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新途径探索

2022-12-06王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红色大学生文化

王静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 51908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夯实基础。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乡村振兴内涵式赓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赋予其时代内涵。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坚定红色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对新时代新农村发展建设具有重要价值。青年大学生既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储备。将青年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战略相互结合,探索大学生既传承红色文化也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1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的意义

1.1 乡村振兴、红色文化、大学生三者之间的联系

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乡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马克思主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是迄今为止推动人类进步的最先进文化,因其具有共同历史记忆而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1]。通过利用当地资源,传承红色文化,活化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方式。同时,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留住属地化人才,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提供保障。目前,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盲目开发、规划不合理等问题,造成现在部分地区红色文化旅游产线缺乏长期蓬勃发展的可能性。大学生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充满活力与创造力,可以为较为落后的乡村及被岁月遗忘的红色文化注入新的力量。另外,大学生专业人才具有发展的眼光,对新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及条件对两者结合进行及时调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是根基,人才振兴是关键,将三者结合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1.2 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红色文化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构建完整循环的产业链,鼓励当地居民自给自足,巩固了乡村繁荣昌盛的基础。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期都去到城市以外地方放松感受自然,而乡村风景及生态体验正好满足大家生活所需。

通过将红色文化结合当地特色发展旅游产业,增加了乡村的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并解决了乡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留住农村年轻劳动力,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者年轻化。通过完善一系列的红色旅游周边产业,结合餐饮、住宿、交通、商贸等行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设施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2]。红色是中国共产党最亮丽的底色,不仅是先辈们的浴血奋战,也是警示后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颜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经验的时代结晶,是中华民族凝聚人心的重要内容,承载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求,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全国人民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精神支柱。

1.3 对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

红色文化包括红色文物、革命圣地、红色旧址等,其所呈现的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时间久远、地区偏远等问题,造成部分红色文化没有得到妥善保护,或是红色文化的承载仅限于当地的文物展示或单一的图文展示,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生动,导致红色文化传播辐射影响不足。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争取更多扶持政策,将红色资源进行有效规划,构成完整的红色产业体系,对红色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及管理。通过对当地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增加红色文化的呈现形式赋予其生命力,促进红色文化更生动地传播。通过对当地红色文化的发掘及整合,促进红色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提升红色文化更广泛的影响力[3]。通过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促进村民了解家乡的过往,增强文化自信,在日常实践中耳濡目染地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使优良的品质特性能够真正得到继承发扬,让红色文化实现代代相传。

1.4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想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红色文化传承,青年大学生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青年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敏锐性,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是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容易在接收新观点时判断不准确。因此,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引导下,抓好大学生的红色教育,让每位大学生自觉成为乡村的代言人及红色文化传承人。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红色文化传承,能够让青年大学生以史为鉴,通过学习每一个历史事件、参观每一个红色文物、瞻仰每一位英雄人物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使以往“被动式”“灌输式”的教育调整为主动学习吸收,使得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同时,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反哺家乡,正确看待基层就业问题,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人才多方位发展,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2 基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新途径

2.1 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当地政府应正确掌握乡村振兴的各类文件精神,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实施国家政策,积极挖掘当地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物件等,合理规划红色旅游路线,强化基层群众对红色文化的保护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红色周边产业,制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让返乡的年轻劳动力能够扎根在土生土长的地方,对家乡建设有信心。

2.1.1 “静”下来的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合理规划红色旅游资源,依据当地特殊红色记忆,因地制宜地建立红色旅游路线,整治乡村脏、乱、差现象,注重各地的基础设施保障建设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旅客对当地的好感。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加强其对所属地的红色文化了解程度,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加上大学生具备宽口径的知识储备,能够对当地的红色文化建立后的保护起到良好效果[4]。将大学生年轻新潮的思想与每一处的红色景点相结合进行合理策划,能让红色旅游更具吸引力,更能获得游客的广泛接受。同时由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容易被激发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其对红色文化展览馆或者资料进行讲解,或者培训当地年轻人成为专业讲解员,使得参观旅游更具感染力,更能顺应时代潮流获得广泛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2.1.2 “活”起来的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添彩”

在满足大家参观、游览红色文化的条件下,沉浸式体验是当下游客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依托当地的红色文化背景,打造一些情景式体验、主题式体验、话剧等形式,让游客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更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红色文化产业链的构成,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丰富的形式[5]。政府要坚持“放、管、服”相结合,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把握当下最新的文化体验形式,使得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多种多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动力,以红色文化带动乡风治理,打造吃、住、行、娱乐一体的旅游项目。

