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恩格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

2022-12-06杨明佳

关键词:大众化恩格斯马克思主义

杨明佳, 韩 可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0)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与卡尔·马克思虽然出生不同,但是却有同样的崇高追求,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事业奋斗,并一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如此,作为“第二小提琴手”的恩格斯为了让无产阶级准确理解和实践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还抓住各种时机,利用多种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回顾总结恩格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和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的中国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恩格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客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袖,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系统、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文化教育程度甚低的普通群众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无产阶级争取人类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之所以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第一人,既离不开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客观实践需要,也离不开恩格斯所独有的主观有利条件。

一方面,现代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客观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必须开展其理论上的普及工作。众所周知,近代西方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确立,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猛发展,无产阶级在为资产阶级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却也创造着自身的贫困。不甘于被剥削的产业工人阶级为改变自身的政治经济处境,在19世纪40年代终于登上世界的政治舞台,在英、德、法等国多次发起抗争,但是这些斗争大多收效甚微。无产阶级要改变自己的历史处境,迫切需要新的革命性的科学理论来指导。正是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以人类自由和解放为终极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不仅仅是要解释这个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改造这个世界。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社会历史的实践主体无产阶级所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即便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勇于牺牲,但是由于巴黎的工人和工人领袖不能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没有正确的革命纲领和策略,没能建立起广泛的革命同盟,最终巴黎工人的英勇行动换来的却只能是孤鸿哀鸣式的失败。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它是从一般现象中抽象出的规律,博大精深,体系宏大,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等多方面内容,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的工人群众很难准确把握其真正的含义。普罗大众本来就深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加之各种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理论鱼目混珠,使得文化教育本就相对不足的工人群众更加难以识别,极易被一些错误思想所误导。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意识到需要在工人阶级中间传播其科学理论,对此,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有义务科学地论证我们的观点,但是,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的是:争取欧洲无产阶级,首先是争取德国无产阶级拥护我们的信念。我们明确了这一点以后,就立即着手工作了”[1]203。由此可见,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实践需要,是恩格斯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历史条件,由此也就决定了恩格斯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与无产阶级争取人类解放的伟大实践密切相连,而绝非纯粹的理论说教。

另一方面,恩格斯个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有着其他人不可比拟的有利条件。首先,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哲学史上第一次将人民群众视为历史发展的主体,深知他们的人类解放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接受和掌握,才能发挥其改造世界的历史作用。恩格斯关于群众历史作用的思想认识自觉,是其主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先决性思想前提。其次,恩格斯作为马克思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在争取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中扮演着不尽一致的角色,工作各有侧重。马克思将更多精力倾注于理论研究,恩格斯则更多地直接投身于工人运动,帮助创建国际性的工人组织,有助于其在工人组织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恩格斯与19世纪欧洲主要国家的无产阶级政治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亲自参与创建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等国际性工人政治组织,并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和社会各界人士来往密切,这些都为恩格斯利用各种渠道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最后,恩格斯拥有超强的自学能力,学识渊博,通晓多国语言,并且善于对相对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通俗化的表达。马克思曾经这样赞扬其革命战友恩格斯,“他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头脑清醒还是喝醉酒,在任何时候他的工作能力都很强,写作和思索都极快”[2]。作为百科诠释式的马克思主义者,恩格斯对各种社会政治思潮具有非常强的理论辨识力,因此,恩格斯的理论和知识素养使其完全有能力承担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任。

二、 恩格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

在领导无产阶级争取人类自由解放的伟大事业中,恩格斯通过一系列的实际工作,卓有成效地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一方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高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促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物质力量”。

(一) 勇于开展理论斗争,克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庸俗化

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以来,它的大众化进程就一直伴随着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的论战和斗争。通过积极论战,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深化发展,又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此过程中,恩格斯凭借其丰富的学识和大无畏的精神,勇于展开理论批判,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避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庸俗化倾向。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被人们熟知且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批判著作。恩格斯花费两年多的时间创作了该书,不仅深刻地批判了杜林的一系列错误的观点,而且总结自1848年以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精辟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核心思想,堪称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此书的发表,不仅结束了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思想派别分裂和混乱的局面,凝聚了无产阶级的政治共识,推动了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为广大无产阶级全面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本清晰明确的理论读物。

