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病高产优质平菇菌株的筛选

2022-12-06鲁欣欣邹明李峰靳荣线刘翼成朱坤

食药用菌 2022年4期
关键词:平菇出菇抗病

鲁欣欣 邹明 李峰 靳荣线 刘翼成 朱坤

抗病高产优质平菇菌株的筛选

鲁欣欣 邹明 李峰 靳荣线 刘翼成 朱坤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河南 新乡 453000)

黄斑病是平菇出菇期最为常见、传播性极强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为筛选抗黄斑病、高产优良平菇菌株,以25个平菇菌株为材料,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实验和出菇抗病性测定,筛选出7个具有较强抗黄斑病能力的抗病菌株;通过栽培出菇试验比较子实体农艺性状和产量,选出1株菌丝抗逆性强、子实体抗黄斑病、生物学效率高,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的菌株XKPL014。

平菇;黄斑病;托拉斯假单胞杆菌;平板对峙培养;抗病高产菌株

平菇((Fr.) Kummer)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栽培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短、栽培方式多样等特点,是全世界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1,2]。我国现多为农户大棚栽培,由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平菇菌丝和子实体容易受到细菌和霉菌的污染[3]。黄斑病是平菇出菇期最为常见、传播性极强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在我国平菇主产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爆发,Shi等[4]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平菇黄斑病的病原菌为托拉斯假单胞杆菌(),染病症状通常为菌盖表面出现大面积黄化或黄色锈斑,有时会在菌盖表面产生凹陷的病斑,严重时整个子实体卷曲萎黄,甚至完全腐烂,导致品质和产量都极大降低,给广大生产者造成巨大损失,严重者减产50%以上[5]。目前,对于平菇黄斑病的研究仍然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防治体系。因此,开展抗病、高产的优良平菇菌株筛选试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平菇菌株共25个,分别为河南省内平菇主栽品种黑抗650、平菇99(对照),以及选育的杂交菌株XKPL001、XKPL003、XKPL004、XKPL005、XKPL007、XKPL008、XKPL009、XKPL010、XKPL012、XKPL013、XKPL014、XKPL015、XKPL017、XKPL021、XKPL022、XKPL023、XKPL025、XKPL026、XKPL027、XKPL028、XKPL029、XKPL030和XKPL035。托拉斯假单胞杆菌(),引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供试菌株均保藏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1.2 培养基质配方

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 000 mL。

LB培养基:胰蛋白胨10 g,酵母粉5 g,氯化钠10 g,水1 000 mL。

原种培养基:煮熟麦粒98%,石膏2%。

栽培种培养基:玉米芯42%、棉籽壳42%、麸皮15%、石灰1%,含水量63%。

1.3 试验方法

1.3.1 平板对峙试验

(1)病原菌菌悬液制备。将保存在甘油中的托拉斯假单胞杆菌在LB平板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置于37 ℃恒温环境培养12 h,挑取单菌落接入装有50 mL液体LB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于37 ℃、150 r/min下摇床培养12 h,备用。

(2)平菇菌株培养。分别将供试25个菌株的母种菌丝接于PDA试管培养基中,25 ℃下恒温培养,待长满菌丝后待用。

(3)平板对峙培养筛选。用接种针在试管中挑取大小均一的母种菌丝块,接种到PDA平板培养基的正中心位置,然后用经灭菌的镊子夹取直径0.5 cm的小圆形滤纸片,呈三角形放置在接种后的培养皿内(图1),用移液枪吸取0.2 mL托拉斯假单胞杆菌菌悬液,分别滴到滤纸片上,最后放入25 ℃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观察培养情况并记录结果。每个菌株设3次重复。

1.3.2 栽培出菇试验及农艺性状观测

供试25个平菇菌株的栽培出菇试验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研发中心进行,采用的栽培配方:玉米芯42%、棉籽壳42%、麸皮15%、石灰1%,含水量63%。培养料现拌现装,采用规格为18 cm×35 cm×0.005 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袋,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菌袋置于24~26 ℃下避光培养,菌丝长满袋后置于出菇棚内出菇,观察自然情况下黄斑病发生情况。按照国家糙皮侧耳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统计其主要农艺性状,并测定产量。每个菌株设3次重复,每重复10个出菇袋。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峙培养试验结果

按照1.3.1所述方法,培养7天后,观察供试菌株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各菌株的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差异,以菌株XKPL008、XKPL021、XKPL023和XKPL026的菌丝生长最受抑制,生长速度慢,菌丝稀疏,生长势极差,初步得出这4个菌株的菌丝抗黄斑病能力较差;菌株XKPL001、XKPL003、XKPL004、XKPL005、XKPL007、XKPL009、XKPL010、XKPL012、XKPL013、XKPL015、XKPL022、XKPL027、XKPL028和XKPL035的菌丝生长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生长速度较快,长势一般,表明这13个菌株的菌丝抗黄斑病能力一般;菌株XKPL014、XKPL017、XKPL025、XKPL029、XKPL030、黑抗650和平菇99的菌丝生长受抑制不明显,生长速度快,菌丝生长旺盛,平菇菌丝覆盖过病原菌菌落,初步显示这7个菌株的菌丝具有较强的抗黄斑病能力。

2.2 出菇试验菌株抗黄斑病情况和主要农艺性状

自然情况下,子实体黄斑病根据不同发病程度所表现的病情可,分为4个等级:难以分辨的浅黄色斑点为极轻微感染;颜色略深的浅黄色斑点为轻微感染;黄色凹陷斑点为中度感染;深黄色至深褐色凹陷斑点为严重感染。25个供试菌株感染黄斑病的情况见图2。对菌株感染黄斑病的统计结果显示,XKPL008、XKPL010、XKPL023和XKPL029等4个菌株出现黄斑病,其中XKPL029有极轻微感染,XKPL010有轻微感染,而XKPL008和XKPL023发病较早且较为严重。

