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气血津液辨证论治便秘浅析∗

2022-12-06孙劲晖

西部中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症见津液肺气

王 翠,孙劲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的病症[1],即古代医家相关论述“大便难,不大便,脾约,便闭”等[2]。当今社会便秘症状常见,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还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便秘的发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3]。中医在治疗便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津液变化贯穿便秘始终,从气血津液辨证治疗便秘意义重大。

1 气病致秘多责之气虚、气滞、气逆、气化不利

1.1 气虚致秘

1.1.1 脾气虚《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云:“脾不足,令人九窍不通。”[4]脾胃居人体中州,为人体升降之枢,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相互协作完成水谷精微的转输及糟粕的排泄。脾气虚,脾失升清之功,胃失通降之力,燥屎内结于肠腑不得下行而便秘。临床常见症状[5-6]:大便排出困难,努则不下,常伴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弱无力。临床常见于小儿、老年人。方以补中益气汤或黄芪建中汤加减,取塞因塞用、健脾和胃之意。常用药:党参、升麻、黄芪、生白术、炙甘草等,黄芪配升麻补气升提以助胃气通降,糟粕下行;生白术取“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7-8]。

1.1.2 肺气虚《素灵微蕴》云:“肺气化津,滋灌大肠,则肠滑而便易。”肺主气,通调水道,肺气虚,水道不利,津液无以下滋肠腑,加之肺气不及肠腑,动力不足,传导失司而致便秘。临床症见:大便难,干或不干,便后乏力,自汗怕风,声低气怯,舌淡苔薄,脉弱缓。《石室秘录》曰:“大便不通,全不在润大肠,补肺更妙。”方以黄芪汤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陈皮等。临床常见于体质虚弱,易患感冒者。肺气虚常和脾气虚相合而见,临床注意脾肺双补,顾护人体正气。

1.1.3 肾气虚《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中曰:“大便秘结,肾病也[9]。肾开窍于二阴,故便秘的发生与肾密切相关。”《金匮翼·便秘统论》云:“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景岳全书·秘结》云:“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阴结也。”阳主动,肾阳气不足,大肠传导动力不足;肾主藏,肾气不足,固摄无权,小便频数,津液耗伤过多;或肾阳蒸腾水液失司,不能濡润大肠而致大便艰涩,排出困难。临床症见:大便干结,数日1 行,腰膝酸软或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方以济川煎或缩泉丸加减[3,10],常用药:肉苁蓉、牛膝、益智仁、乌药等。临床常见于老年患者。

1.2 气滞致秘

1.2.1 肺气郁闭 唐宗海在《医经精义·脏腑之官》中言:“大肠之所以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3]《灵枢·本输》篇云:“肺合大肠。”二者在经脉互相络属,肺为相傅之官,主治节,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肺主宣发肃降,布散津液于大肠,肠腑传导正常。

《秘传证治要诀·大便秘》云:“郁者,当升不升,当降者不降,当传化者不得传纯。此为传纯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感受外邪、内伤肺疾致肺气郁闭,气机壅滞,津液不布,魄门开阖失度,而致便秘。临床症见:大便难,大便干结,常伴胸闷气短,舌质淡红,苔薄脉弦细。常用药[10]:桔梗、杏仁、紫菀、桑白皮、莱菔子、苏子等,合“上道开下窍泄,开天气以通地道”意,临床常见肺部基础疾病患者。

1.2.2 脾胃气滞《济生方·胀满门》言:“如阴气当升而不升,阳气当降而不降,中焦痞结,必成胀满。胀满不已变证多端……大小便为之不利。”脾升胃降失职,纳运不得,气机壅结于中焦,腑气不降,发为便秘。临床症见:大便困难,脘腹胀满,口中异味,舌淡红苔厚腻,脉滑或实。常用药:枳实、陈皮、山楂、神曲、槟榔等,常见于平时喜食肥甘厚味者;《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曰:“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忧愁思虑,诸气怫郁,则气雍大肠,而大便乃结。”脾五志在思,忧思过度,脾气郁结,大肠传导不利而便秘。临床多见思虑过多者。

1.2.3 肝气郁结《医学入门》言:“肝与大肠相通。”《素灵微蕴》云:“饮食消腐,其权在脾,粪溺疏泄,其职在肝……肝五行属木,功专疏泄,调畅气机[11]。”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气升发不足,全身气机不利波及肠腑传导,如《四圣心源》中云:“盖肾司二便,而传递之职,则在庚金,疏泄之权则在乙木。”[12]“土得木而达”,肝气不舒横克脾胃,中州斡旋失司,胃肠之气不降,魄门开启失调而秘。临床症见:大便不利,欲便而不出,矢气,嗳气,胁肋胀满,情绪低落,舌淡红苔薄,脉弦。方以四逆散合四磨汤或枳术丸加减,常用药:香附、佛手、柴胡、白芍、苏梗、郁金、炒谷麦芽等,常见于工作压力大的中青年患者。