恩格斯同各个时期不同的反动思想进行斗争,撰写了大量批判性的文章,在与错误思潮的斗争中逐步阐明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恩格斯在晚年的很多书信中都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教条化的倾向。“青年派”将唯物史观简单化,秉持“经济决定论”,在开展工人运动中只注重经济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因素,为此恩格斯在致约瑟夫·布洛赫的回信中强调:“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1]604恩格斯之后的一系列书信中继续阐释了唯物史观这种方法论,批驳了这种庸俗化的倾向,使人们掌握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恩格斯从来不掩饰自己著书的目的——就是通过公开论战的形式,纠正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歪曲和误解,从而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工人阶级的头脑,更好地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 创办报刊和撰写文章等,力求理论传播载体的多样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实现广泛传播,就是因为报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报纸是人们了解各种事件和思想的主要阵地,马克思、恩格斯紧紧抓住这一阵地,提出了“人民报刊”的理念,并利用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恩格斯和马克思指出了报纸的最大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3]这指明了报刊的重要性,在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十几年革命实践活动中,他们创办和主编了四种报刊,指导编辑的报刊有十余种,先后为60多家报刊写稿。各国报刊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助于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开展。报刊是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但如果没有通俗化的语言和各国翻译版本的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也是无法完成的。恩格斯为了使工人更容易理解《反杜林论》中的重要理论,撰写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小册子是通俗化语言的典范之作,被马克思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此后,这本小册子被翻译成法文版、德文版和英文版等多国译本,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1883年,马克思逝世,未能完成《资本论》的出版计划,恩格斯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完成该书的出版。在恩格斯的不懈努力下,不仅促成《资本论》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对《资本论》做了通俗化、大众化处理,极大地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使其能够被大众所掌握。

不仅如此,恩格斯抓住每一次马克思和他自己的重要文献的出版和再版机会,为这些著作专门撰写再版和新的外文版的序言,通过这些序言,恩格斯高度概括了这些重要著作的思想精髓,同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和思想认识的深化,对某些重要理论观点进行了丰富与完善。比如《共产党宣言》各种文字版本出版时,恩格斯就至少撰写过四个以上的各种版本的序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多次再版过程中,也至少留下了四个版本的序言。恩格斯撰写的这些精彩序言,为人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清晰的指南。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与欧美各国的革命党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恩格斯会使用10来种的语言和他们通信,从1883年3月到1895年7月,恩格斯与欧美各国革命者的通信就高达1154封,平均每年96封,每个月8封[4]。这些书信所涉及到的话题非常广泛,既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又包括自然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等,这些书信反映了恩格斯丰富的学识,也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了欧美各国的工人运动。这些书信有助于回答各国的一些具体情况和问题,对症下药,同时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三) 培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行动者,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化

随着马克思主义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多国成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人组织。恩格斯着眼于理论长期发展的需要,尽心尽力地培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行动者,他采取多种方式对多国年轻政党领袖进行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着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实践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推动科学的理论向实践转化。

在德国的理论家中,恩格斯认为倍倍尔是最为靠谱的人,着力将他培育为能一直奋斗在无产阶级运动前线的人,针对他在一些事件上态度不坚决的问题,恩格斯也给予了一定的批评,倍倍尔认真听取了恩格斯的建议,深入工人运动,逐步成长起来。在英国,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与恩格斯联系较为密切,爱琳娜在他的鼓励下通过组织工会、发表演讲的方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协助恩格斯出版和整理马克思的遗著。在奥地利,他与维克多·阿德勒来往较为密切,在恩格斯的支持和帮助下,维克多·阿德勒创立了奥地利社会民主工党。在意大利,恩格斯与意大利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拉布里奥拉和意大利工人党的创建者图拉蒂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恩格斯的悉心培育下,一大批年轻的理论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能正确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积极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普及的实践中。这些理论家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推进工人运动,成为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坚力量。

