存在较多水分,T2WI检查时,常表现为高信号,而癌变的细胞会发生分子排列的改变,细胞更加密集,液体减少,导致信号减低,因此,更容易在T2WI中显示出病灶[6-7]。但T2WI检查也有一些弊端,病灶中央区主要表现为中等或稍低信号,不能有效的和前列腺癌进行区分,部分存在外周带的前列腺癌,因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前列腺良性增生,会压迫外周带,腺体发生萎缩,增加诊断难度[8-9]。因此,T2W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局限性[10]。

DWI应用的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水分子的运动扩散情况可以有效反映。前列腺癌患者的癌细胞分裂速度快,会增加细胞量,肿瘤细胞可出现密集性排列。因此,在T2WI和DWI中存在不同的信号改变现象[11]。T2WI检查时,肿瘤细胞代替了正常腺体组织,腺体分泌减少,信号明显减低。在DWI检查中,肿瘤细胞扩散快,水分子无法正常运动,减少因水分子扩散而造成的信号衰减,就表现出信号增高。因此,T2WI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前列腺癌的病理变化。T2WI联合DWI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显著高于T2WI序列,前列腺癌病灶平均ADC值明显低于前列腺良性病灶[12]。

2 DWI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2.1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 外周带前列腺癌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水分较少,癌组织水分扩散受限;外周带腺体有较多的水分,水分子含量多,其扩散不受限,在DWI中呈低信号,而在T2WI中呈高信号[13]。因此,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常规T2WI及DWI均能鉴别[14]。当前,大部分前列腺癌的DWI的相关研究都集中在外周带。有研究对172例高度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病理检查,确诊前列腺癌142例,前列腺良性疾病30例[15]。T2WI检查前列腺癌120例、22例前列腺癌误诊为前列腺良性疾病;诊断出前列腺良性疾病12例,18例前列腺良性病例误诊为前列腺癌;T2WI+DWI诊断出139例前列腺癌,诊断出前列腺良性疾病26例,3例前列腺癌被误诊为前列腺良性疾病,4例前列腺良性疾病误诊为前列腺癌;T2WI+DWI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93%(165/172)、97.89%(139/142)、86.67%(26/30),显著高于T2WI的76.74%(132/172)、84.51%(120/142)、40.00%(12/30),说明DWI联合T2WI能提升前列腺癌的诊断率。DWI联合T2WI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高于T2WI。有研究对48例外周带前列腺癌进行分析,发现单独使用DWI诊断前列腺患者,曲线下面基为0.90,明显高于单独使用T2WI,且联合使用的诊断效能也优于任意单独诊断,说明DWI联合常规T2WI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合适的方案[16]。

2.2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 发生在前列腺移行带病变水分子少,进而MRI上T2WI呈现低信号,T2WI很难区分。同时移行带腺体较少,T2WI较外周带呈低信号[17]。前列腺增生多发生在移行带,增生的组织表现出信号复杂、圆形且边缘有低信号包围的结节。癌细胞与良性结节组织细胞排列方式和结构不同,细胞水分子在扩散方面也存在细小差异,相较于T2WI,DWI可更好地鉴别良恶肿瘤[18]。有研究对前列腺良性病变行DWI检测,结果得知,前列腺恶性结节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水平为(76.34±13.58),低于前列腺良性结节病灶ADC平均值(141.51±41.29);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灶阻力指数为(0.67±0.14)高于前列腺良性结节的(0.54±0.12);前列腺癌的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为(39.24±13.56)cm/s高于前列腺良性疾病的(24.39±8.37)cm/s[19]。

3 前列腺癌DWI成像技术及超高b值

3.1b值的选择 当前,前列腺癌DWI的研究,b值范围在0-1000s/mm2。低b值扩散不敏感,还易受T2穿透效应的影响,导致DWI影像易出现假阳性病灶,也就是b值低于1000s/mm2的病例,即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的DWI呈高信号[20]。为了使病灶显示得更为准确,许多研究者将b值>100s/mm2(超高b值)应用在前列腺癌的研究中,b值越大,扩散权重就大,DWI对水分子更敏感,可减少小组织T2穿透效应,更真实地反映组织扩散特性[21]。但b值过大,也会造成一些影响,比如信噪比降低。而b值到底多大才能获得最佳的诊断效能依旧是影像学研究的热点。随着DWI在前列腺癌肿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有必要将b值标准化[22]。

3.2超高b值的应用 超高b值DWI对组织水分子扩散具有高敏感性,可降低组织微循环灌注。国内外有相当多关于超高b值DWI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研究。但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有些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指出b值2000s/mm2时影像的SNR机噪声比较b值为1000s/mm2时减低,但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有所提高[23];也有研究针对超高b值(500/1000/2000)s/mm2的DWI检查,经分析,3组ROC曲线下面积间差别显示,b值越高,准确性越高、敏感性越高;也有研究测得不同b值诊断前列腺癌,500s/mm2/1000s、mm2、2000s/mm2各组间诊断效能并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认为高b值或多b值联合不能增加此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24]。

4 DWI+T2WI检查结果评价

DWI+T2WI图像最终评分取结果最高分。诊断中,任意一项检测结果证明为前列腺癌良性疾病,需降低评分,取最低分纳入统计,最终结果分析,1分:极有可能良性;2分:可能为良性;3分:不确定;4分:可能癌变;5分:极可能癌。最终结果,前列腺良性病变:1-2分;前列腺癌:3-5分。ADC值:先明确测定区域,结合T2WI图像及病理诊断结果,确定后,绘制ROI图,测量ADC值,选择最明显的膀胱区域层和前列腺增生组织,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5 前列腺癌患者的DWI特征

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良性疾病者在DWI的鉴别诊断依据主要是位置及信号的变化。前列腺良性结节的好发位置处于中央带和移行带,影像学表现为中央带体积明显增大,在T2WI中表现为结节影,信号混杂[25]。前列腺的外周代受到压力变薄。增生结节的主要成分是肌腺体型和纤维型,当腺体为增生主要成分时,包含着大量扩张的腺管及潴留囊肿的成分,T2WI检查中表现为不均匀的高信号,若在增生结节中主要表现不均匀高信号,且在增生结节中主要增生成分为肌纤维时,主要为胶原细胞和基质细胞,腺体含量较少,在T2WI中表现为均匀的稍低信号[26]。若前列腺癌在中央或移行带中发生时,诊断及鉴别难度则比较大。3/4的前列腺癌发生在外周带当中,中央带仅占不到8%[27]。前列腺癌在T2WI中主要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对前列腺癌进行T2WI检查中,腺体是精囊的主要成分,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若前列腺患者的精囊两侧缺乏对称性,且消失的膀胱精囊角信号显著减低,T2WI检查精囊以中低信号为主,表明对精囊造成了侵犯[28]。

6 结语

DWI与T2WI的影像学特征也存在差异,大部分前列腺癌都发生在外周带,发生在中央带的仅仅不到10%,且T2WI与DWI在肿瘤信号中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腺体水分子前列腺癌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基于深度学习的腺体病理图像分割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多少水分子才能称“一滴水”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春蚕吐丝
胃黏膜活检病理与临床的探讨
两颗心
又高又壮的男人易患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