1.3 气逆致秘

1.3.1 肝气上逆《金匮要略》云:“肝主疏泄大便,肝气既逆,则不疏泄,故大便难。”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中,肝升太过,肺降不及影响大肠传导;肝气上逆,调理脾胃气机不及,腑气不降,糟粕停滞于大肠发为便秘。肝气上逆常并见火气,《辨证录·大便秘结门》曰:“夫肝属木,木易生火……肝中之火,乃木中之火,半是雷火也。雷火最能烁水……火多而水有不涸者乎,水涸而大肠安得不闭结哉。”临床症见:大便艰涩难下并见头痛、情绪暴躁等症,常见于平时情绪暴躁喜怒者。常用药:柴胡、白芍、香附、黄芩等。

1.3.2 胃气上逆 外感时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均可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六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胃气不降,腑气不通发为便秘[13]。临床便秘常并见呃逆、嗳气等症状,常用药:莱菔子、半夏、陈皮、代赭石、大腹皮、苏梗、瓜蒌仁、枳实等[8]。

1.3.3 肺气上逆《丹溪心法》言:“肺气不降,则大便难传,用杏仁、枳壳、沉香、诃子等是也。”肺气上逆,治节无权,肺气不降,无力行肠腑糟粕而致秘。临床常见大便难,咳嗽,气喘,方以苏子降气汤为主,常用药:苏子、莱菔子、杏仁、桔梗等,临床常见于哮喘,外感咳嗽者。

1.4 气化不利《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中云:“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谓三焦为气化之总司,三焦气化功能失调在便秘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济生方》所说:“平居之人,五脏之气……三焦气涩,气运不得,于是乎壅结肠胃之间,遂成五秘之患。”[14]三焦主司人体气血津液的生成与转输,气化失常致脏腑气机不利,津液、血液转运失常,肠腑失于濡润,动力不足而发便秘[1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应用三和散,木香流气饮通腑即顺调顺荣卫,快利三焦之意[16]。调理三焦重在疏肝,故临床可用小柴胡汤加减,常用药:柴胡、半夏、白芍、陈皮等。

2 血病致秘责之于血虚,血瘀

2.1 血虚便秘《证治准绳》曰:“血虚津液枯竭而秘结者……大便虽软,努责不出。”[17]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或虚或郁致脾胃生化不及,肠腑失血所养,无血所润,肠腑不利,发为便秘;《病机沙篆》云:“血之源头在乎肾。”肝肾同源[18],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沟渎涩滞,血虚肠燥而致秘。临床常见症状[4]:大便干结或不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口唇色淡,舌淡苔少,脉细。方以四物汤合润肠丸加减,常用药:当归、生地黄、制首乌等。《医宗金鉴》言:产后去血亡津液,胃燥肠枯大便难。血虚便秘常见于产后妇人、月经量大、慢性贫血的患者[19]。

2.2 血瘀便秘《血证论·便秘》曰:“又有瘀血闭结之证,或失血之后,血积未去。”[20]瘀血内阻易阻止气机,肠腑降气不利发为便秘。“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内结,无以生新血濡润大肠发为便秘。临床症见:大便秘结,排便疼痛,疼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脉细涩。方用桃核承气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7],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香附、川楝子等。瘀血之成有血热致瘀与血寒致瘀之分,临床应注意鉴别。

3 津病致秘责之于津亏,水停,痰湿内阻

3.1 津亏致秘《读医随笔·方药类》载:“燥屎为津液耗虚,肠胃燥结,而屎不得下。”《景岳全书·秘结》:“秘结者,凡属老人、虚人、阴脏人及产后、病后、多汗后,或小水过多,或亡血失血、大吐大泻之后,多有病为燥结者。盖此非气血之亏,即津液之耗”。临床常见于年老体虚、汗出过多、小便量多之人。

《医学正传》言:“夫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滋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燥结。”津液皆肾水所化。肾主水,开窍于二阴,肾蒸腾气化正常,津液得布,开阖有序,大便正常。肾气化津液不利,肾精血不养肠腑,则致大肠传导不利,发为便秘。临床症见[21]: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或薄苔,脉细数,或沉。方以增液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生地黄、熟地黄、桑葚、山药、玄参、麦冬、女贞子等。

脾胃为仓廪之官,主水谷精微的化生与转运,脾胃失司,津液化源不足,津枯便结。临床注重调脾胃,或调其滞,或调其虚,恢复津液生化之源。常用药:白术、陈皮、木香、砂仁、炒薏米等。

3.2 水停便秘肾主水液,主人一身之阳气,肾阳气不足,水液蒸腾气化不利,水停于下焦;脾主运化水液,脾阳虚,水饮不化,水饮停于中焦;水液失于布化,大肠枯涩燥结,发为便秘。临床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口不甚渴,吐涎,舌淡红,苔白润,脉沉或缓弱。方以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常用药:茯苓、干姜、附子、桂枝等。