(四) 推动各国工人政党的政治联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国际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标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而不是拘泥于某一国的发展,为此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国际化,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理当担此重任。在恩格斯看来,政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先进的政党对于人民群众的理论学习有很强的感召力,可以凝聚人民群众的“共识”,因此恩格斯对多国政党建设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建立起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的政党组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欧洲无产阶级人数的增加,工人们在斗争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各国工人运动相互支援,为应对资产阶级在国际国内范围的联合,186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着手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政党联盟,史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的建立,加强了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的联系,提供了一个与错误思潮论战的平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范围。随着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第一国际组织也日渐衰弱,最终走向了解散。第二国际在恩格斯的帮助下于1889年在巴黎宣告了成立,适应了当时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在恩格斯的组织和帮助下,第二国际基本执行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在共同纲领的引领下,各国工会更加团结,把社会主义运动从西欧、北美扩展到东欧、拉美和东亚。恩格斯通过指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推动国际工人组织联合的方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国际化。

三、 恩格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必然选择。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人,不仅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历史贡献,而且也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 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民

人类社会的思想进步离不开不断的批判和斗争,恩格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斗争实践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过程。恩格斯的这种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对于新时代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新时代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来自于全球化时代和互联网普及之后各种鱼目混杂的多元社会政治思潮,尤其是西方资产阶级政客及其代理人试图通过“全盘西化”来和平演变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目的是瓦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放任不管,“在事关坚持还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5]。面对种种错误思潮干扰,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承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用于开展理论斗争的伟大斗争精神,敢于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在与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使广大人民群众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从而强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要在社会中树立主流意识形态,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民,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前进的力量。

(二) 注重语言的通俗化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提高理论的可接受性

恩格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非常注重对理论著作的通俗化处理,以便于群众的理解与接受,但与此同时,又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避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庸俗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马克主义大众化时指出,所谓大众化,就是用简单质朴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说明白,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更容易地理解、接受和掌握直至践行党的科学理论[6]。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是这样讲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善于将理论化的语言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便于人民群众学习和应用。如人们熟知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梦”、“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名句。我们不仅要用生活化的语言来传播理论,还要学会讲故事、举例子、聚人心。拒绝生硬的理论说教,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素养。

恩格斯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就非常注重利用多种传播媒介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恩格斯不放弃任何场合、任何机会,通过撰写报刊文章、公开演讲、私人通信和撰写重要书籍的序言等多种形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批判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在运用传统传播手段的同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不断增强理论传播的实际效果。特别要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式,针对不同地区、年龄、职业、喜好的群众,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不断推出线上有吸引力、说服力的理论解说精品,满足人们理论学习的需要。不断优化传播的内容,创新传播的手段,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这一理论的主动学习者、积极传播者和自觉践行者。在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时,必须要注意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7]。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政策了解、理解、接受、认同并在实践中能运用理论、落实政策,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实践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新成绩。

(三) 培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人才,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恩格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离不开身边一大群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的帮助,晚年的恩格斯尤其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不仅后继有人,而且影响力日益扩大。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加强党的理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善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专业人才队伍。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人才队伍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这支队伍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和全人类解放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理论信仰,面对错误思潮时,敢于发声,敢于批判,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次,这支人才队伍也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他们不仅要认真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不断学习和掌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理论,如此方能不忘本来,又面向未来;最后,这支队伍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深入群众,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理解人民的真实的利益诉求,从而提高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民的有效性。一旦我们党具备了这样一支政治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又能密切联系群众的专业人才队伍,必将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四) 结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664。恩格斯在其革命斗争中注意到各国工人运动的不同情况,不能直接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找到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真正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恩格斯这一系列实践活动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的是一种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决不能生搬硬套书本中的个别结论。

新时代的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科学理论的实践转化,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8]。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面对多重变化带来的矛盾和挑战,党的理论工作者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出解决中国当前发展问题的新方法,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坚持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民群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而不断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物换星移,沧桑巨变,诞生在19世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古老的东方大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从而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征程中,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而且也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学习继承了恩格斯等革命导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形成光荣传统和特有政治理论优势。只要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并同时脚踏实地地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化,社会主义在中国必将展现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大众化恩格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