2.1.3 “云”上的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谋新”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实地的红色旅游及红色教育都处于缓慢恢复的阶段,对于还未完全消除疫情的情况下,需通过其他途径完成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对于当地的红色文化,通过挖掘及联系,以图片或视频形式上传,开创网络红色“云”空间,形成一张红色地图,让广大群众享受足不出户就可浏览各地红色景点,打卡各地红色资源,学习各地红色文化及精神。青年大学生结合其所学专业,将红色文化在“云”空间上充分展示,举行系列家乡红色文化“云”活动,通过诸如此类的形式,宣传家乡的美景及文化底蕴。在开创的过程中,既能让青年大学生本身传承红色文化及坚定乡村振兴信心,又能将家乡的美好传播到祖国各地,打造家乡新名片。

除此之外,政府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及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应提供更多的政策引导,提供充分的条件及创造的可能性,增强政策吸引力,提高在农村工作的待遇及福利,解决大学生返乡的后顾之忧。

2.2 拓展融媒体的红色文化传播途径

现在网络媒介发展迅速,当代大学生更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很强,同时对于新事物、新观点的捕捉十分迅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是促进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搭建系列红色文化平台载体,构建系列红色品牌文化,渲染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成功结合的社会效应,使乡村红色文化得到关注及发展,乡村红色旅游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2.1 加强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

在如今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海洋中,需要有“领航灯”指引正确的方向,而这个“领航灯”就是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在宣传思想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凝聚社会意识形态、增强“四个自信”中起到重要作用。要依托主流媒体的优势,占据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的制高点,加大对红色文化及乡村振兴的关注度,形成专题报道或特色宣传,将中国本土故事重新说。这里的重新说不是指对过往历史的重复咀嚼,而是依据现有的时代背景,描绘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乡村振兴中更多的青年力量,让红色文化不再是小众传播,而是成为新时代青年人口口相传、津津乐道的文化底蕴。

2.2.2 抓好各类新媒体的承载方向

新时代大学生要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就要不断更新各类红色文化传播途径,覆盖到群众生活的每个角落中。“短视频”“直播”“摄影大赛”“公众号”等各种形式,是备受人民群众青睐的传播方式。相较于主流媒体,这些方式具有操作简单、贴合实际、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氛围。相关部门要把握好新媒体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向,使其传播正能量。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掌握较快,对家乡的红色文化在新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打造乡村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的红色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也对红色文化的更广泛传播起到助力作用。

2.2.3 打造传播媒介的新亮点

各类传播媒介可结合当下乡村振兴及红色文化的时代热点,主动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式的宣传平台,充分展示青年大学生在其发挥的作用。社会各界鼓励大学生返乡利用家乡特色促进乡村振兴,通过大学生富有创意的想法与创新的实践,提供有意义的专属分享平台或特色宣传栏目,将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的优良做法进行有效推广,对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青年力量进行褒奖,让更多人有想法、有能力、有创意的年轻人加入祖国的建设中。

2.3 打造学校传承红色文化的阵地

高校的职能包含了文化传承与服务社会。如今,倡导的红色文化不仅是指思政课程上的过往的革命建设故事及精神。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要体现与现有的时代特点相契合,与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高校要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并将红色文化与当代特征紧密结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唤醒大学生的红色血脉。此外,乡村振兴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高校可以以红色文化传承为着力点,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优秀人才。

2.3.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应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里。高校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红色文化培训,帮助教育者对红色文化能够系统认识,提供多样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将其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在学习课堂的渗透,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激发学生主动传承红色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6]。另外,促进学生基层就业意识,了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及人才储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返乡属地化就业,积极宣传往届学生优秀案例,加强学生对自身家乡文化的自信,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为家乡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3.2 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积极组织开展红色主题与乡村振兴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对家乡文化进行充分探究。实践成果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的方式呈现,调动起学生关注乡村振兴与当地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积极性,使其对红色文化的接触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让学生切身实际的参与到家乡建设中,加深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对农村进行调研,组建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工作队伍,为落后的乡村注入新鲜血液,使得基层工作焕发新活力。

2.3.3 组织红色主题活动

第二课堂作为高校重要的育人部分,对于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积极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入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举办各类红色主题活动。例如:“家乡的红色”分享会、“红色歌曲演唱”“红色事迹演绎”等,要求学生组织参与,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组织活动、参与活动的乐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7]。开展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对老党员同志的采访、基层工作人员先进事迹的学习,将新、老奋斗故事进行联系,引领广大青年在活动与服务中领会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使得红色文化传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8]。

3 结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是人口大国,乡村人口基数大,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发展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先进文化,对乡村振兴创造新的载体形式。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对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能够为老旧的乡村及红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三者的有效结合,既能对零散的红色文化进行整合维护,也能够提升乡村基层群体的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人才的发展建设,增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底色,依托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红色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