3.3 痰湿致秘[22-23]《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又有“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大便困难。”痰湿阻于脾胃中焦,阻遏气机,胃肠通降失职,腑气不通,发为便秘。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曰:“其便结者,糟粕之传送无多也……源大肠以燥金之腑,而肺津化痰,不能下润,故燥涩而艰难也。”肺为水之上源,痰湿壅肺,肺肃降不利,津液不得下达,肠腑失润,而致便秘。临床症见:大便黏腻不爽,排便时间长,排不尽感,或兼脘腹满闷、胸闷咳痰等,舌淡苔厚腻,脉滑。方以平胃散加减去脾湿,药用:白术、苍术、厚朴、半夏、陈皮等;以三子养亲汤加减去肺痰,药用紫苏子、莱菔子、瓜蒌等。

湿聚日久成痰化热,痰湿阻滞气机,热邪消灼津液,气机不利,津液不下,大肠传导力殆,便秘由生。临床症见:大便粘腻,排便不爽,或排便时肛门灼热,胸膈痞满,或咳嗽黄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常用药:黄连、瓜蒌、黄芩、茯苓、猪苓、陈皮、木香、茵陈、藿香、白豆蔻[24]等。

4 气血同病致秘

4.1 气血亏虚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生化气血失职,肠腑无血所养,无气以行,燥屎内结而致秘。临床常见:大便排出困难,努责不下,常伴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语声低怯,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临床常见于产后妇女及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处方以补中益气汤合润肠丸加减,常用药:党参、黄芪、升麻、生白术、当归、火麻仁等。肾精不足者,依据患者情况酌情益肾,药用生地黄、熟地黄、制首乌、桑葚等。

4.2 气虚血瘀临床责之于肺脾气虚,主气失职,生气失司,气虚无力行血而成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肠腑不养,动力不足而致秘。临床常见:大便干或不干,便后乏力,自汗怕风,唇色紫暗,脉沉涩。临床常见于脑血管病后遗症期。处方以黄芪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桃仁、红花等。

4.3 气滞血瘀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气郁而不行,血停滞为瘀,瘀内结阻气行,气不行腑不通,二者交结为患。临床常见大便不利,胁肋胀满,情绪低落,下腹部刺痛,舌质紫暗,脉弦涩。方以四逆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常用药:香附、佛手、柴胡、白芍、苏梗、郁金、延胡索、赤芍、瓜蒌等,常见于工作压力大的中青年女性患者。

5 气津同病致秘

5.1 气虚水停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不足,水饮不化,水津不布,聚肺留饮,粪质干结不行。临床常见:大便干结,喘咳,无汗,口不甚渴,吐涎,舌淡红,苔白润,脉浮。方以玉屏风散合小青龙汤加减,常用药:黄芪、白术、茯苓、干姜、附子、桂枝等;脾主运化,肾主水,行水津四布之职,脾肾气虚,津布无权,水停膀胱,大肠乏津而大便硬。临床常见: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吐涎,口不甚渴,舌淡红,苔白润,脉沉或缓弱。方以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常用药:茯苓、干姜、附子、桂枝等。

5.2 气虚、痰湿蕴结常见于肺脾功能不足,脾失运化,肺失布散,聚湿成痰,大肠乏津乏力而致便秘。临床症见:大便粘腻不尽感,身体困重乏力,或伴恶风咳嗽有痰,舌淡红苔厚腻,脉沉。方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紫苏子、莱菔子等。兼有热象者,酌用黄芩、瓜蒌等药。

6 气血津同病致秘

便秘日久,病机复杂,常见气虚气郁,血虚血瘀,津亏聚湿交结为患,应攻补兼施,补气不忘行气,补血不忘行血,祛湿不忘顾护阴液。根据患者整体虚实情况把握扶正与祛邪之度,使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病机复杂必要时可使用大黄、芒硝等通便药,缓解患者危急,但要中病即止,以免耗伤正气,如《景岳全书·秘结》言:“凡属老人,虚人,阴脏人与产后……不可轻用芒硝、大黄……虽今日暂得痛快,而重虚其虚,以致根本日竭。”[7]

气血津液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交织。便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气血津液交结为患,凡是影响气血津液的脏腑与因素都可能引起便秘,临床上常表现为虚实错杂,多脏腑同病的情况。临床辨证时首先把握患者气血津液情况,结合患者本身的体质特征,根据兼证辨别所涉及脏腑及病理因素,全面把握,准确辨证,辅以润肠通便药,如此能收效如神。

猜你喜欢

症见津液肺气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养咽止咳桑叶方
人到中年补肺气
人到中年补肺气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
治更年期冠心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