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控新冠肺炎到医学人文教育方式的思考*
2022-12-06刘金伟张皓炜尹竹萍梁红敏
刘金伟 韩 睿 陈 睿 张皓炜 尹竹萍 梁红敏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内分泌二科 2 教学管理科,云南省昆明市 650032
新冠肺炎暴发后,全国人民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状况,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在防控这场疫情的同时,医患关系也趋于缓和,呈现出和谐的画面,这不仅仅是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更是“医者仁心”及良好的医德体现。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由于医学人文教育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及人文教育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及培养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十分重要。
1 目前医学文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医学人文教育方式滞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医学生的医德及人文教育的重视,部分医学院校已经开展了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如《医学与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人文学概念》等相关课程,医学人文教育取得一定进展。但医学人文教育多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未能主动引导医学生思考,缺乏交流、实践,不能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滞后[1]。局限于理论医学人文教育方式,缺乏临床实践,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欠佳。只注重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大部分学生到临床工作后发现,在学校学习的一些医学人文理论与临床实际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医患沟通不畅等情况出现。
1.2 医学人文教育课时不足 虽然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已经开展了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但存在课时数不足,一些院校将其设置为选修课,导致在校医学生未能完整、系统的学习相关课程及缺乏像必修课那样重视人文医学的学习。很多医学生都学过医学人文相关课程,但未能像临床专业课程那样熟练掌握相关内容,因此学习效果欠佳。一项调查显示,56.88%的学生认为相关医学人文课程应设置为必修课[2]。此外,2016年一项面向美国134所医学院的调查显示,70.9%(95所)提供必修课,且有80所学校报告4年内所需人文学科教学的平均总课时数为43.9学时[3]。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社科教育占比明显偏低。
1.3 缺乏医学人文教育实践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是“填鸭式”,学生只学习系统、器官、组织,感受不到人文的温度,对病患缺乏关怀[4]。由于我国大多数医学生,在医学院校学习的医学人文教育主要是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真正的临床实践。导致一些医学生虽然学习过相关的医学人文教育,一旦正式进入临床实习后仍然表现出缺乏相关的医学人文教育,如不能有效应用所学的医学人文教育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造成彼此信任缺失。灌输式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临床实际案例教学,是目前医学人文教育的弊端,课堂学习氛围差,因此学习效果不理想。
1.4 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学习不够重视 在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下,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同时也发生了变化,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主要集中定位在技能教育和专业教育上,以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高度专业化模式为主[5]。一项对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调查显示,有74.2%的学生表示投入到人文知识学习上的时间与精力较少,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很忙,学习人文知识的时间和精力有限[6]。由于目前许多医学生只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就可以胜任临床工作,对于学习相关的医学人文教育积极性不高,因此虽然一些高校开展了相关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但未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2 从防控新冠肺炎到医学人文教育重点关注内容
2.1 树立医学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理念 和谐医患关系是医患双方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持有共同价值基础的道德共同体,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关键[7]。然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个社会主体的参与、合作,不可能一蹴而就[8]。在防控疫情面前,有的医务人员放弃过年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时刻,有的取消了休假,有的甚至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每位医务人员秉承“舍小家为大家”为抗击疫情倾注自己的力量,医务人员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最终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医患之间紧张关系较前明显缓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打造“健康中国”就必须有一支医术、医德俱佳的高素质医生队伍。从防控新冠肺炎期间的启示,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也是体现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在。
2.2 树立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医学生作为未来担负起人民健康的主力军,在新冠肺炎席卷全国时,全国人民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状况,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秉承自己的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纷纷写下“请战书”,一个个鲜红的手印代表着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就坚守在“防控阵地”的最前端,心系患者的安危,牢记自己的使命。在疫情防控的每一道防线上,都能看到他们坚定的背影,在关键时刻,正是这些医务人员,筑起了一道抵御疫情肆虐的铜墙铁壁。他们无怨无悔,守初心、担使命,关键时刻显担当,在这场疫情防控中,医务工作者不仅在公众面前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形象,同时给医学生展示了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增强了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3 树立医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在人文精神方面的修为,强调以人为本,关心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9]。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医德修养及人文素养等多个领域所具备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等,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还需要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品质、人际沟通能力和就业技巧、学习创新等多方面能力[10]。在此次疫情中,有的新冠肺炎患者产生了恐惧、焦虑心理,此时医护人员不仅给予患者治疗,同时还为患者做心理疏导,鼓励患者配合治疗,树立康复信心。为了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有的医务人员和患者互动,做健康操、打太极拳等,让患者从刚进入方舱医院的迷茫、担心、焦虑到慢慢地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医患之间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体现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及人文素养。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医务工作者给医学生树立了崇高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有利于加强医学生重视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
3 从防控新冠肺炎到探讨医学人文教育的方式
3.1 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式 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多采取理论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设置陈旧、枯燥、乏味,医学人文教育与实际脱节,学生无法实践,学习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为导向的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以实际案例为教学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真实情境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积极参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分析、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
一项对230例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84.18%的学生认为案例情境化教学法提升了学习兴趣,92.32%的学生对案例情境化教学的课堂氛围满意,75.95%的学生认为案例情境化表演对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有帮助[12]。案例教学的优点在于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具体案例,有利于学生理解及掌握相关知识及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性。具体做法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各组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主动搜集资料,然后进行案例设计表演,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课上生动形象的再现案例情景,能够模拟临床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2 理论教学+互联网教学模式 “互联网+教育”是国家战略“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方式,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教育,它以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育[13]。比如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慕课,就是“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一种。在慕课模式下,学生可通过互联网提前获取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并且学生可以在线实时反馈所学知识的难点,教师则可通反馈进行在线解答疑惑,师生答疑交流可通过慕课平台在线实时共享,学习方式灵活。通过慕课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团结协作能力,例如可以分组讨论,先组内自主讨论答疑,有疑惑及时提出,这样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对于组内不能解决的共同难题,通过在线分享反馈给教师进行在线答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各个领域,“互联网+医学人文教育”对比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优势在于能提供大量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学习的趣味性,且能弥补传统理论教学课时不足等问题,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3.3 理论教学+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所开展的医学人文教育学习,主要集中于医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缺乏真正的实践,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临床带教老师主要集中于培养学生的临床专业知识。进入临床实习是医学生首次直接面对患者,正是需要将在校所学的人文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然而大多数临床带教老师忽略了对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没有得到实践。因此医院不仅需要加强临床带教老师的专业知识培养,而且还要加强带教老师医学人文素质培训,建立完善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训与考核制度,将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医学人文精神相结合作为医学生培养的主要任务[14]。在临床工作与教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应不断提高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医德医风及医学人文素质修养,从而对实习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医务人员展现了自己的职业担当及肩负的使命,在公众面前展现出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医学人才培养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及人文素养。但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培养方式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应将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及新兴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为社会输送专业知识过硬,且具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复合型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