对25个菌株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的结果(表1),在XKPL014、XKPL017、XKPL025、XKPL029、XKPL030、黑抗650和平菇99等抗性强的7个菌株中,除XKPL014外,其余6个菌株的产量均较低,前两潮平均单袋产量在0.3 kg以下,而XKPL014的前两潮平均单袋产量达到0.35 kg,生物学效率达77.8%,产量在所有供试菌株中为最高,且农艺性状表现良好:菌盖灰黑色,菌褶白色、密集,菌柄硬实,初步筛选认定其为抗病高产优良品种,适宜进一步推广种植。

此外,菌株XKPL001、XKPL003、XKPL004、XKPL005和XKPL009等的前两潮平均单袋产量均在0.33kg以上,生物学效率超过73%,其中XKPL001、XKPL005和XKPL009的菌盖颜色较深、菌柄硬实;XKPL001和XKPL009的菌褶白且密集,虽抗病性一般,但子实体农艺性状优良、产量较高,可作为今后选育抗病高产优良菌株的亲本材料。

表1 25个平菇菌株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品种前两潮平均单袋产量/kg生物学效率/%抗黄斑病能力菌盖颜色菌柄硬度菌褶密度菌褶颜色品种前两潮平均单袋产量/kg生物学效率/%抗黄斑病能力菌盖颜色菌柄硬度菌褶密度菌褶颜色 黑抗6500.28±0.04 defg62.2++灰褐中等中白XKPL0150.25±0.02 g55.6++灰褐中等中灰白 平菇990.29±0.05 cdefg64.4++深褐中等密白XKPL0170.28±0.02 defg62.2+++土黄中等稀疏白 XKPL0010.34±0.03 ab75.6++灰褐硬密白XKPL0210.25±0.03 g55.6+青灰中等密白 XKPL0030.34±0.03 ab75.6++灰褐中等密白XKPL0220.26±0.02 fg57.8++青灰软密白 XKPL0040.33±0.02 abc73.3++土黄中等密白XKPL0230.25±0.04 g55.6+灰褐中等中白 XKPL0050.34±0.03 ab75.6++灰褐硬中白XKPL0250.27±0.01 efg60.0+++土黄中等稀疏白色 XKPL0070.31±0.03 abcde68.9++灰褐中等密白XKPL0260.26±0.01 fg57.8+白中等稀疏白 XKPL0080.26±0.01 fg57.8+深褐中等中灰白XKPL0270.27±0.01 efg60.0++青灰中等中灰 XKPL0090.34±0.02 ab75.6++深褐硬密白XKPL0280.25±0.02 g55.6++灰褐中等中灰 XKPL0100.28±0.04 defg62.2++灰褐中等中白XKPL0290.28±0.03 defg62.2+++灰褐中等密灰 XKPL0120.30±0.01 bcdef66.7++深褐中等中灰白XKPL0300.28±0.03 defg62.2+++深褐中等密灰 XKPL0130.32±0.02 abcd71.1++青灰中等密白XKPL0350.30±0.02 bcdef66.7++灰褐中等密白 XKPL0140.35±0.02 a77.8+++灰褐中等密白……………………

注:+为抗病能力弱,++为抗病能力一般,+++为抗病能力强;各菌株干料重均为0.45 kg;数据后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0.05)。

3 讨论与小结

现在对平菇黄斑病的防治,常用一些物理和药剂防治的方法,如控制出菇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喷施漂白粉溶液等药物,不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利用抗病平菇品种防控细菌性病害是最为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控方法。因此,培育抗病品种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试验采取平菇菌丝与病原菌对峙培养的方法,测定供试菌株的抗性水平,以抗性水平作为评价参数,初步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抗黄斑病平菇菌株室内筛选方法。此方法可有效规避田间接种费时费力、结果易受栽培管理条件等影响的缺点。

本研究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试验结合栽培出菇试验,发现不同菌株的抗性水平存在差异。其中,XKPL014杂交菌株的抗病性强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为今后抗病强、品质优的平菇品质示范推广提供基础。XKPL001和XKPL009这两个菌株虽抗病能力一般,但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可为今后遗传育种提供优质种源材料。

[1] 常明昌. 食用菌栽培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21-122.

[2] Wang L, Wei G, Wu X, et al. Genome-wide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es ofMYB transcription factors during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under heat stress based on de novo sequenced genom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8, 19(7): 2052.

[3] Zhang R Y, Hu D D, Gu J G, et al. Evaluation of oyster mushroom strains for resistance toby inoculation in spawned substrates[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13, 137(1): 119-126.

[4] Shi Y X, Jin D, Meng S S, et al. Hypovirulent strain of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against brown blotch disease in[J].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2014, 41(2): 293-300.

[5] Henkels M D, Kidarsa T A, Shaffer B T, et al.Pf-5 causes discoloration and pitting of mushroom caps due to the production of antifungal metabolites[J].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2014, 27(7): 733-746.

S646

B

2095-0934(2022)04-312-04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Z2013-09-01)

鲁欣欣,硕士研究生,实习研究员,从事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E-mail:xxl1663@126.com。

猜你喜欢

平菇出菇抗病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平菇种植记
植物细胞内存在“自杀神器”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江苏:平菇价格上涨明显
适宜的保水剂浓度可提高食用菌产量
2007年上海生物高考卷部分遗传题解密